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5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420篇
预防医学   89篇
药学   87篇
  3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前 ,对躯干等部位的创伤、术后固定尚无理想的方法 ,如胸外伤合并浮动胸壁固定不确切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创面包扎、压迫易致皮下及腋窝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 ,锁骨骨折固定不方便等。为此 ,我们设计了一种多用途医用充气背心 ,经临床对乳腺癌根治术后 76例和销骨骨折 2 3例的固定效果观察 ,证明该背心具有固定效果确切 ,可克服绷带敷料包扎的繁琐、束缚感和易松脱等缺点 ,且穿着舒适、方便。1 制 作1 1 制作要求 背心分左右、前后片 ,靠子母扣及布带相系 ,根据体形确定子母扣相系的松紧度 ,其胸围为 87~ 117cm ,躯干高为 4 8~ 5…  相似文献   
102.
骶髓上损伤(suprasacral cord injury,SSCI)常伴发逼尿肌反射亢进(detrusor hyperrflexia,DH),这与原发脊髓损伤有关.但与此同时,逼尿肌自身兴奋性发生何种继发性改变,这种改变与DH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目前尚缺乏研究[1].本实验建立骶髓上损伤后DH动物模型,进行在体和离体膀胱充盈性测压及离体逼尿肌条机械牵拉实验,观察SSCI后逼尿肌兴奋收缩功能变化,探讨DH的发生机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104.
机场急救工作中,患者病因、病情复杂,需要护士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业务技能,才能适应应急救援护理工作。现将106例急救病情处理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6例,其中心血管病46例,占43%;消化道疾病19例,占18%;外科患者16例,占15%;癫痫患者14例,占13%;其余为一般疾病。2急救护理2.1迅速出诊接急救指令后,立即根据急救预案派医生护士各1名,携带抢救器材、药品乘救护车迅速赶到现场,并报告急救中心。2.2急救处理①对症状较轻,如只感到头晕、心慌、乏力、呼吸困难者,可给予精神安慰,将其移至安静、通气好的环境,必要时可给予吸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豚鼠膀胱流出道梗阻(PBOO)对膀胱卡哈尔间质细胞(ICC)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雌性豚鼠PBOO模型,并根据尿动力学检测结果将模型分为PBOO后逼尿肌不稳定(DO)组和PBOO后逼尿肌稳定(DS)组,以假手术组作为对照,饲养4周后取膀胱组织,制成全层组织铺片和冰冻组织切片,c-kit免疫荧光染色分别观察各组膀胱肌层和黏膜下ICC的形态和分布情况。结果PBOO4周后,DO组豚鼠膀胱出现排尿频率、排尿压力的增加(n=12,P<0.05),并且观察到明显的储尿期膀胱不稳定收缩。对照组、DS组和DO组豚鼠膀胱均观察到c-kit染色阳性且呈典型长梭形有突起的ICC,主要分布于平滑肌肌束间和黏膜下层;在DO组豚鼠的膀胱中c-kit染色阳性的ICC分支突起增加且互相连接呈网络状,而在对照组和DS组中ICC呈散在分布,细胞之间联系较松散。结论在PBOO所致DO豚鼠膀胱中ICC发生了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相互之间连接呈网络状,ICC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可能是逼尿肌不稳定的重要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106.
临床前列腺评分对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传统方法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 (BOO)的客观性。 方法 通过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前列腺体积 (Vp)、最大单纯尿流率 (Qmaxz)和剩余尿指数(PVRr)等传统指标与尿动力学压力 流率分析结果之间及传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以组特异性尿道阻力因子 (URA)作为应变量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拟出多元回归方程 ,计算临床前列腺评分(CPS)并检测其诊断BOO的客观性。 结果 年龄、IPSS、Vp、Qmaxz 和PVRr等传统诊断指标均与客观梗阻相关 ,但单一指标不适于客观诊断BOO ;多元回归方程为CPS =4 9.8- 3.3Qmaxz 0 .5IPSS 0 .2Vp 7.5PVRr,CPS与客观梗阻的相关系数为 0 .6 2 9,明显高于单一传统诊断指标。CPS≥ 35时 ,诊断梗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3.7%和 85 .8% ;CPS <2 5时 ,BOO可能性仅为 8.6 %。 结论 综合多个传统诊断指标的CPS对BOO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7.
膀胱出口梗阻所致逼尿肌尿动力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膀胱出口梗阻(BOO)后逼尿肌尿动力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通过改良法,建立BOO后引起逼尿肌不稳定(DI)的动物模型,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分为DI组和正常对照组,在了解逼尿肌功能变化基础上,利用透射电镜观察逼尿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DI组逼尿肌细胞间连接以缝隙连接(GJ)为主要方式,正常对照组细胞以中间连接(IJ)为主。结论:BOO后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与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有关,且GJ通道在DI发生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背景尿失禁包括压力性、急迫性以及二者混合型,临床上凭经验很难准确判断其类型和程度,常发生误诊误治.目的为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尤其是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设计回顾性平行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泌尿专科中心.对象选择1996-01/2002-05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尿失禁女性患者120例.方法①膀胱尿道造影测定患者膀胱尿道后角<100°判定为正常,>100°判定为异常.尿道倾斜角<45°判定为正常,>45°判定为异常.膀胱尿道连接部(静态时)无下降判定为正常,下降0.5 cm判定为异常.②尿动力学检查检查项目依次为充盈性膀胱测压,静态尿道压力图测定、漏尿点压测定.③分型标准膀胱尿道造影分型标准Ⅰ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 cmH2O;Ⅱ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 cmH2O;Ⅲ型膀胱尿道后角正常,尿道倾斜角<45°,最大尿道关闭压<20 cmH2O.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标准Ⅰ型应力性漏尿点压>120 cmH2O;Ⅱ型应力性漏尿点压90~120 cmH2O;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 cmH2O;Ⅱ/Ⅲ型应力性漏尿点压60~90 cmH2O.主要观察指标①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结果及其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的比较.结果12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经检查确诊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6例,症状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4例,其中不稳定膀胱28例,低顺应性膀胱36例.②应力性漏尿点压分型与膀胱尿道造影分型结果比较56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Ⅰ型20例;Ⅱ型16例;Ⅱ/Ⅲ型10例;Ⅲ型10例.两种分型在Ⅰ和Ⅲ型上吻合率达到100%,Ⅱ和Ⅱ/Ⅲ型的吻合率分别达到94.1%和90.1%,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能够对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准确的的分型,并对其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功能磁共振是依赖血氧水平变化的一种无创性脑功能显像技术,具有较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利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RI,fMRI)研究脑高级功能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的临床特征,如探究大脑在正常认知及失认(如痴呆)时fMRI显像的特殊性变化。并依次讨论了正常语言功能、听说、读写中枢的fMRI观察及失语后的变化;左前额叶背外侧区及顶叶在计算时的激活情况;左顶叶缘上回在运用功能中的特殊作用。最后综述了目前神经心理学领域对大脑记忆功能的分类及记忆障碍时海马的激活程度下降。这些均展示了fMRI在神经心理学及康复领域中研究和应用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0.
MRU对上尿路积水及其病因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磁共振尿路造影(MRU)与静脉尿路造影(IUP)、B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手术、病理学检查和临床结果对照研究,评价MRU在上尿路积水及其梗阻原因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21例患者伴不同程度肾盂输尿管积水共30条,采用GE0.5T磁共振机检查,应用FSE序列重T2WI获得MRU冠状位原始单层图像,所有图像均作最大信号投影(MIP)重建。结果 MRU对上尿路积水诊断符合率达96.7%,与B超及CT类似,优于IUP;梗阻原因诊断符合率达86.7%,优于IUP与CT,但明显优于B超(P<0.01)。 结论 无创、无需对比剂及不依赖肾功能的MRU在上尿路积水和梗阻原因影像学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B超不能显示病因、CT可疑阴性结石、IUP显影差或不显影时是最好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