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2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25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72篇 |
口腔科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112篇 |
内科学 | 75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21篇 |
特种医学 | 377篇 |
外科学 | 151篇 |
综合类 | 222篇 |
预防医学 | 8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99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54篇 |
肿瘤学 | 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104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胸部双能减影与常规数字X线摄影对信号检出效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双能减影(DES)与常规数字X线摄影(CDR)对信号的检出效能。方法将200个直径为4mm塑料小球作为信号分别置于塑料板和健康志愿者右胸上部摄取CDR和DES片。由3位放射科医师用5等级判别法各自独立阅片,用ROCkit软件对观察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当信号置于塑料板上时,CDR和DES的Az值分别为0.9931和0.9879,P值为0.4851(双尾)>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信号置于右胸上部时,CDR和DES的Az值分别为0.7276和0.8561,P值为0.0002(双尾)<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ES可以去除肋骨对胸部信号的遮挡,使DES对胸部信号的检出能力明显高于CDR,提示DES在胸部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2.
定量CT预测肺癌切除术后肺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定量CT(quantitativeCT,QCT)在预测肺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1例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术前均行肺功能检查及呼吸门控定量CT扫描。选择-910~-600HU作为功能性肺实质的密度区间,将CT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双肺处于选定区间内的肺实质容积称为全肺功能性肺容积(TFLV),拟行切除的肺(叶、段)内处于选定区间内的肺实质容积称为局部功能性肺容积(RFLV)。术前肺功能测定了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根据公式:预测FVC(predictedFVC,pre-FVC)=术前FVC×[1-(RFLV/TFLV)];预测FEV1·0(predictedFEV1·0,pre-FEV1·0)=术前FEV1·0×[1-(RFLV/TFLV)],得到预测的FVC、FEV1·0、FVC%、FEV1·0%,并与术后实际测量的肺功能值之间进行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QCT的pre-FVC、pre-FEV1·0、pre-FVC%、pre-FEV1·0%与术后实测值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873、0·809、0·849、0·801,P<0·01),配对t检验两组数据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定量CT可以准确、简便、有效的预测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术后肺功能情况,并且不受患者术前肺功能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肝门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动脉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门部附近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和价值。方法14例肝门部海绵状血管瘤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明胶教海绵颗粒经肝动脉栓塞,术后随访3~36月,观察栓塞前、后瘤体的变化,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随访期间,14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在术后12月CT复查时,瘤体直径由术前7.33±1.8cm缩小至3.5±1.7cm(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肝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肝门部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4.
【摘要】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对不同分期肝癌,指南推荐的治疗方式不同。对早期肝癌患者指南推荐接受外科手术、肝移植或消融治疗,对中期肝癌患者推荐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对晚期肝癌患者推荐分子靶向药物(索拉菲尼和仑伐替尼)为一线治疗方式。 对不适合接受指南推荐治疗的肝癌患者,探究新型治疗方式迫在眉睫。然而既往研究认为肝癌细胞对放射治疗(放疗)不敏感,致使其应用于肝癌治疗受限。近年研究显示早、中及晚期肝癌患者均可接受放疗,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该文就放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5.
86.
【摘要】 目的 探讨以患者护理需求为中心的全周期分阶段护理对进行载药微球(D-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满意度、再入院复查率及脐周腹部脂肪厚度等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入选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与随访的基础上给予全周期分阶段护理,对照组接受介入术后常规护理与随访。分别统计两组手术后、出院后的生命质量、满意度,干预结束时的再入院复查率及干预前、后脐周腹部脂肪厚度指标。结果 ①生命质量:手术后在情感状况维度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观察组在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这3个维度的得分及生命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护理满意度:在手术后和出院后,观察组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再入院复查率:研究结束时,观察组的再入院复查率高于对照组(P<0.05)。④脐周腹部脂肪厚度:观察组干预后脐周腹部脂肪厚度较干预前的减少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TACE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的护理需求是动态变化的,通过前期调研,制订的全周期分阶段护理能针对性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效提高其满意度、再入院复查率,同时有效维持或减少其身体脂肪流失。护理人员应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调查分析湖北省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01至2019-12-31湖北省胃肠外科联盟成员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病人VTE防治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收集62家医院调查问卷7751份,其中有效问卷共计7474份,有效率96.4%。所有病人中,术前736例(9.8%)接受恰当预防措施,7012例(93.8%)术前行D-二聚体检查,2301例(30.7%)术前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术后451例(6.0%)病人接受恰当预防措施。术后6434例(86.1%)病人行D-二聚体检查;1675例(22.2%)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其中16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20例病人发生肺动脉栓塞(PE),有5例PE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结论 当前湖北省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及恰当预防比例偏低,围手术期VTE规范化防治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亚临床期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及短期演变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5日至3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及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确诊的17例亚临床期COVID-19患者的HRCT影像资料,男4例,女13例,年龄25.0~51.0(39.8±7.5)岁,均为与确诊COVID-19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所有患者首次CT检查后3~6 d再次行CT复查,其中6例患者复查前接受抗炎抗病毒及对症治疗,11例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分析亚临床期和短期随访的CT影像学征象,总结其短期随访CT图像演变规律。结果 17例COVID-19患者亚临床期及短期随访CT病变主要位于双肺下叶,亚临床期左肺下叶9例,右肺下叶10例;短期随访左肺下叶9例,右肺下叶11例;病变累及肺段由亚临床期的46个增加至90个肺段。亚临床期病变以多发为主(13例),短期复查多发病例减少(7例),局灶性(6例)及弥漫分布(4例)增多。病变主要分布于胸膜下(13例)和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10例),短期随访1例病变分布由胸膜下进展为胸膜下及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病变主要有3种形态:磨玻璃密度结节影、斑片状/片状/团片状磨玻璃影和铺路石征。亚临床期及短期复查均可见磨玻璃影,随访复查显示磨玻璃结节减少4例,铺路石征增加4例。6例患者治疗后短期复查,3例由多发磨玻璃结节变为单发磨玻璃结节,3例多发磨玻璃影部分范围变小。11例未治疗患者病变范围增大。结论 亚临床期COVID-19患者肺部CT具有一定特征,多为胸膜下或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的小磨玻璃密度结节或磨玻璃影,短期随访病变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1-2011-02采用PVP+PKP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108椎)均为新鲜骨折,选择椎体压缩程度≥1/3且≤2/3采用PKP技术,椎体压缩程度<1/3及>2/3采用PVP技术,Cobb’s角观察术后椎体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6~24个月),术后骨折后凸畸形Cobb’s角平均矫正20.6°,术后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明显改善。结论 PKP联合PVP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用时短,止痛效果好,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能增强脊柱稳定性,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