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隆乳术后假体周围纤维包膜挛缩是乳房美容和重建外科手术中最为普遍的并发症之一,该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使乳房变硬、变形,甚至乳房皮肤坏死、假体外露,造成严重的乳房畸形,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国外报道的包膜挛缩率浮动于10%~70%[1].尽管如此,在过去的40年中,虽然对包膜挛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并未获得十分理想的防治效果.笔者现对假体周围纤维包膜挛缩的病因、组织学结构、预防和治疗手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明确阴股沟皮瓣的解剖基础,为临床设计和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成年尸体11具(22侧)阴股沟区进行显微解剖研究。在尸体标本上,模拟临床皮瓣切取方式,对皮瓣内包含的血管、神经进行观测;然后进行深部组织解剖,追溯血管、神经来源,并做记录。结果阴股沟区动脉血液供应充足,静脉回流丰富,神经支配可靠。阴部外浅动脉起始点主干直径为2.14±0.23mm,又分为升支(阴部外浅动脉腹股沟支,血管直径为1.38±0.34mm)、降支(阴部外浅动脉会阴支,血管直径为1.21±0.24mm)。阴囊(唇)后动脉主干(血管外径为1.13±0.24mm)和外侧支(血管直径为0.67±0.33mm)。闭孔动脉前皮支(血管外径1.68±0.11mm)。并且位置比较恒定,其中以阴部外浅动脉和阴囊(唇)后动脉最为恒定;三组血管网贯穿了皮瓣的上、中、下部。神经支配主要有生殖股神经股支,髂腹股沟神经皮支,阴囊(唇)后神经三组。结论阴股沟皮瓣血运丰富,解剖简便易行,切取方便,供区隐蔽,再造性器官外形及神经感觉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3.
局部软组织在隆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预防隆鼻假体外露的新方法。方法对于行硅胶假体隆鼻者,取鼻翼软骨表面的软组织覆盖于假体鼻尖位置,增加鼻尖组织厚度,避免假体外露。结果本组166例,无一例出现假体外露并发症,效果良好,鼻尖形态自然美观。结论利用鼻翼软骨表面软组织充填鼻尖,能有效避免假体外露等并发症,同时使鼻尖形态自然美观。  相似文献   
154.
多配体蛋白聚糖-4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洁  宋建星  吴媚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1):2127-2128
目的 探讨多配体蛋白聚糖-4(Syndecan-4,SDC4)与瘢痕疙瘩形成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瘢痕疙瘩提供新途径.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DC4在瘢痕疙瘩及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瘢痕疙瘩中SDC4表达高于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DC4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增高,对瘢痕疙瘩的形成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5.
几丁糖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几丁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功能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应用几丁糖治疗瘢痕疙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为对照,观察不同含量几丁糖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胶原量及其相应Ⅰ型前胶原mRNA量的变化。结果:几丁糖作用后各组^3H-脯氨酸掺人量均逐减少;瘢痕疙瘩组与正常皮肤组的减少率差别显著(r=11.3,P&;lt;O.05)。其相应Ⅰ型前胶原mRNA量显著下降。结论:丁糖可以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合成及分泌胶原的功能,有望在异常瘢痕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6.
微囊化基因工程细胞移植是将目的基因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导入到靶细胞内,再将该细胞微囊化后植入受体体内,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避免了机体的排斥反应(免疫隔离),且微囊内的功能细胞可以长期存活,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该技术使得异种组织细胞或基因工程细胞移植成为可能,在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