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利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监测肿瘤放疗或化疗的疗效以及区分残余或复发病灶已广泛用于临床。18^F-FDG PET定量分析肿瘤在治疗开始时的变化可以预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性及患者的预后,并可根据肿瘤的反应性调整治疗方案。利用18^F-FDG PET早期预测肿瘤对放、化疗的反应性,在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减少无效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自组装阿霉素微囊对兔肝脏VX2移植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左中叶VX2肿瘤组织块接种,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10d至肝脏肿瘤直径大于1cm后行药物肝动脉灌注.分别经肝动脉给予生理盐水(A组),阿霉素4mg/kg(B组),阿霉素微囊等效药物剂量4mg/kg(C组)。治疗后1d、3d、5d、7d、10d、14d分别PET/CT显像测定肿瘤体积、肿瘤生长率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变化。14d显像结束后处死动物,常规病理HE染色观察。[结果]治疗1周后B组和C组肿瘤体积及生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P〈0.05),10d后C组肿瘤体积增长率及生长率最低。C组药物给予后肿瘤SUVmax值降低,与其它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E切片并可见到凋亡细胞增多。[结论]自组装阿霉素微囊可明显抑制兔肝脏VX2肿瘤糖代谢与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提高肝脏肿瘤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43.
宋少莉  黄钢 《医学综述》2008,14(4):614-616
~(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或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电子算机X线体层显像摄影术作为一种功能与代谢显像的集合体,能准确反应肿瘤治疗后的疗效,已广泛用于临床。但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人们发现有不少影响结果分析的因素,尤其是肿瘤患者在经过放化疗后,由于存在炎性反应,显像时间的选择对结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放化疗后早期准确区分治疗的疗效对于下一步的治疗决策和开展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这些因素加以综述,以提高临床在运用PET评价肿瘤放化疗疗效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mCT-Flow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性能,并将其性能的各项指标与mCT-S64-4R(简称mCT)和16HR进行比较.方法:PET部分使用专用测试模体,测试PET的空间分辨率、散射分...  相似文献   
45.
口服不同对比剂对PET/CT胃肠道充盈及FDG摄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PET/CT显像前口服泛影葡胺、甘露醇和清水对胃肠道显示和脱氧葡萄糖(FDG)摄取的差异。方法将61例无胃肠道疾病行PET/CT显像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组1(25例)显像前口服质量分数1%泛影葡胺1L;组2(20例)显像前口服质量分数2.5%甘露醇1L;组3(16例)显像前口服清水1L。患者注射18F—FDG(按体质量5.55MBq/kg)后50min应用二维(2D)模式进行PET/CT显像。由3位核医学科医师分别应用目测分析法将胃肠道充盈状态和FDG摄取情况分为4类:无、轻度、中度和重度。应用秩和检验、配对t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2患者口服甘露醇前后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2患者胃肠道充盈好于组1;除直肠外,其余部位充盈状态好于组3。组1患者胃、空肠、升结肠和横结肠充盈状态好于组3患者。组3患者胃、空肠和回肠FDG摄取程度高于组2患者(z=-3.192,-3.290,-3.290,P〈0.05);空肠FDG摄取高于组1(z=-3.603,P〈0.05),升结肠FDG摄取低于组1(z=-2.706,P〈0.05),横结肠和降结肠FDG摄取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Z=-3.503,-2.403,-4.223,-4.027,P〈0.05),直肠FDG摄取明显低于组2(Z=-4.128,P〈0.01)。组1患者胃、空肠、回肠和升结肠最大CT值分别为(132±23),(191±31),(313±47)和(374±5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88~-1.781,P〈0.01)。结论口服甘露醇作为增强剂胃肠道充盈好,FDG生理性摄取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探讨治疗前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摄取异质性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靶向治疗效果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8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29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2(32~69)岁]临床、病理及治疗前18F-FDG PET/CT影像资料,患者均接受曲妥珠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一线治疗。对患者进行中位时间35(6~87)个月的随访。分析临床、病理相关特点及PET/CT代谢参数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通过Cox单因素分析筛选变量,将P≤0.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ox回归模型的预测效能。生存曲线依据Kaplan-Meier法绘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29例患者中位OS为30(6~83)个月,中位PFS为10(2~2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示PET/CT瘤间摄取异质性指数,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最高病灶与最低病灶的SUVmax比值[SUVmax-R;风险比(HR)=8.6(95%CI:2.7~27.8),P<0.001]、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2.5[标准摄取值(SUV)阈值为2.5]比值[SUVmean-2.5-R;HR=2.6(95%CI:1.2~5.9),P=0.020]、肿瘤代谢体积(MTV)-2.5比值[MTV-2.5-R;HR=2.4(95%CI:1.1~5.2),P=0.030]和总病灶糖酵解量(TLG)-2.5比值[TLG-2.5-R;HR=3.2(95%CI:1.4~7.4),P=0.008]均与PFS有关,但与OS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UVmax-R为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6.8(95%CI:1.8~26.1),P<0.01]。SUVmax-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以1.8作为界值,SUVmax-R可以有效地区分曲妥珠单抗受益与非受益人群(PFS:15.0与7.0个月;χ2=18.68,P<0.01)。结论PET/CT瘤间摄取异质性指数SUVmax-R是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能够早期预测靶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融合断层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PHPT 28例,SHPT 69例)HPT患者的99Tcm-MIBI SPECT/CT显像图像特征、症状、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AKP)等结果。分析比较PHPT和SHPT两组患者的显像特点、手术病理、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99Tcm-MIBI SPECT/CT显像对PHPT的术前诊断灵敏度为96.55%,特异度为98.78%;对SHPT的术前诊断灵敏度为68.77%,特异度为79.17%。(2)PHPT多表现为单发病灶,而SHPT多表现为多个亢进的甲状旁腺病灶,病灶平均直径较小(Z=-2.591,P=0.010),且容易合并钙化(χ2=9.588,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PHPT中无特殊不适主诉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SHPT中的比例(χ2=11.713,P < 0.001),PHPT出现结石的比例高于SHPT(χ2=6.075,P < 0.001),SHPT出现骨痛的比例高于PHPT(χ2=24.382,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HPT患者血清PTH和AKP水平均明显高于PH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63、-4.326,均P < 0.001),PHPT具有高钙低磷的特点,SHPT患者血钙正常或轻度升高,血磷明显升高。结论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在PHPT患者的术前定位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PHPT中有极高的准确率。与PHPT相比,SHPT血清PTH、AKP水平升高更明显,多表现为多个病灶,病灶小,易合并钙化。  相似文献   
49.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中90%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手术、放射性碘治疗、TSH抑制是目前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三步曲。虽然目前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手段非常成熟, 但是仍有少量患者因病灶出现失分化摄碘能力下降, 而无法获益于传统的131I治疗, 称为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对于这类患者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甲状腺癌治疗上的进步。甲状腺癌分子病理学的研究, 为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笔者就目前对于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0.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纳洛酮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产物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纳洛酮干预组(缺血前10 min及再灌注2 h后腹腔注射纳洛酮0.517 mg/kg)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动物采用戊巴比妥钠(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开胸,打开心包,穿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再恢复灌注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无Bcl-2蛋白表达,TNF-α含量为(0.39±0.06)μg/L;单纯缺血-再灌注组Bcl-2蛋白表达及TNF-α含量均增加.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纳洛酮干预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 + vs. +);TNF-α含量明显降低[(0.55±0.12)μg/L比(0.86±0.11)μg/L,P<0.01).结论纳洛酮预处理可抑制TNF-α的产生,并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保护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