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r,IPL)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10例IPL的临床和MRI资料,6例为手术病理证实,4例根据MRI表现并2年以上随证实,10例IPL均进行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IPL的MRI表现为SE序列T1WI低信号,大部分病灶边缘模糊;T2WI7例表现为等信号,2例表现为稍低信号,1例表现为稍高信号,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病灶内均无早期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边缘表现为细环状强化9例,1例病灶内缘显示“钟乳石”样强化,2例病灶内有纤维间形成,1例延迟扫描病灶内表现为均匀中等程度强化。结论:低场强MRI平扫怀疑病灶为IPL时,应加扫动态MRI增强扫描,二者结合使用对IPL有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WI结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及恶性肿瘤患者行腹部MRI平扫、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病变的影像特点,并测量分析ROI的ADC值。结果: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边缘纤维组织呈环状强化。原发性肝癌动态增强扫描曲线呈快进快出的特点;转移瘤及胆管细胞癌呈延迟强化。15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中,8例DWI表现为等信号,ADC图表现为稍高信号,平均ADC值(1.21±0.05)×10-3 mm2/s;4例DWI表现为低信号,ADC图表现为低信号,平均ADC值(0.61±0.07)×10-3 mm2/s;3例DWI表现为高信号,ADC图表现为稍高信号,平均ADC值(1.14±0.06)×10-3 mm2/s。原发性肝癌14例中11例DWI表现为高信号,ADC图表现为低信号,平均ADC值(1.27±0.03)×10-3 mm2/s;3例DWI表现为等信号,ADC图表现为稍高信号,平均ADC值(1.38±0.05)×10-3 mm2/s。转移瘤13例DWI表现为高信号,ADC图表现为低信号,平均ADC值(1.27±0.03)×10-3 mm2/s。12例胆管细胞癌DWI表现为稍高信号,ADC图表现为稍低信号,平均ADC值(1.65±0.03)×10-3 mm2/s。结论:DWI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与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1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伤后1周内行MRI检查,表现为颈髓受损区T_2加权高信号T_1加权等或略低信号、椎间盘突出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等。11例手术采用前路减压并植骨,或后路单开门减压或椎管成形术同时药物治疗;7例保守治疗以牵引及药物治疗为主。经3个月随访,运动及感觉ASIA评分分别由34.5±17.2及48.4±11.7分增加至53.1±10.9及69.5±11.6分,差异十分显著(P<0.01)。认为其受伤机制为外伤性椎间盘突出、黄韧带皱折或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或者一过性损伤,而原有退行性改变或椎管狭窄是发病的重要基础;MRI中T_2高信号范围大小是估计预后的简便方法;脊髓受压、椎管狭窄和椎间失稳是手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对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价值,分析其MRI特征性征象。方法搜集1996年8月至2006年12月我院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9例,男5例,女4例,年龄7—38岁,平均17岁,全部病例术前均行MRI检查。结果9例全部发生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其中发生在颈段4例,胸段3例,颈胸交界区1例,脊髓圆锥部1例。8例位于中线脊髓腹侧髓外硬膜下,均显示脊髓嵌入征,较有特征,其中1例合并蝴蝶椎;另1例病变位于脊髓圆锥。本组9例诊断正确8例,1例脊髓圆锥肠源性囊肿误诊为表皮样囊肿。结论根据病灶典型的形态及信号特点及好发部位,在术前MRI能正确诊断肠源性囊肿。 相似文献
18.
19.
20.
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低场强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低场强MRI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临床及MRI表现特征,其中10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7例行X光平片或CT片检查。结果:本组病例发病于胸腰段8例,位于脊髓背侧9例,呈典型的椎管内硬脊膜外占位病变征象,囊肿的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一致或相近,上、下缘与硬脊膜外脂肪毗邻,上或下方邻近硬脊膜的显示,可为硬脊膜外囊肿的定位诊断提供有力的佐证,囊肿与蛛网膜下腔相交通时,孔道区囊肿内可出现流空信号,可确定孔道的具体位置,为手术提供可靠可靠的依据。结论:MRI是目前评价椎管内硬脊膜外蛛网膜囊肿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最佳影像学方法和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