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2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306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52篇
基础医学   479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1185篇
内科学   670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54篇
特种医学   2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610篇
综合类   2573篇
预防医学   1261篇
眼科学   69篇
药学   1050篇
  14篇
中国医学   1032篇
肿瘤学   205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444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299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先天性异常肾合并结石的临床治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异常肾合并结石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不同类型先天性异常肾合并结石的患者资料.男75例,女51例.年龄12~66岁,平均39岁.马蹄肾40例(31.8%)、重复肾51例(40.5%)、肾旋转不良35例(27.8%).结石位于左肾70例(55.6%).右肾56例(44.4%).单发结石96例(76.2%),多发结石30例(23.8%).分别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37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41例)及开放手术(48例)治疗.结石最大径ESWL组0.8~2.2 cm,平均1.5 cm;MPCNL组1.0~4.0 cm,平均2.5 cm;开放手术组1.5~3.8 cm,平均2.7 cm.统计学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ESWL组结石一期清除率78.4%(29/37),MPCNL组85.4%(35/41),开放手术组87.5%(42/48),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P=0.50),3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5%、9.8%、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8,P=0.53).1例肾旋转不良患者MPCNL术中发生较严重出血,经高选择性动脉柃塞后治愈,其余各组末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掌握治疗指征,ESWL、MPCNL术治疗先天性异常肾合并结石的疗效同开放手术,可作为首选方式,但仍需强调个体原则,根据异常肾的类型、结石情况以及有无梗阻等因素进行操作才能做到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先天性异常肾合并结石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1月,采用MPCNL治疗异常肾合并结石41例,其中马蹄肾12例,重复肾19例,旋转肾10例。单发上盏结石4例,中盏6例,下盏7例,肾盂结石3例,重复肾上肾结石4例,多发结石12例,鹿角形结石5例。结石最大直径1.0~4.0 cm,平均2.5 cm。13例合并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同时取石。结果41例均一次穿刺成功。手术时间45~21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30~150 ml,平均80 ml。一期结石清除率85.4%(35/41),2例马蹄肾和1例重复肾患者经二次取石取净,2例重复肾和1例旋转肾患者术后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例旋转肾MPCNL术后发生较严重出血(800 ml),经高选择性动脉栓塞后治愈,其余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41例随访5~12个月,平均6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MPCNL治疗先天性异常肾合并结石安全、可靠。但仍需强调个体化的原则,根据不同异常肾的类型,结石大小、位置等情况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相关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肾内科门诊确诊为CKD3-4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结肠透析,3次/周,2 h/次,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BUN、Scr、UA、Hcy、CRP、β2MG等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BUN、Scr、UA、Hcy、CRP、β2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8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BUN、Scr、UA、Hcy、CRP、β2MG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BUN、Scr、UA、Hcy、CRP、β2MG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透析能够减轻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相关蛋白Hcy、CRP、β2MG水平,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4.
[目的]观测股骨小转子与股骨外侧皮质的位置关系,为转子间骨折小转子的固定提供依据.[方法]对120侧完整成人干燥股骨小转子的纵径、横径、后倾角及股骨外侧皮质对应关系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小转子纵径为26.38±2.44 mm,横径为15.61±1.49 mm,应用后倾角为17.66°±10.56°.经小转子最下点在股骨外侧中线上对应点的上倾角为26.33°±3.33°,斜向上固定小转子顶点的最短螺钉长度为41.41±4.08 mm.[结论]股骨小转子解剖位置后倾,可参照斜坡顶点确定小转子解剖范围,拉力螺钉的适合进钉点在外侧皮质中线上平对小转子下极,距斜坡顶点3.5~4.0 cm,后倾角度为10°~45°,上倾角为25°~30°,螺钉长度为45~50 mm,此数据对设计带小转子固定钉孔的股骨上段解剖钢板或锁定钢板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心衰宁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心衰宁大、中、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制作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周1次,造模6周结束后,分别给予药物干预,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干预3周。干预结束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大鼠血清学检测pro BNP、TGFβ1水平;qRT-PCR、Western blot检测检测TGFβ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增加(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1),血清TGF-β1、pro BNP明显升高(P0.01),TGF-β1基因及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心衰宁颗粒中、大剂量组能降低LVEDD、LVESD(P0.05),提高慢性心衰大鼠LVEF(P0.01),降低血清TGF-β1、pro BNP水平(P0.01),降低TGF-β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心衰宁颗粒具有改善心功能,干预心肌重塑、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6.
目的研究白芍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肝阴虚证的保护功效和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一贯煎组、白芍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用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加甲状腺激素灌胃制备小鼠酒精性肝损伤肝阴虚证模型。造模期第1天开始给药,一贯煎组灌胃一贯煎水提液9.07 g/kg,白芍组灌胃白芍水提液4.3 g/kg,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28 d后观察各组小鼠状态,测定体重、体温、心率,测定血清及肝组织转氨酶活性、细胞因子水平、乙醇及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并取肝脏进行冰冻油红、HE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减轻,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且出现毛发无光泽、疲倦易困、烦躁易怒等症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及肝组织丙二醛(MDA)、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E1(CYP2E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升高;血清中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乙醇脱氢酶(ADH)、乙醛脱氢酶2(ALDH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Ra(IL-1Ra)水平明显降低;肝脏出现脂质沉积及肝细胞坏死情况。与模型组相比,白芍组小鼠血清中ALT、AST、TG、TC、cAM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cGMP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中CYP2E1、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CAT、ADH、ALDH2、IL-10、IL-1Ra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脂质占比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坏死程度改善。结论白芍具有明显的保护酒精性肝损伤肝阴虚证的作用,其机制与调节cAMP/cGMP水平及细胞因子水平、使肝细胞功能与代谢恢复平衡、增强肝组织中乙醇代谢关键酶及抗氧化酶活性、同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脂质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m=20),全麻诱导时,A组、B组、C组分别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0.3、0.5、0.7ng/mL的舒芬太尼2min后.均输注效应室靶浓度为4μg/mL的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1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10min(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T1、T2、T4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结果】(1)A组T2时点MAP、HR比T。时点明显升高(P〈0.0S),C组T2、T3、T4时点MAP明显低于A组(P〈0.05),C组T2、T3时点HR明显低于A组(P〈0.05),C组L、T4时点MAP低于B组(P〈0.05);(2)A组T2时点血浆AD和NA浓度较T1时点明显升高(P〈0.05)、较B组高(P〈0.05)、较C组高(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中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5ng/mL复合异丙酚效应室浓度4μg/mL靶控输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OSAHS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BiPAP,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PSG)检查指标(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指数、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时间、90%以下血氧饱和度次数、90%以下血氧饱和度时间)、心肺功能[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 BNP)、右心室Tei指数、左心室Tei指数、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 FEV1/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落新妇苷是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二氢黄酮醇苷,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文章主要探讨落新妇苷对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随机分为对照组、oxLDL组、oxLDL+落新妇苷低、中、高剂量组、oxL...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