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通过不同剂量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刺激原代培养的小鼠胚胎成骨细胞,探讨BMP-2对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规律。方法取19 d胎龄的小鼠胚胎颅骨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RT-PCR法或Western blot法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rhBMP-2、不同作用时间下对成骨细胞VEGF mRNA表达的影响及规律。结果RT-PCR法检测到VEGF mRNA在原代成骨细胞内稳定表达;半定量分析表明,随着rhBMP-2浓度的升高,VEGF 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当rhBMP-2浓度为300 ng/mL左右时,VEGF mRNA的表达量最高,超过此浓度,VEGF的表达则有下降趋势;应用终浓度rhBMP-2(300 ng/mL)刺激成骨细胞时,不同作用时间下VEGF mRNA的表达量呈双时相,分别在3 h和24 h时出现高峰,48 h时VEGF mRNA的表达仍保持较高水平。除去各自对照组的影响,各时间点VEGF表达的相对值[(rhBMP-2组/对照组)比值]亦呈时间依赖性关系,6 h时明显升高为对照组的2.5倍(P<0.05),36 h时约升高为对照组的2倍。结论VEGF可在原代鼠胚成骨细胞内稳定表达;rhBMP-2在体外可刺激原代骨细胞VEGF的表达,并呈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52.
医学物理学是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所形成的交叉学科,该学科中包含大量抽象的概念、复杂模型、烦琐的数学推导,这对医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那么如何在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医学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医学物理学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很多物理老师和专家的困惑和难题。作者结合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提出一种家兔急性脑缺血早期检测的新方法,建立一套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系统.方法 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建立家兔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未结扎组、单侧结扎组和双侧结扎组.采用基于磁感应相位移谱(magnetic induction phase shift spectroscopy,MIPSS)方法的检测系统,对3组家兔模型进行60 min的相位差检测.结果 在特征频率下,60 min测量时间内未结扎组的相位差为-0.195° ±0.099°,单侧结扎组的相位差为-4.862°±1.150°,双侧结扎组的相位差为-9.303°±3.186°;与未结扎组相比,单侧结扎组与双侧结扎组的相位差随着缺血时间明显增大(P<0.05);而双侧结扎组的相位差相比于单侧结扎组也明显增大(P<0.05).结论 基于磁感应相位移谱方法的检测系统实现了对家兔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以及对家兔不同缺血程度的区分.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技术筛选与椎间盘退变相关的细胞焦亡基因, 确定其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方法首先, 从基因表达谱(GEO)数据库中下载GSE147383数据集, 将细胞焦亡基因与该数据集差异表达基因作交集分析, 筛选细胞焦亡差异表达基因。再者, 对获得的细胞焦亡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同时, 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筛选获得椎间盘退变细胞焦亡关键基因。其次, 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估关键基因的诊断价值并绘制关键基因线性预测模型。最后,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qRT-PCR)检测椎间盘退变髓核组织中的细胞焦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筛选获得8个椎间盘退变相关细胞焦亡基因, 即SR相关和CTD相关因子11(SCAF11)、富含亮氨酸重复结构域蛋白6(NLRP6)、肿瘤蛋白p53(TP5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4(CASP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ELANE)、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性耳聋59蛋白(DFNB59)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耳聋5蛋白(DFNA...  相似文献   
55.
用改良针丝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尺骨鹰嘴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多数骨折波及关节面 ,治疗要求既要达到解剖复位、固定牢靠 ,又要能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据此 ,我们于 1 989年 1月~ 1 998年 3月选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36例。经临床观察 ,疗效较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2例 ,女 1 4例。年龄 1 5~ 5 7岁 ,平均 37 7岁。伤后至手术时间 8h内 2 6例 ,2 4~ 48h5例 ,7~ 1 0d4例 ,2月 1例。1 2 骨损伤情况  36例中 ,开放性骨折 2 6例 ,陈旧性骨折 1例 ,横骨折 33例 ,粉碎性骨折 3例 ,均为分离移位 ,两骨折块分离约 0 8~ 3 0c…  相似文献   
56.
57.
数字化人体大脑坐标系的建立及三维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构建临床常用的大脑三维空间坐标系,并对人体大脑各结构进行空间定位和三维测量.方法 采用低温冷冻铣切技术采集人体大脑的横断层图像,用课题组自行开发的软件,在分割、重建后的三维模型上,建立三维空间坐标系,进行人脑各结构在空间中的准确定位和三维测量.结果 建立了以前后连合间线的中点为原点的大脑三维空间坐标系,并对原始数据进行重新采样,生成了与新坐标系相匹配的人体大脑数据集,并测量了大脑主要结构的大小及空间坐标.结论 在计算机上寻找坐标原点,构建新的坐标系,为大脑坐标系构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研究手段.所获得的数字化可视人体大脑主要结构的体积等测量数据真实可靠,为构建大脑解剖模型积累了定量资料.  相似文献   
58.
【摘要】 目的:评估骨科机器人辅助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内固定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应用的置钉准确率、皮质接触情况以及该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4月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置入CBT螺钉治疗45例L4-5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64.3±6.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腰椎管狭窄症2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9例。按患者接受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平均分为A、B、C三组,每组15例。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进行VAS和JOA评分,采用ln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变化的趋势,术后通过CT评估置钉准确率及皮质接触层数,随访期间通过X线片及CT观察螺钉松动、椎间融合、融合器沉降及移位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0~195min(163.5±11.3min),出血量140~265ml(210.0±28.9ml)。共置入166枚螺钉,螺钉可接受率为97%(161/166),平均总皮质骨接触层数为4.9±0.6层,平均椎弓根皮质骨接触层数为3.3±0.6层。B、C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A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y)随着手术例数(x)的增加而减少[y=-10.243ln(x)±192.89,R2=0.637,P<0.001],并在B、C组达到相对稳定。三组置钉准确率、皮质接触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腰痛VAS评分由术前4.8±0.7分降至1.9±0.6分(P<0.001),腿痛VAS评分由术前7.5±0.7分降至1.8±0.6分(P<0.001),JOA评分由术前11.3±1.8分升至23.3±1.6分(P<0.001)。随访期间41例发生融合,1例融合器移位,未出现螺钉松动和融合器沉降。结论:机器人辅助下CB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置钉准确率高,确保螺钉与皮质之间充分接触,安全性高。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其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逐渐减少,并在15台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为掌握人体组织电磁特性的变化,实现对真实人体结构电磁辐射特性的模拟和仿真计算。方法:在中国数字可视化人体数据集基础上,提出建立真实人体三维电磁模型的方法并利用CST STUDIO SUITE对其进行电磁仿真计算。结果:构建了适用于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的网格精度为1 mm3的三维人体头部电磁模型,满足频率为30 GHz以下的电磁仿真计算在数值色散空间离散间隔上的要求。结论: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可视性和可操作性,对构建数字电磁人以及优化生物电磁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