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suggeststhattheorganswithaircavity,suchasthelungs,mayprobablybedamagedintheexpansingdurationofshockwaves,thereislittleinformationaboutit.13Thepurposeofthisstudyis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thesimulantpressurewavesduringtheprocessoftransmissionofshockwaves…  相似文献   
12.
兔追尾交通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汽车追尾碰撞交通伤的伤情特点。方法 15只家兔随机平均分为3组,胸、腹部以医用绷带固定后,分别以30km/h(Ⅰ组)、40km/h(Ⅱ组)、45km/h(Ⅲ组)进行汽车追尾碰撞,高速摄像与激光测速记录碰撞全过程,用运动软件分析碰撞加速度,观察动物损伤情况。结果 3组动物沿绷带走行方向均有皮下轻度出血,Ⅰ组未发现脏器损伤;Ⅱ组肺、肝脏损伤分别为1例和2例;Ⅲ组颅脑损伤1例,肺损伤4例。结论 动物的损伤情况与其固定方式以及汽车追尾碰撞速度、加速度有关,汽车追尾碰撞交通伤的伤情规律研究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冲击波负压听器创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建立冲击波负压听器创伤动物模型,并评价其稳定性和实用性。方法:将豚鼠于置冲击波负压发生装置的动物舱内,观察并分析不同条件下实验性冲击波负压的主要物理参数及豚鼠听觉器官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共采集和分析126次冲击波负压信号,各次波形均呈典型负压指数曲线,负压峰值范围为-15.6-87.2kPa,降压时间介于3.050-15.175ms之间。通过164只豚鼠318耳的观察,发现不同强度冲击波负压暴露后,中耳、内耳的形态结构和听功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创伤或损害,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结论:应用冲击波负压发生装置,建立了稳定的豚鼠听器冲击波负压创伤模型,为进一步开展听器冲击波负压创伤的有关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颐年铭第十二帧诗/刘炳凡书/路振平有疾宜先治无疗应早防慎微于腠理警惕入膏育真气须调摄虚邪不易伤关元三里穴常灸保安康方1组成鲜百合15g,生、熟枣仁各15g。用法:鲜百合清水浸泡1昼夜庵仁水煎去渣澄清,入百合煮熟连场食用。说明:本方为个人经验方。方中百台清心安神。枣仁有镇静、催眼作用,故适于心烦不寐者。方2组成:珍珠母适量。用法研极细末,如用水飞更佳。每晚睡前服15-25g。说明:本品为河蚌贝壳炮制而成,药源广泛。无毒副作用适于心悸失眠者。方3组成:桑棋15g。用法:水煎常服。说明:桑相补肝益肾。本方适于心肾衰弱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原冲击伤的伤情特点.方法 成年SD大鼠130只,雌雄各半,分别暴露于环境压力53.99、61.33、65.60、96.60kPa,然后用BST-1型生物激波管致伤,各组驱动段压力均为3.8MPa.观察现场至伤后6小时动物存活情况和大体形态学改变.结果 随环境气压降低,冲击波引起的大鼠死亡率明显增加,肺损伤程度明显加重.伤后6小时,53.99、61.33、65.60、96.60kPa暴露组的死亡率分别为40%、16.67%、0、0.肺出血和肺水肿的程度随环境气压降低而明显加重,平均肺体指数分别为1.17%、1.08%、0.92%、0.71%.结论 高原环境可降低动物对冲击波的耐受性,高原冲击伤的死亡率和肺损伤程度较低海拔地区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白细胞介素(IL-6)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macrophage,AM)清道夫受体(scavengerreceptor,SR)及CD14表达的直接调节作用及探讨IL-6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AM,以不同剂量(0,0.01,0.1,1,10,100μg/L)IL-6刺激细胞16h或以100μg/LIL-6在不同时间(0,2,4,8,12,16h)刺激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方法观察SR,CD14表达变化。结果:IL-6刺激AM能增强CD14蛋白表达并抑制SR蛋白表达,低至0.01μg/LIL-6刺激16h或100g/LIL-6刺激6h后就能显著增强CD14mRNA并明显抑制SRmRNA表达,与此同时,CD14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强而SR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结论:IL-6刺激AM能在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增强CD14表达并抑制SR表达。  相似文献   
17.
人体姿态发生变化,其身体的重心也将发生相应改变,固定在被试者头部中央的视标也发生相应变化。本系统运用光电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将视标移动轨迹转化为人体重心移动轨迹,通过对该轨迹的分析,定量测量出人体平衡功能。采用这一原理,研制一套适用于人体站姿、坐姿平衡功能测量的便携式人体平衡功能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对15个志愿者饮酒前后作平衡功能测试,发现饮酒能严重影响人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动物高原冲击伤和复合冲击伤伤后主要脏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大体、光镜和电镜的方法观察不同致伤条件下63只成年猪伤后6h的肺脏、小肠及心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损伤动物大体解剖可见明显肺出血、肺水肿。镜下见不同程度的肺泡内出血,水肿液填充,肺泡壁断裂并相互融合;肺泡壁的超微结构显示肺泡细胞线粒体空泡变、毛细血管内皮破坏等。以出血为主的肠道损伤明显可见。结论严重的肺出血、肺水肿可能是高原冲击伤动物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动物伤情的严重程度与高原冲击波的峰值压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高原与平原冲击波物理参数和生物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高原冲击波与平原冲击波的物理参数和生物效应。方法实验猪25只,随机分为高原组15只和平原组10只,分别布放于距离爆心5.0m和6.0m处,用10kg TNT爆炸致空气冲击伤,用压力传感器测定冲击波物理参数,观察伤后28h动物存活情况和大体形态学改变。结果高原组与平原组相比,冲击波传播速度两组间差异未见显著性,高原组超压峰值总体趋势稍低于平原组,但正压持续时间和冲量总体趋势略高于平原组。伤后28h高原组动物存活12只,平原组存活8只。病理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和肺水肿,部分动物有肠道浆膜下出血和心内膜下出血,高原组与平原组相比,肺损伤程度更重,可加重1个等级。结论高原环境下冲击波传播速度未见明显改变,超压峰值有所降低,持续时间和冲量有所增加,肺损伤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动物水下冲击伤后主要脏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大体、光镜和电镜的方法观察犬水下冲击伤后肺脏、小肠及心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损伤动物大体解剖可见明显肺出血、水肿,光镜下可见肺出血、淤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电镜下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坏严重,部分线粒体出现空泡变与髓鞘样结构。以出血为主的肠道损伤明显可见。可见少量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肿胀。结论:严重的肺出血、水肿可能是水下冲击伤动物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动物伤情的严重程度与水下冲击波的正向冲量密切相关。肠道损伤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