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下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6月显微手术切除的椎管内肿瘤57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肌电图(EMG)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结果肿瘤全切49例(86.0%),次全切除6例(10.5%),部分切除2例(3.5%),失访4例,53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神经功能改善45例(78.9%),无明显改善4例(12.3%),症状加重3例(7.0%),复发1例(1.8%)。结论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能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并预测和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13年5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2~68岁,中位数46岁。胸椎结核11例,胸腰段结核8例,腰椎结核7例。单节段病变18例,2节段病变7例,3节段病变1例。15例患者存在发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21例患者合并椎旁及椎管内脓肿。脊髓神经损伤情况按照ASIA损伤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12例、E级9例。病程2~12个月,中位数7.8个月。围手术期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植骨融合、并发症发生、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脊柱功能恢复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6~4.8 h,中位数3.2 h。术中出血量430~1800 m L,中位数610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中位数20.5个月。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4.1个月。均未出现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1例术中出现胸膜破裂,予以修补并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后恢复;6例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一过性疼痛,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及理疗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3个月出现髂窝脓肿,应用抗结核药物5个月后脓肿消失。术后18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11.2°±5.3°)较术前(29.2°±13.8°)改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3.28±2.09)分]较术前[(40.2±14.1)分]降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D级2例、E级24例。结核均治愈,随访期内未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有效控制结核症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促进脊柱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行x-刀单次治疗与分次治疗后疗效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经x-刀治疗的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次治疗组(70例)与分次治疗组(51例),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总体肿瘤控制率为95.9%,其中单次治疗组肿瘤控制67例(95.7%),分次治疗组肿瘤控制49例(96.1%);治疗后激素水平控制率为38.0%,其中单次治疗组激素水平控制28例(40.0%),分次治疗组激素水平控制18例(35.3%);两组肿瘤控制和激素水平控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1、2、3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治疗间隔时间的分次治疗是降低并发症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4.
天麻注射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天麻注射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 3H_TdR参入法检测Con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结果 :①腹腔注射2 5mg/kg,5mg/kg,10mg/kg,20mg/kg天麻注射液12h,Con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P<0.01) ;40mg/kg的天麻注射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无明显影响。②体外实验0 1μg/ml~100μg/ml的天麻注射液组与对照组比较 ,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明显增加 (P<0.05,P<0.01) ;200μg/ml~400μg/ml天麻注射液组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800μg/ml天麻注射液组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低浓度的天麻注射液(腹腔注射2 5~20mg/kg,体外实验0 1~100μg/ml)具有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功能 ,中等浓度的天麻注射液(腹腔注射40mg/kg,体外实验200~400μg/ml)对Con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无明显作用 ,而高浓度的天麻注射液(体外实验800μg/ml)则有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放射诱发脑水肿样反应。我院从1996年3月以来X刀治疗的颅内疾病,有三个月以上临床与影像学随访资料者52例,共56个病灶,其中18个病灶出现脑水肿或原水肿明显加重,占32.14%。男34例,38个病灶...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探讨用体外亚甲蓝作为染色剂寻找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方法在结直肠癌SLN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根治性切除大肠癌标本,在肿块四周浆膜下注射亚甲蓝后常规固定送病理检查。蓝染的淋巴结视为SLN。结果67例患者中找到SLN的有63例(91.3%),SLN镜下转移14例(22.22%)。结肠的SLN转移阳性的诊断价值与非SL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但在直肠癌中SLN转移阳性的诊断价值与非SL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且SLN转移阳性在结肠癌病例中假阴性率为11.11%,而在直肠癌病例中则高达42.86%。结论体外亚甲蓝染色寻找SLN的方法在结肠癌中的应用是有效、可靠的,但在直肠癌中的应用其可靠性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8.
葡萄籽多酚逆转人乳腺癌多药耐药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葡萄籽多酚 (grapeseedpolyphenols ,GSP)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MCF 7细胞及其耐药株MCF 7/ADR细胞作为实验对象 ,用MTT法观察GSP对MDR的逆转作用 ,采用Westernblot、Northernblot检测GSP对MDR1基因表达的影响 ;流式细胞术 (FCM)观察GSP对P 糖蛋白 (P gp)功能的影响。结果非细胞毒性剂量GSP 1 2mg/L、2 4mg/L均能逆转MCF 7/ADR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逆转倍数分别为 5 77和 9 79倍 ;1 2mg/L、2 4mg/LGSP分别使P gp表达降至对照组的 80 83% (t=5 5 8,P <0 0 5 )和 5 0 81% (t =10 96 ,P <0 0 1) ;1 2mg/L、2 4mg/LGSP下调MDR1mRNA表达 ,降至对照组的 6 0 92 % (t =16 0 3,P <0 0 0 5 )和 4 2 0 5 % (t =2 1 70 ,P <0 0 0 5 ) ;2 4mg/LGSP可增加细胞内阿霉素 (ADM)的积累。结论体外试验证实GSP具有多药耐药逆转作用 ,是一种潜在的化疗增敏剂。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经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液化较完全、囊肿内分隔较少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术进行操作,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的穿刺治疗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疗效、复发率、排卵率、妊娠率和再手术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3.8%(62/84),有效率为97.6%(82/84),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8%(4/84),再手术率为4.8%(4/84),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卵率为100%(84/84),妊娠率为76.2%(64/84),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液化较完全、囊肿内分隔较少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妊娠率,降低再手术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0.
赵东宁  孟庆勇  张龙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0):1865-1866
目的 探讨早期无意识障碍的额叶对冲性脑挫裂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30例早期无意识障碍的双额叶对冲性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0例患者均有头痛、恶心,部分有呕吐、烦躁,均无意识障碍.入院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复查CT,发现血肿有扩大者尽早手术.手术方式为双侧额叶去骨瓣减压,清除血肿和坏死组织.患者随访半年,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治愈23例,轻残3例,中残1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 应高度重视早期无意识障碍的额叶对冲性脑挫裂伤患者,在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情况下适当放宽手术指征,早期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