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巴曲亭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手术出血的影响。方法将62例行THA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治疗组巴曲亭2U溶于5 ml的生理盐水中,切皮前10 min静脉注射,术中磨削髋臼及扩髓使用2U巴曲亭溶于20 ml的生理盐水中局部喷洒于截骨面;对照组切皮前10 min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术中磨削髋臼及扩髓使用20 ml的生理盐水局部喷洒于截骨面。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检测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术后第3天复查下肢深静脉血栓,记录患者住院时间。结果术中出血量:治疗组为(325.14±85.21)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3.45±102.05)ml(P0.05)。术后24 h引流量:治疗组为(251.21±74.08)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6.35±101.29)ml(P0.01)。两组患者术毕及术后24 h PT、TT、APTT均较术前有所延长,但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毕及术后24 h FIB均较术前下降,但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治疗组发生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和1例深部血肿,对照组发生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亭应用于THA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不影响患者的凝血效果,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通过分经辨治针刺结合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中医院针灸科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将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热敷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热敷组采用单纯中药热敷,观察组采用分经辨治针刺结合中药热敷治疗。针刺组和中药热敷组均为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休息3 d,继续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采用Fisher Exact检验比较3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总有效率和愈显率,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神经根型颈椎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 结果观察组中治愈23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30/30);针刺组中治愈15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26/30);热敷组中治愈4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6.7%(17/30);3组疗效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205、19.290,P均<0.01)。观察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4.47±1.35)比针刺组(2.88±2.02)和热敷组(1.31±1.29)分别高1.83(95%CI:1.02~2.66)和3.40(95%CI:2.58~4.22),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0、5.74,P<0.01),针刺组平均VAS评分比热敷组高1.57(95%CI:0.7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 结论分经辨治针刺结合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单纯中药热敷。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腰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致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LDH致慢性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腰部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联合腰部牵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5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2例针刺处出血,无晕针、滞针等不良反应。结论:电针联合腰部牵引能明显改善LDH致慢性腰腿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4.
针刺推拿加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笔者于2001年6月—2006年6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169例,其中男96例,女73例;年龄16~75岁;病程3d~16年,平均5个月;突出间隙在L3~49例,L4~597例,L5~S163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执行。2治疗方法2.1针刺疗法病人取俯卧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了解sepM基因在变异链球菌临床株中的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探索sepM基因突变与变异链球菌变链素IV形成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抑菌圈法检测80株变异链球菌临床株的变链素IV形成能力,根据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构建这80株变异链球菌临床株的最小生成树,根据最大似然法构建这80个样本的进化树。采用GeneMarkS 软件预测这些菌株的编码基因,并将预测到的基因与参考基因组UA159的sepM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了解sepM基因在变异链球菌临床株中的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变链素IV形成组和无变链素IV形成组菌株中差异分布的突变类型及比较突变组和无突变组菌株中抑菌圈的大小,明确与变链素IV形成相关的突变类型。结果 80株变异链球菌临床株中有变链素IV形成(变链素IV形成组)和无变链素IV形成(无变链素IV形成组)的菌株各25和55株。最小生成树结果提示变链素IV形成组菌株之间的等位基因差异少于变链素IV形成组和无变链素形成组组间菌株,并且变链素IV形成组菌株间起源类似。80株变异链球菌临床株中共检测到34个单碱基突变位点,其中有4个碱基突变(C31T、G533A、C756T、C1036T)在组间存在差异(P分别为0.001、<0.001、 0.025及0.003)。这些差异分布的突变均与变链素IV的形成呈正相关。 结论 变异链球菌临床株sepM基因中存在与变链素IV形成相关的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06.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式,但术后早期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膝关节疼痛,如何减轻术后膝关节疼痛感是临床医生们关心的重要问题.目的:探讨辅助应用地塞米松联合呋塞米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疼痛和肿胀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20年6-12月收治的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2...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异位病灶来源子宫内膜干细胞(En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并对所分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为研究EnSCs在内异症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提供支持。 方法 收集临床内异症患者异位病灶内膜组织样本,机械剪碎后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获得异位EnSCs,常规培养传代(n=10);免疫荧光检测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n=3);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n=5);成脂成骨诱导检测细胞多向分化潜能(n=3),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n=3);蛋白芯片检测细胞条件培养基中促血管再生因子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分泌(n=6),同时检测细胞表面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n=7)。 结果 成功从异位病灶中分离获得异位EnSCs,所分离细胞强阳性表达骨架蛋白vimentin,且细胞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73、CD90及CD105,阴性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和CD45;经成脂诱导分化后油红O染色可见明显脂滴,成骨诱导分化后茜素红染色可见明显钙结节;蛋白芯片检测结果表明,异位EnSCs能够分泌高浓度的促血管再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ANG)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AA,以及与促血管再生密切相关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IL)-6、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且细胞表面高表达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CLAM)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内异症患者异位病灶来源En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对其活性因子分泌的研究表明,异位EnSCs具有明显的促血管再生作用。上述实验结果肯定了内异症患者异位病灶中干细胞的存在,在支持内异症发病机制中“干细胞学说”的同时,为进一步围绕异位EnSCs开发潜在的内异症治疗靶点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几丁糖混合物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分别为丝裂霉素C-几丁糖混合物组(A组)、丝裂霉素C组(B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各组大鼠行L1椎板切除术,局部应用不同的药物。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天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术后6周行大体标本观察、羟脯氨酸含量检测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用药前后各组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大鼠硬膜外粘连程度明显轻于C组,A、B两组硬膜外瘢痕中羟脯氨酸含量较C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见A组及B组硬膜外瘢痕组织增生较少,结构疏松;C组中可见硬膜外形成致密的瘢痕粘连。结论丝裂霉素C-几丁糖混合物能够有效减少瘢痕组织形成,预防硬膜外粘连。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比较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ilator-kyphoplasty,DKP)与Kyphon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balloon-kyphoplasty,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对23例(26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DKP,对29例(29椎)行BKP.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以及手术前后病椎高度和Cobb角的改变,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 bility index,ODI).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全部获得随访,DKP组随访5~18个月,平均9.2个月;BKP组随访6~20个月,平均10.3个月.两组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DKP组在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和矫正Cobb角方面明显优于BKP组(P<0.01).DKP组有1例(1椎)出现椎体旁少最渗漏(3.8%);BKP组有5例(5椎)出现骨水泥渗漏(17.2%).结论 DKP和BKP均可有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DKP在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及矫正Cobb角上明显优于BKP.  相似文献   
110.
曹晓建  孙钰  吴乃庆  金正帅  李翔  宋李军 《江苏医药》2007,33(6):587-588,F0003
目的 探讨不同壁厚的硅胶薄膜囊预防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4具甲醛固定的老年女性湿润脊柱标本(T12~L5)制成24个单椎体标本,随机分为4组,刮匙在椎体前3/4制成体积约为6 ml单侧或双侧的空腔,分别置入壁厚100 μm和200 μm的硅胶薄膜囊后注入骨水泥.结果 壁厚100 μm的硅胶薄膜囊包裹骨水泥后能较好控制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可嵌入到周围骨小梁内,不形成界面.而壁厚200 μm的硅胶囊则不能.结论 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置入壁厚100 μm的硅胶薄膜囊可控制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嵌入骨小梁间隙内而不形成界面,有效预防BK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