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了解1951-2014年辽宁省疟疾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对1951-2014年辽宁省各市、县上报的疟疾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51-2014年每年均有疟疾病例报告,1953、1962年和1973年是3个发病高峰年,发病率分别为136.67/10万、256.81/10万和35.89/10万;发病人数分别为27 862、65 460人和11 523人;1977年之后每年发病率均在1/10万以下;患者职业于1951-1980年以农民为主,1981-2014年以工人、农民、劳务输出人员为主。 结论 辽宁省经历了疟疾暴发流行到基本消除的过程,开展长期疫情监测防止二代病例出现将是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发病进程及临床结局,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辽宁省32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追踪调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收集人口学信息、接触情况、诊断时间、临床转归情况等。结果累计报告的32例无症状感染者中,28例为辽宁省报告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20例(62.5%)转为确诊病例,临床结局以普通型、轻型为主(95.0%);27例(84.37%)为家庭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者诊断至转为确诊病例的中位时间为2 d,最长11 d,最短当日;传染期的范围5~27 d,中位时间为16 d。有4个传播链的流行病学证据提示为潜伏期传播。结论辽宁省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病情轻微,但传染期较长,多为家庭聚集性发病。亟待通过核酸筛查严格监控密切接触者,以控制潜在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评价辽宁省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探讨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得2005年辽宁省传染病报告卡;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的个案数据导出Excel表格,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辽宁省县及县以上医院直报率为77.23%,报告单位以综合医院为主,占87.61%;全年存在未审核卡和重卡,无县区零缺报现象;全省诊断到审核时间为1.62 d.结论 各地区对传染病报告卡信息的审核质量参差不齐;肺结核、乙型肝炎等慢性传染病是影响疫情总体趋势的主要病种,应加快制定切实可行的疫情报告标准及规范细则;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报系统能力建设,保持人员相对稳定;各地区应对疫情报告质量定期进行评价,指出疫情报告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4.
为解决长时间颅内压监护中存在的零位漂移问题,研制了LCY-3E智能颅内压监护仪,以一微机系统作为测量,控制的基础,利用气囊导压,以高精度通用传感器测压,较好地斛了零位漂移并满足了临床的实际需要,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提高了此类仪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通过对大连市一起“蜱咬”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体检测,探讨新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 SFTSV)在辽宁省南部沿海地区的流行范围。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蜱咬”患者急性期血清样本及同居住地的26份非患者血清样本进行SFTSV的IgM、IgG抗体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蜱咬”患者血液样本SFTSV核酸;采用VERO-E6细胞对“蜱咬”患者血液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并鉴定。结果 “蜱咬”患者急性期血清样本SFTSV的IgM抗体阳性、IgG抗体阴性;26份非患者血清样本中4份SFTSV的IgG抗体阳性;“蜱咬”患者血液样本SFTSV核酸阳性;从“蜱咬”患者血液样本和体表叮咬的蜱虫中各分离出1株病毒,经SFTSV的M片段全基因测序引物测序鉴定为SFTSV。结论 “蜱咬”患者血液分离株与蜱虫分离株均为SFTSV,同源性达99.7%,该病毒是导致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本次分离到的2株病毒与我省东部(丹东、抚顺),北部(铁岭)山区分离株遗传距离相对较远。SFTSV在正常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分析辽宁省近年来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4—2018年登革热基本信息,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登革热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 2014—2018年辽宁省共报告登革热输入病例38例,无死亡;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沈阳(占52.63%),男女比例为1.38∶ 1,以20~< 50岁的青壮年(占84.21%)为主,职业多为家务及待业、工人;输入来源主要是东南亚、南亚(25例,占65.79%),其次是非洲(7例,占18.42%);发病到诊断时间中位数7 d。结论 辽宁省登革热均为输入性病例,加强重点人群健康宣教,提高早期诊断和报告能力,尽快采取控制措施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7.
专利文献中颅内压监护及测量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文献中颅内压监护及测量方法的进展孙英伟陈延航李钰绩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ure,ICP),是神经外科临床和科研的重要观测指标。颅内压通常是以脑室内压为代表,可在椎管蛛网膜下腔经腰椎穿刺测得,也可由硬脑膜外测得。颅内压增高与颅脑多...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分析2009 - 2018年抚顺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9 - 2018年抚顺市HFRS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9 - 2018年抚顺市HFRS发病1 2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77 / 10万,死亡2例,病死率为0.16%。秋季发病数最高,为485例(38.96%);清原县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13.79 / 10万;男性发病数为927例(74.46%),男女比为2.92 : 1;40~59岁年龄组发病数最多,为661例(53.09%);农民发病数最高,为870例(69.88%)。结论 抚顺市HFRS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地区性及人群特异性,应继续加强高危人群疫苗接种及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调查2009-2011年辽宁省8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病原,探讨新布尼亚病毒在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的动物宿主及传播媒介.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2009-2011年辽宁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液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 IgM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鼠肺SFTSV抗原,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鼠肺、蜱悬液、细胞阳性分离物的SFTSV核酸,采用VERO-E6细胞对患者血液及脾悬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进行核苷酸测序分析.结果 大连、丹东、抚顺、铁岭均检出SFTSV的IgM抗体阳性;103份中检出20份鼠肺SFTSV抗原阳性,但SFTSV核酸检测均阴性;20组中1组蜱悬液SFTSV核酸检测阳性并分离出SFTSV病毒;148份中有26份急性期血液样本经VERO-E6细胞分离出现细胞病变,经鉴定为SFTSV病毒,并对M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论 新布尼亚病毒是辽宁省4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新病原,未检出可能的自然界中的动物宿主鼠类携带SFTSV核酸,蜱可能是其传播媒介之一.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分析辽宁省汉城型汉坦病毒(HV)的基因亚型及其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辽宁省内主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地区的鼠肺和病人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鼠肺中HV抗原,应用HV特异性引物以RT-PCR方法扩增标本中M和S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测序后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构建系统发生树,以明确其型别和亚型及其地理分布情况。结果 辽宁省HFRS疫区褐家鼠携带的病毒均为汉城型病毒(SEOV);对鼠肺及病人携带HV的部分M片段及部分S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发现SEOV的同源性较高,变异较小,稳定性较高,而且地理位置相近地区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很高(>98.8%),具有小范围的地理聚集现象。结论 辽宁省流行的SEOV均为S3亚型,基因亚型分布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