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0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目的了解恙虫病、莱姆病、巴贝西虫病3类疾病病原体在北京市各区小兽中的感染及分布情况。方法2013年4-10月,采用夹夜法捕获小兽并解剖获取其组织样本,采用普通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兽组织中恙虫病东方体、伯氏疏螺旋体以及巴贝西虫的特异性目的基因。结果 2013年北京地区500份小兽样本中恙虫病东方体阳性率为2.40%,来自6个区,以海淀区最高(21.43%),其他区恙虫病东方体感染率为2.04%~5.00%;巴贝西虫阳性率为6.40%,来自11个区,以海淀区最高(21.43%),其他区巴贝西虫感染率为1.96%~16.67%;检出恙虫病东方体与巴贝西虫共同感染样本4份,复合感染率为0.80%;所有样本中均未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结论北京地区小兽中恙虫病东方体的感染不仅局限于发现病例的地区,应进一步加强全市人间病例以及宿主和媒介的监测工作,巴贝西虫小兽间感染在分布范围和感染率方面均高于恙虫病东方体,应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并及时开展高危人群的监测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分析北京市发热伴血小板或白细胞减少综合征监测和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感染情况.方法 对符合监测对象定义的病例(体温≥37.5℃伴血小板<80×109/L或白细胞<3.0×109/L)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和非抗凝血液标本分别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SFTSV.结果 201...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青海省性病门诊就诊者的一般特征,分析艾滋病和梅毒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为今后我省制定针对该人群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性病门诊就诊者一般信息,采集静脉血进行HIV及梅毒RPR血清学检测。结果全省14 720例性病门诊就诊者共检出HIV阳性者13例、梅毒阳性753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9%和5.12%,性病门诊就诊者的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性病门诊就诊者中,青壮年与中老年的HIV和梅毒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的HIV感染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者中发现的梅毒病例女性多于男性(P<0.05),未婚者感染HIV和梅毒的危险性均高于已婚者。结论青海省性病门诊就诊者属于艾滋病和梅毒的低流行人群,但阳性病例数逐年增高的趋势不能忽视,继续开展性病门诊就诊者的HIV监测对掌握我省艾滋病流行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了解拉沙热在塞拉利昂西区流行和分布情况。方法 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采集并检测了820份塞拉利昂西区人群血清中的拉沙热IgG抗体,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 总体拉沙热IgG抗体阳性率为 28.7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为25.68%~31.88%。拉沙热阳性率西区郊区43.48%(80/184),高于西区城市24.82%(136/548)(χ2=23.0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之间拉沙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塞拉利昂西区拉沙热总体阳性率较高,且郊区和城市差异明显,应加强环境卫生的改善,加大防鼠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描述中国内地报告首起本土猴痘疫情处置过程及防控措施,探讨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对今后猴痘疫情处置有所启示。方法 依据《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对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和密切接触者排查管理。结果 此次疫情是我国内地报告首起本地猴痘疫情。指示病例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确证,同时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会诊后确诊病例。通过对指示病例详细的流行病学和行程轨迹、支付记录等大数据搜索,溯源成功,并判定密切接触者5人,其中高危性伴2人,医务人员3人(接诊指示病例);一般接触者4人,为指示病例的同办公室同事。对密切接触者开展21 d医学观察,期间第0、7、14、21天进行咽拭子样本检测;一般接触者进行21 d健康监测。结论 本起疫情参照新型冠状感染疫情处置模式,在疾控和多个部门配合下溯源成功并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并依据指南对病例进行强制隔离治疗及医学观察,我国内地报告的首起猴痘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鼠类、犬类以及蜱中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情况,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在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的动物宿主及传播媒介,分析北京地区存在新型布尼亚病毒自然疫源地的可能性,以及该病毒的传播风险,为北京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防治提供背景数据及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2010年北京地区五个郊区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A-I模拟肽L-4F是否减轻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诱导的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氧化应激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条件培养基EGM-2MV诱导分化培养EPCs。对培养EPCs先以PI3K/AKT抑制剂LY294002(30 μmol/L)干预2 h后加入L-4F(75 mg/L)4 h,再加入100 μmol/L H2O2 24 h。MTT 法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各实验组培养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评价细胞氧化与抗氧化平衡及脂质过氧化程度;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p-AKT蛋白水平。结果: L-4F预处理显著抑制了H2O2诱导的细胞活力降低、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及细胞凋亡。H2O2下调p-AKT的蛋白水平,L-4F呈浓度依赖性地上调p-AKT的蛋白水平。LY294002抑制了L-4F减轻EPCs损伤的作用。结论: 载脂蛋白A-I 模拟肽L-4F部分通过PI3K/AKT通路减轻H2O2诱导的EPCs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对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定,分析其进化来源及潜在变异.方法 提取样本核酸,非特异性反转录扩增病毒基因组RNA,使用Ion Torrent二代测序仪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定.对获得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序列拼接、比对、进化树构建和关键位点分析.结果 通过测定获得了病毒全基因组11 979nt,该测定病毒属E基因分支,序列与先前南非分离株Kakamas相似度最高(>98%).病毒Gn蛋白C端信号肽区存在1个氨基酸突变.结论 本研究分析测定的裂谷热病毒全基因组与目前非洲流行株高度相似,病毒基因特征未出现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描述北京市输入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防控措施,为寨卡病毒病等蚊传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尿液、唾液和血液标本,使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标本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防控措施包括病例的防蚊隔离、污染物品消毒和防控知识宣教.结果 麻疹样皮疹是这3名患者共有的主要症状,患者同时伴有低热和结膜炎.3例病例均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被蚊虫叮咬后感染发病,并分别于发病后1日、3日和7日从北京入境.患者入境时主动向检疫部门申报,随后被防蚊隔离并人院治疗.实时荧光PCR检测3名患者尿液标本寨卡病毒核酸均为阳性.结论 3例输入寨卡病毒病病例经早期诊断治疗均痊愈出院,防蚊隔离措施和性传播知识的宣教是预防该病在国内的传播、有效防止出现二代病例的有效措施.相关措施将对今后输入寨卡病毒病和其他蚊传疾病的防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0.
600例AMI病人中有21例(3.8%)并发脑卒中,其中男性18例(86%),女性3例(14%),年龄42~84岁。所有病人的脑卒中均发生于AMI后5天之内,其中14例于AMI后24h之内发病。有15例做了头颅CT检查,临床诊断正确率为100%。21例中17例为脑梗塞,4例为脑出血。前壁心梗病人占85.7%(18例)。6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6例死亡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