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白芷挥发油化学成分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姚川  孙海林 《中药材》1990,13(12):34-36
采用HP5970BMSD气质联用仪对白芷挥发油进行了系统分析,从中鉴定出29种化合物,占总分离组份的86.14%.其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甲基环癸烷(12.4%),1-十四碳烯(10.9%),月桂酸乙酯(5.43%)等.29种化合物均属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32.
目的考察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滇红茶香气成分的最佳工艺,并对提取物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夹带剂、茶叶粒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用GC-MS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夹带剂250mL无水乙醇、茶叶粒度20目、提取时间0.5h、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萃取率为0.46%,提取物经GC/MS检测到近50种成分。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可用于滇红茶有效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33.
目的:系统评价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及万方数据库,收集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常规疗法与单纯常规疗法疗效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文献12篇,共1 390例患者。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常规疗法的治愈率[RR=1.91,95%CI(1.59,2.29),P=0.005]、总有效率[RR=1.19,95%CI(1.14,1.25),P=0.85]均优于常规疗法;两种疗法不良反应发生率[RR=0.58,95%CI(0.18,1.90),P=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仙灵骨葆胶囊治疗KOA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疗法相当。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总体不高,该结论尚需严格设计的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34.
我院于近期成功救治一例急性下壁、正后壁、右心室心肌梗塞合并严重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岩白菜中岩白菜素的最佳工艺.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岩白菜素的含量为指标,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乙醇浓度及用量等因素对岩白菜素收率的影响,确定超临界CO2 萃取岩白菜中岩白菜素的最佳条件.结果:在萃取压力为15 MPa,萃取温度为55 ℃,分离压力为6 MPa,分离温度为40 ℃,乙醇的浓度为70%的条件下所得提取物中岩白菜素的含量最高.结论:在提取的最佳参数组合下,提取物中岩白菜素的含量达12.4%,该工艺条件适宜岩白菜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云南6个产地滇丹参中5种水溶性成分含量,为滇丹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12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25℃。结果 5种水溶性成分均呈现较好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原儿茶醛、咖啡酸、紫草酸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9,丹酚酸B为0.9998,丹参素为0.9969。其中丹参素进样范围为(6.08~39.52)×10~(-2)μg,原儿茶醛进样范围为(3.23~21.01)×10~(-3)μg,咖啡酸进样范围为(8.56~55.64)×10~(-3)μg,紫草酸进样范围为(32.56~211.64)×10~(-2)μg,丹酚酸B进样范围为(102.48~666.12)×10~(-2)μg,丹参素平均回收率为99.353%,原儿茶醛平均回收率为99.077%,咖啡酸平均回收率为99.023%,紫草酸平均回收率为98.750%,丹酚酸B平均回收率为99.098%。结论云南6个产地滇丹参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新平和洱源产的药材水溶性成分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丹酚酸B是这5种水溶性成分中的主成分。本检测方法简单准确、高效、稳定性好,可为滇丹参质量控制及地方药材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方式制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3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胆总管囊肿病例30例,根据手术中所见腹腔粘连情况,将病例分为粘连组及非粘连组,分别观察两组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检查中横断面图像及多平面重建图像(冠状面及矢状面)上胆总管囊肿分型及囊肿大小、形态、囊壁厚度、囊肿张力及囊壁附着血管数的差异,通过统计学分析筛选出与腹腔粘连有显著性相关的CT征象.结果 胆总管囊肿的囊壁厚度及囊壁附着血管数与腹腔粘连有显著性相关,粘连组壁厚(2.9±1.12)mm,附着血管数(4.9±1.4)个,P<0.05.而胆总管囊肿分型及其大小、囊肿张力则与腹腔粘连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上胆总管囊肿壁厚大于或等于2.9 mm及囊壁附着的血管数大于或等于5支可以术前判断腹腔内感染或粘连较重.可为胆总管囊肿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8.
  采用HP5970BMSD气-质联用仪分析了白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检测出70个峰,鉴定了52个化合物,其相对含量较高的为3,8,11-三氧杂四环[4,4,O2,4,07,9]+-烷(lα,2β,4β,6α,7β,9β),达 11,91%;苧酮(4.68%);α-萜品醇(4.26%);3-蒈烯(4.26%);4-松油烯醇(3.40%), 樟脑(2.77%)等。  相似文献   
39.
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右支搭桥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Rex手术(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左支矢状部搭桥分流手术)是治疗肝外门静脉海绵变导致门静脉高压的最流行术式,但是有大约14%的患者合并有门静脉矢状部闭锁或发育不良不能行此分流手术,并且此手术后的失败率在4%~28%,这限制了这种符合生理性分流手术的应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向肝内门静脉右支分流建立恢复门静脉血流的新途径.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对4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行Rex分流手术后门脉高压复发患儿行门静脉右支分流手术.患几年龄3.5~8.9岁,平均6.1岁,分别于1.1~2.5年前在我院行Rex手术,其中采用扩张的胃冠状静脉与肝内门静脉矢状部搭桥3例,扩张的门静脉主干分支与肝内门静脉矢状部搭桥1例,术后再发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经保守治疗无效.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海绵样变存在;原搭桥血管显示不清,肝内门静脉血流少;脾脏增大.手术采用原上腹肋缘下横切口,首先游离肝门的了解原搭桥血管的形态;然后将胆囊从胆囊床上游离;在右侧肝门的后方切开Glisson氏鞘,显露门静脉右支,将其游离足够的长度;然后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游离扩张门静脉主干足够的长度;根据肝内门静脉右支至肝外门静脉主干之间的距离,截取肠系膜下静脉作为搭桥血管:血管壁外观正常,直径≥5 mm;以7-0 Prolene线将间置静脉的近心端和远心端分别与门静脉右支和肝外门静脉的主干行端侧吻合.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定期随访.结果 4例患儿中3例门静脉右支发育好、通畅,直径5~6 mm,成功实施门静脉右支搭桥手术;另外1例门静脉右支纤细放弃搭桥.手术时间2.3 h(1.9~3.5 h),术中出血约50 ml(30~80 ml),无一例需要输血.取肠系膜下静脉间置3例;搭桥后门静脉的平均压力由33 cmH2 O(26~45 cmH2 O)下降至18.7 cmH2O(14~24 cmH2O).术中发现肝内门静脉右支与左支延续相通,而与肝外门静脉主干中断不通;Glisson鞘内沿着胆管周围大量增生的小静脉;原搭桥血管呈条索状,一致性狭窄或闭锁.术后随访6~18个月,无患儿再出现呕血,影像学检查分流血管增粗通畅,肝内门静脉增粗,门静脉海绵样改变消失,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正常.结论 门静脉主干与肝内门静脉右支分流是治疗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新方法,适用于门静脉左支发育不良或Rex手术失败的病例,目前该方法尚未见文献报告.  相似文献   
40.
孙海林  孙灵 《当代医学》2016,(33):72-73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80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观察分析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常发生在基底和顶叶,梗死病灶I级和I级单发病例较多,I I级多发病例较多.经过临床治疗,高血压I级患者总效率为82.2%,I级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I I级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46.7%,I级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较好.结论 高血压作为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脑梗死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抗凝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