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横联环抱加压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横联加压环抱内固定术治疗的不稳定性寰椎骨折患者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2~59岁,平均43.1±1.2岁。患者均有明确颈部外伤史,其中6例患者出现四肢麻木、无力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害表现。术前均行X线片、CT及三维重建、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术前行颅骨牵引,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横联加压环抱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JOA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时的神经功能状态。术后1周内、3个月、半年及1年以上定期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片,评估内固定位置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术中1例出现静脉丛损伤,经止血纱填塞,出血得到控制,未出现颅脑缺血症状。手术时间80~140min,平均120.3±10.5min;出血量150~310ml,平均180.5±30.5ml。术前JOA评分5~11分,平均7.3±0.5分;术后1年JOA评分13~17分,平均14.4±0.3分,改善率为76.5%~93.4%,平均(86.5±0.9)%。所有患者寰椎骨折于术后3~6个月达骨性融合,平均3.3±0.2个月,末次随访未发生螺钉移位、松动、断裂等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横联加压环抱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具有骨折复位彻底、固定牢靠的特点,是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CAF)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9月采用ACAF治疗的10例颈椎椎管狭窄症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手术前后临床表现、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MRI影像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未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显著,四肢肌力和运动功能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未发生植骨块松动和内固定失败现象。所有患者术后复查MRI,提示减压充分,T2加权像示脑脊液充盈良好,硬膜囊压迹基本消失,但高信号区仍存在。结论 ACAF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并分析可变角度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 VA)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7年5月—2019年3月,采用Zero-P VA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患者82例.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2~7 Cobb角及手术节段Cobb角,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腰椎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体高度的比值与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之间的关系,为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61例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临床资料。在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腰椎椎间隙及相应上位椎体的高度,并计算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体高度的比值;在腰椎矢状位MRI上评估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Pfirrmann分级;比较不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的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与相应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除L1/L2节段,其余各节段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均随着Pfirrmann分级增加而逐渐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同Pfirrmann分级的不同节段椎间盘之间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2/L3、L3/L4、L4/L5、L5/S1节段Pfirrmann分级与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呈负相关(r =-0.568,P < 0.05)。结论 临床上测量L2/L3、L3/L4、L4/L5、L5/S1节段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体高度比值对腰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及心理指导对青年脑卒中患者情绪及功能影响。方法:所选6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指导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NIHSS、HAMD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抑郁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生活方式及心理指导干预可明显改善青年脑卒中患者情绪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X 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1 型( 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type 1, XLP-1)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X 连锁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 PID ) ,其特点是极易感染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Epste...  相似文献   
19.
基因测序技术是当前生物技术的核心所在,其检测方法迅速发展,目前正处于从二代测序向三代测序的过渡转变期。纳米孔(Nanopore)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较大规模、迅速发展的检测技术,该技术有效避免了传统二代测序技术短片段拼接和仪器笨重等弊端,代之以非扩增方式测序、实验周期短、携带方便等优势更适于现场快速检测。本综述围绕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原理、检测方法、技术特点及其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并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Zero-P椎间融合器在颈胸交界处椎间盘突出症颈前路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院采用颈前路减压结合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的颈胸交界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34~69岁,平均49.65±5.73岁;病程3~18个月,平均5.37±3.63个月。CT及MRI均显示明显的椎间盘突出及脊髓受压,MRI显示多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5例(2例为C4/5、C7/T1,2例为C6/7、C7/T1,1例为C3/4、C4/5、C7/T1),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4例(C7/T1)。术前通过X线、CT和MRI进行评估,所有入选的病例其胸骨切迹水平所对的椎体高度均位于突出间隙下位椎体以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常规影像学检查评估植骨愈合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所有突出节段均获得良好减压、融合。术中减压及内固定放置顺利,均未出现脊髓、硬膜损伤,未出现脑脊液漏、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24个月(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患者的VAS及NDI术前分别为7.06±1.64分和43.27±4.53分,术后12个月时分别为2.02±1.38分和8.64±2.37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前JOA评分为6.94±1.57分,术后12个月随访时改善为13.14±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随访颈椎X线片中未发现内置物沉降、螺钉松动、断裂和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均达骨性融合。结论:采用颈前路减压结合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颈胸交界处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良好的减压和固定,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