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治疗中年人半月板损伤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智尧  张磊  刘劲松  孙晋  马佳  张晟  刘晓华 《中国骨伤》2016,29(11):1022-1026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治疗中年人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愈合情况。方法 :自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对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进行治疗,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2.65±3.63)岁(50~60岁);左膝28例,右膝12例;屈曲角(117.50±7.16)°(110°~130°)。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54.30±14.72(23~71分),IKDC评分50.65±15.95(18~78分),WOMAC评分23.80±19.39(2~75分)。均采用关节镜下全关节内半月板缝合术,术后以临床评分及MRI检查来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手术成功,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失访病例。所有患者保持5级肌力,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能完全伸直及完全屈曲。40例平均屈曲角(125.00±5.13)°(110°~130°),较术前改善(t=-3.47,P=0.003)。终末随访膝关节Lysholm、IKDC及WOMAC评分分别为79.50±8.70(t=-7.790,P=0.000),79.40±10.40(t=-8.431,P=0.000),8.15±6.77(t=3.988,P=0.001),均较术前改善。MRI随访完全愈合4例,部分愈合22例,未愈合14例。损伤较小缝合3针及以下者,不愈合率为27.3%(6/22);损伤较大缝合大于3针者,不愈合率为44.4%(8/18)。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治疗中年人单纯半月板损伤疗效良好。术后不愈合率达35%,中年人半月板愈合能力较差。损伤较小者愈合率相对较高,损伤越大愈合率越低。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153Sm标记环九肽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的直接抑制作用。方法用间接法合成^153Sm-DTPA-半胱氨酰.甘氨酰-精氨酰-精氨酰-丙氨酰-甘氨酰-甘氨酰-丝氨酰一半胱氨酸[c(CGRRAGGSC)]。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分为4组:对照(A)组100μlPBS,B组c(CGRRAGGSC)100μl(1.5mgCL),C组153SmCl3 370kBq(100μl),D组153Sm-DTPA-c(CGRRAGGSC)370kBq(100-)。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rl3r)法检测不同组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24,48,72h的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分析48h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前及处理后48hPC-3细胞中自细胞介素11(IL11)及IL11受体(IL11R)表达。抑制率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IL11R表达情况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153Sm—DTPA-c(CGRRAGGSC)标记率〉85%,放化纯〉95.8%,比活度为1.32×10^5MBq/μmol。A、B组未见细胞抑制,C、D组对细胞的抑制杀伤呈时间效应;各组药物作用48h后,通过亚G,峰检测的PC-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98±0.18)%,(0.35±0.10)%,(4.05±0.28)%,(13.38±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3.60,P〈0.05)。Western blot检测,B—D组IL11未见变化,IL11R表达D组比B、C组降低,干预后吸光度(A)值分别为0.339±0.014,0.338±0.019,0.226±0.015,与干预前比,B,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05,1.163,P〉0.05),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989,P〈0.05)。结论153Sm-DTPA—c(CGRRAGGSC)能够直接抑制PC-3细胞的生长,并促进IL11R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93.
泪道探通的一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泪道探通是诊治泪道疾病的常用方法,如果操作不当,或者造成假道,或者损伤泪道粘膜,会使病情加重。一般探通方法多用泪道探针垂直插入泪小管垂直部1~2mm,向外下方牵拉下睑的同时,将探针变为水平方向插入泪小管水平部,当探针碰到泪囊窝之骨壁时,把探针柄向上转90度,紧贴眉毛内端将泪囊内的探针垂直向下,并稍向后、外方插入鼻泪管。按这样操作一般不易形成假道。但是有时也不能避免穿破泪小管而造成假道。近年来我们把探针水平方向插入泪  相似文献   
94.
目的:对一种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即17-丙烯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AAG)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MTT法检测药物对人乳腺癌细胞SKB r3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药物处理前后SKB r3细胞中HER2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7-AAG对人乳腺癌细胞株SKB r3生长有抑制作用,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IC50浓度为3.09μg/m l。SKB r3细胞经17-AAG处理48 h后,流式细胞仪分析可见在0、0.625、1.250、2.500、5.000和10.000μg/m l浓度下,SKB r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03±0.08)%、(3.68±0.67)%、(7.06±1.12)%、(11.23±1.36)%、(20.32±1.98)%和(31.65±2.96)%;G0/Gl期细胞分别为58.61%、54.34%、49.55%、43.73%、35.52%和27.46%;S期细胞分别为:29.57%、25.21%、19.65%、22.98%、19.71%和15.46%;G2/M期细胞分别为11.82%、20.45%、30.18%、33.29%、44.77%和57.08%;同时17-AAG处理后的SKB r3细胞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明显减少。结论:17-AAG能够抑制人乳腺癌细胞SKB r3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提示17-AAG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32P-玻璃微球(32P-GMS)间质给药后体内生物学分布与代谢.方法 120只小鼠分别经肝脏或肌肉注射32P-GMS,每只(1.80±0.05)MBq/50μl,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血及脏器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12只大鼠肝脏、肌肉每只注射(18.0±0.5)MBq/0.5 ml,收集排泄物测累积排泄率.结果 小鼠肝脏组给药肝叶%ID/g 0时最高为1.38,15 nin降至0.71,非给药肝叶峰值15 min为0.52,4 h之后左右肝叶无区别;肺组织计数率值1 h内上升,肝肺累积分流率为37.9%.肌肉组注射点%ID/g0时为31.47,15 nin~8 h为25.06~11.92(中值20.97),12 h为8.70,24 h~14 d为3.54~2.02(中值2.51),其他主要脏器放射性接近本底水平.大鼠肝脏组粪便和尿液14 d累积排泄率分别为0.0751%和0.0586%;肌肉组分别为0.0401%和0.0385%.结论 32P-GMS间质注射适用于除肝脏以外的体内组织脏器恶性实体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96.
张磊  刘劲松  孙晋 《中国骨伤》2007,20(8):498-488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髌下皱襞结构的变化,探讨膝关节髌下皱襞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膝关节镜手术病例400例,男177例,女223例;年龄979岁,平均42岁。术前均有膝关节疼痛、肿胀和交锁等现象,保守治疗无效,行膝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手术。术中证实单纯的髌下皱襞病变11例,术前有膝前区疼痛症状者8例,疼痛区域模糊不定者3例,膝关节反复肿胀、积液者2例;术前诊断为半月板损伤4例,关节软骨损伤2例,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髌下脂肪垫损伤4例。11例均行膝关节镜下髌下皱襞切除术。结果:400例膝关节镜手术中发现有髌下皱襞结构的284例(71%);有髌下皱襞病变的52例(13%),其中单纯的髌下皱襞病变11例(2.75%)。髌下皱襞病变镜下表现为髌下皱襞肿胀、增厚、纤维化、丧失弹性,与髁间凹产生撞击。11例单纯髌下皱襞病变均行关节镜下髌下皱襞切除术,术后随访9例,2例失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疗效评定优7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88.89%。结论:髌下皱襞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其病变可以引起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7.
周云  刘璐  高文  孙晋  黄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24(12):1584-1586
目的 建立153Sm标记聚氨基葡糖的方法,观察其通过尾静脉及肝间质内注射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为进一步用于肿瘤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将153Sm2O3与盐酸在适当的条件下制备成153SmCl3,然后与聚氨基葡糖螯合生成153Sm-CHICO(153Sm-聚氨基葡糖复合物).昆明种小鼠90只随机分为3组.1、2组小鼠分别经肝间质注射等活度的153Sm-CHICO和153SmCl3,3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153Sm-CHICO,剂量为6.1 MBq/0.05 ml,分别于给药后0.5、1、2、6、24及48 h各组处死5只,取血及主要脏器测定放射性计数率值,计算每克组织的百分注射剂量率(%ID/g),每组各时间点取1只小鼠行SPECT显像.结果 153Sm-CHICO的标记率为(95.6±2.7)%,48 h放化纯为(89.6±1.9)%.1组小鼠肝间质注射153Sm-CHICO放射性核素主要浓聚于穿刺点,仅有少量分布于注射点外肝脏、肾脏、脾脏、骨等组织器官.1组小鼠肝间质注射点区(直径5mm)在48 h百分注射剂量率均值为27.16%ID/g,为2组注射点的139倍,为3组肝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值的131倍.2组和3组小鼠血2 h的放射性活度为1组130倍以上,且血中放射性计数在较短时间内快速下降.结论 153Sm-CHICO标记方法简单、可行,具有较高的标记率及较好的稳定性.肝间质注射的153Sm-CHICO较长时间滞留在注射部位局部较小范围,在注射点以外组织和器官分布较少,血液清除快,153Sm-CHICO可能成为肿瘤核素内照射治疗的一种新药.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用成纤维生长因子(FGF)软膏治疗重症褥疮。因为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明显增加,重症褥疮时有发生,成为基础护理中的难题。方法:用自制FGF软膏治疗重症褥疮16例,褥疮平均面积3.1~80.9cm~2,深度:Ⅱ度8处占20%,Ⅲ度20处占50%,Ⅳ度12处占30%。结果:经3周治疗后,Ⅲ度以上褥疮愈合率11/21(52.4%),显效5/21(23.8%),好转5/21(23.8%),总有效率(愈合+显效+好转)为100%。对照组仅3例好转(27.3%),两组差异极为明显。结论:FGF软膏能加速重症褥疮的愈合,FGF是与以往治疗褥疮的传统药物完全不同的新一代制剂。  相似文献   
99.
石海  孙传梅  洪亮  孙晋  张孝芸 《中国药业》2006,15(13):35-36
目的 建立黄萱益肝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土大黄、丹参、南五味子、甘草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素的含量。结果 几味药均可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大黄素的回收率为99.20%,RSD=2.16%。结论 所用方法能准确、快速地对黄萱益肝丸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0.
邓南凌  张磊  孙晋  马佳  张晟  刘晓华  姜博  李妍 《中国骨伤》2021,34(3):269-274
目的 :对比同种异体胫前肌腱(tibialis anterior allograft,TAA)与自体腘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 autograft,HTA)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10年随访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单束重建ACL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同种异体胫前肌腱进行重建48例(TAA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6~38(27.2±6.2)岁;采用自体腘绳肌腱进行重建59例(HTA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16~40(28.0±7.6)岁。观测术前胫骨前移距离、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10年膝关节稳定性、胫骨前移距离和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前向稳定性,轴移试验评价膝关节旋转稳定性;采用KT-2000 SSD值衡量胫骨前移距离;采用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术后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13年,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现移植物失效。TAA组和HTA组术后10年KT-2000 SSD值分别为1.9±0.7和1.8±0.6,均较术前的8.8±0.9和8.6±1.0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A组和HTA组术后10年Lysholm总分分别为(90.4±4.4)分和(90.7±3.4)分,均较术前的(51.4±13.3)分和(51.2±14.6)分显著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A组和HTA组术后10年IKDC总分分别为(91.5±4.1)分和(90.9±3.2)分,均较术前的(45.8±12.2)分和(47.0±14.5)分显著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年两组患者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胫前肌腱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远期疗效相当,医生及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移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