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儿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10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59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51.
目的 探讨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病理生理学病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以15级预防、口腔专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频数分布情况。结果PBL教学法具有多方面作用和优势:比如可以转变学生学习模式、加强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有31.3%的学生对PBL教学法持非常肯定态度,而且能够做到很好的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有59.8%的学生是可以接受PBL教学法的,但还是有92.3%的学生选择PBL+LBL教学法,相比较选择单一PBL教学法的31.6%,则占绝对优势。结论 我校在病理生理学的LBL教学中将PBL教学法与之相结合进行试点授课,收效显著,应进一步反思和研讨,使其更有效结合、完善,为基础医学教育助力。  相似文献   
552.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且在发病后有不被完全治愈的概率。因此,寻找发病原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治疗过程中的瓶颈。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在AKI研究中一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科学研究中的动物建模,模拟实际AKI成因一直是实验中的基本思路,所用的方法大致为药物引发的肾毒性、急性细菌感染造成肾脏细胞损伤、横纹肌溶解所致AKI。但是此疾病动物模型适用范围多样、建模方法较多、成模标准不尽相同,这对实际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从AKI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给药方式、模型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53.
目的探讨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应用于腹腔镜非肠道手术前肠道准备的可行性。方法将2006年4月~2007年3月48名行腹腔镜非肠道手术前肠道准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前1 d 14:00(A组)和16:00(B组)开始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导泻,对患者服药后的排便情况、胃肠道反应、耐受性进行临床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服药至首次排便时间及服药后总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至末次排便时间及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准备有效率100%,胃肠道反应轻,耐受性好。结论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应用于腹腔镜非肠道手术前肠道准备安全、可行,术前1 d 14:00开始服药为最佳服药时间。  相似文献   
554.
目的 探讨恶性事件对护生心理的影响及其对待继续“助人”的观点与态度.方法 针对一起恶性护生被害事件,对25名护生进行质性研究分析,采用半结构性访谈了解该事件发生后对护生心理的影响及其对事件、“助人观”的认知,并促使其进行反思.结果 恶性护生被害事件对护生心理普遍造成负面影响,并由此产生了“不再愿帮人”或“逃避助人”的消极态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指导及讨论,使其重新建构自己的助人观,即“在安全控制的基础上尽力助人”.结论 加强心理疏导,重塑积极的助人观,建立护生助人行为中的安全防范措施,能有效帮助其客观、理性地认识事件并恢复心理平静;建立“奖善惩恶”的社会风尚及保护“助人者”权益的社会制度能真正让助人者无后顾之忧,使助人成为公众乐意选择的行为.  相似文献   
555.
对有害作业分级法和吸入风险评估模型在职业健康风险分级的实际应用进行比较,对比分析优缺点。运用有害作业分级法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对某涂料固化剂生产线存在的接触吸入性化学有害因素作业进行分析评价,确定职业健康风险水平,比较各自的优缺点。结果显示,该生产线存在的有机溶剂为甲醇、环氧氯丙烷。经检测,各岗位接触甲醇3 d、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平均值(CTWA)范围为(10.1~24.5 mg/m3),接触环氧氯丙烷浓度均小于最低检出浓度0.5 mg/m3,均不超标。各岗位有害作业分级法评估得到风险分级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各岗位接触甲醇风险等级为1(可忽略风险)和2(低风险),吸入接触环氧氯丙烷风险等级为5(极高风险)。提示,有害作业分级法较为保守,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可筛选重点关注岗位,但两种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均需补充危害控制措施方面的计算参数,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56.
系统的疾病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起初主要为传染病监测。我国在1950年建立了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 构建针对传染性疾病最基本的监测系统[1]。之后在传染病监测的基础上, 我国疾病监测内容扩展到包括职业病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并评价预防措施和防病效果, 逐渐从单纯的生物医学角度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角度进行监测。本文对我国的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体系的发展历史、现状进行介绍, 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