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557篇 |
免费 | 2213篇 |
国内免费 | 15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47篇 |
儿科学 | 450篇 |
妇产科学 | 345篇 |
基础医学 | 2030篇 |
口腔科学 | 451篇 |
临床医学 | 5974篇 |
内科学 | 4081篇 |
皮肤病学 | 368篇 |
神经病学 | 965篇 |
特种医学 | 193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5篇 |
外科学 | 3352篇 |
综合类 | 14114篇 |
预防医学 | 6252篇 |
眼科学 | 956篇 |
药学 | 5469篇 |
75篇 | |
中国医学 | 5500篇 |
肿瘤学 | 15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2篇 |
2023年 | 883篇 |
2022年 | 1065篇 |
2021年 | 1312篇 |
2020年 | 921篇 |
2019年 | 1017篇 |
2018年 | 952篇 |
2017年 | 587篇 |
2016年 | 823篇 |
2015年 | 839篇 |
2014年 | 2420篇 |
2013年 | 1692篇 |
2012年 | 1977篇 |
2011年 | 2193篇 |
2010年 | 2152篇 |
2009年 | 2223篇 |
2008年 | 2181篇 |
2007年 | 2404篇 |
2006年 | 2176篇 |
2005年 | 2403篇 |
2004年 | 2140篇 |
2003年 | 1916篇 |
2002年 | 1565篇 |
2001年 | 1649篇 |
2000年 | 1722篇 |
1999年 | 1692篇 |
1998年 | 1576篇 |
1997年 | 1727篇 |
1996年 | 1610篇 |
1995年 | 1328篇 |
1994年 | 1173篇 |
1993年 | 876篇 |
1992年 | 885篇 |
1991年 | 776篇 |
1990年 | 602篇 |
1989年 | 557篇 |
1988年 | 344篇 |
1987年 | 316篇 |
1986年 | 258篇 |
1985年 | 213篇 |
1984年 | 194篇 |
1983年 | 146篇 |
1982年 | 146篇 |
1981年 | 103篇 |
1980年 | 83篇 |
1979年 | 57篇 |
1978年 | 33篇 |
1965年 | 23篇 |
1963年 | 18篇 |
1958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本文报道了利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1例。患者为老年女性,有糖尿病史20余年,平时血糖控制一般,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糖尿病足感染,给予输液抗感染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经过两次局部清创治疗后局部感染基本控制,伤口愈合情况不佳,考虑到患者营养状况尚可,无慢性疾病,符合开展横向骨搬移的手术指征,通过在我院进一步控制血糖,完善DSA检查示下肢远端小动脉狭窄,择期遂行"右糖尿病足胫骨骨搬移血运重建术",术后加强护理,于第7d开始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后1个月时伤口愈合,达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82.
目的:探讨长期透析患者颈动脉内膜的变化及斑块的形成,为深入研究肾透析患者病理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肾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透析时间长短分为透析第一年组(17例)、透析第二年组(17例)与透析第三年或更长组(1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内径、颈动脉斑块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随着透析时间增加,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逐年上升、颈动脉内径与颈动脉血流速度逐年减小,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逐年增加,患者直径狭窄率逐年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内径、颈动脉斑块情况、颈动脉血流速度及动脉直径狭窄率与患者透析时间长短密切相关,长时间透析患者有并发颈动脉狭窄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983.
失眠症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症之一,是临床上比较顽固的病症,用药及其他内科治疗效果欠佳,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很大痛苦。我科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采用高压静电疗法治疗50例失眠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10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12 相似文献
984.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可行性、准确性以及比较几种方法对SLN转移灶检出率的差异。方法对86例乳腺癌患者用亚甲蓝示踪行SLN活检,获取的SLN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连续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测定CK19和MUCI粘蛋白、RT-PCR法测定CK19和MUCI粘蛋白,比较4种方法对SLN转移灶的检出率。结果86例乳腺癌患者中,80例检出SLN,检出率93.0%,共切除151枚SLN。SLN常规HE染色法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敏感性94.74%(36/38),准确率97.50%(78/80),假阴性率5.26%(2/38)。常规HE染色诊断检出率46.36%;连续切片诊断检出率54.30%;免疫组化检测检出率56.29%;RT-PCR法CK19、MUCI粘蛋白联合检测检出率73.50%。结论SLN活检可有效判断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态,RT-PCR法检测乳腺癌SLN转移最敏感。 相似文献
985.
目的 调查失独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与依恋模式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某地区149名失独个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城市居民版(PCL-C)和成人依恋量表修订版(AAS-1996)进行PTSD症状和成人依恋模式评定。结果 PTSD症状的阳性率为30.9%(46/149),其中女性发生PTSD的比例高于男性(P<0.01)。不安全型依恋模式个体的PTSD阳性率高于安全型依恋模式个体(P<0.01),且在PTSD的B(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C(情感麻木与回避)、D(警觉性增高)3组症状群方面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的依恋模式对PTSD的影响不同,恐惧型依恋模式个体更易发生PTSD。结论 不安全型依恋模式的失独个体易发生PTSD,尤其是恐惧型的不安全依恋模式。失独女性PTSD症状的检出率为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986.
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立哌唑为喹啉酮衍生物,属第三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药理特性,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部分激动D2和5-HT1A受体以及拮抗5-HT2A受体而产生抗精神病作用,国外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已有许多报告。为验证阿立哌唑对我国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以经典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作对照进行开放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7.
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对7698例妊娠15-20^+6周的妇女进行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B亚基(free-β-HCG)检测,筛出染色体异常高风险孕妇483例,其中344例接受羊水或脐血管穿刺产前诊断,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18例,异常检出率5.2%。筛出神经管缺陷高风险孕妇25例,经B超证实胎儿畸形6例,死胎2例,异常检出率32.0%。筛查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的妊娠不良结局分别为25.6%和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孕中期母血清筛查是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管缺陷的有效指标,筛查高风险与母婴不良妊娠结局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探讨CT岩骨薄层扫描在乙状窦前手术入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成人头颅标本行高分辨率CT岩骨薄层扫描后,用磨钻对标本骨迷路轮廓化,分别测量与乙状窦前入路有关的后半规管及乙状窦沟与周围骨性标志的距离。结果CT扫描测量乙状窦沟宽是(11.44±1.79)mm,深是(5.27±1.93)mm,乙状窦沟底到乳突外表面的距离是(10.38±3.90)mm,乙状窦沟前壁到外耳道后壁的距离是(13.66±2.18)mm。后半规管最外侧至乳突外表面的最近距离是(13.44±1.86)mm,至乙状窦沟前缘的距离是(9.65±1.76)mm,其最后部至岩骨后壁的距离是(2.92±0.98)mm。对应的解剖测量结果分别是(11.26±1.58)mm、(5.12±1.88)mm、(10.26±3.78)mm(、13.74±1.96)mm、(13.86±1.98)mm(、9.82±1.91)mm和(3.12±1.08)mm。CT扫描测量与解剖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扫描测量结果可代表实际的相关解剖结构的距离,CT岩骨薄层扫描可指导经岩乙状窦前入路中岩骨后外侧壁的安全磨除。 相似文献
989.
阐述了研究性教学的特点,并尝试根据航空航天生物动力学各章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研究性教学方法,以提高军事医学课的讲授效果,培养军校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90.
尿毒清颗粒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CRF患者分为尿毒清治疗组(64例)和包醛氧淀粉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血清尿酸、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转氨酶等指标。观察两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尿毒清颗粒组治疗后BUN、Scr、U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包醛氧化淀粉组治疗后仅BUN较治疗前下降(P〈0.01),有显著性差异,Scr、UA均无明显下降(P〉0.05),无显著差异。尿毒清颗粒有升高血红蛋白、总蛋白的作用。两组均未发现有明显毒副作用,尿毒清消化道反应轻。结论尿毒清颗粒治疗CRF患者有明显效果,是CRF非透析治疗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