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胆红素吸附治疗心脏术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应用胆红素吸附治疗的11例心脏术后急性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数据。记录患者基础疾病、心脏手术名称、术后胆红素升高时间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胆红素、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 结果 患者11(男7,女4)例,年龄(45±13)岁,体外循环时间(226±104)min。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409±137)μmol/L,直接胆红素(321±100)μmol/L,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298±107)μmol/L,直接胆红素(166±111)μmol/L,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转氨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患者胆红素吸附共治疗22次,8例患者治疗1次,其余3例患者分别治疗2次、5次、7次。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率2.8%~47.6%。4例存活,7例死亡,生存率36%。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治疗相关副作用。 结论 胆红素吸附治疗心脏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是一种安全较为有效的降低胆红素及肝脏支持系统技术。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致病菌谱、药敏情况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及未发生腹膜炎的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龄(<1年组,1~3年组,>3年组)、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组、初中及初中以上组)、培训者工龄(<5年组,5~10年组,>10年组)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等临床资料;同时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致病菌谱、药敏等临床资料及转归情况。 结果501例CAPD患者中,87例患者发生106例次腹膜炎,平均腹膜炎发生率为1次/66.8病人月。透析龄<1年组,1~3年组,>3年组的腹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8.8%(21/112)、24.0%(56/233)、6.4%(10/156),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2,P<0.001);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患者腹膜炎发生率(29.1%,59/203)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患者(12.4%,37/298)(χ2=21.60, P<0.001);培训护士的工龄<5年,5~10年和>10年组,腹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5.4%(51/201)、15.4%(23/148)、8.6%(13/15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5,P<0.001)。腹膜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26.89±5.16)g/L]显著低于非腹膜炎组[(34.58±6.27)g/L;t=-8.8,P<0.001]。腹膜炎患者透出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58.3%(56/96),革兰阳性菌比例为78.6%(44/56)。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5.5%(5/11)。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的经验用药有效率为65.9%(70/106)。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共21例次,66.7%(14/21)复发,33.3%(7/21)拔管。 结论本中心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与患者透析龄、文化程度、培训者工龄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密切相关。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且复发率和拔管率高。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片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60例IgA肾病患者,病理表现为LeeⅢ级以下、24 h尿蛋白定量1.0 g、血肌酐正常,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口服甲泼尼龙片1 mg/(kg·d),8~12 wk后开始减量,每2 wk减5 mg,缬沙坦80 mg/d;治疗Ⅱ组口服强的松1 mg/(kg·d),8~12 wk后开始减量,每2 wk减5 mg,当强的松减至20 mg/d时,改用甲泼尼龙片,总疗程1a,缬沙坦80 mg/d;对照组口服强的松1 mg/(kg·d),8~12 Wk后开始减量,每2 wk减5 mg,总疗程1 a,缬沙坦80 mg/d,每组20例.3组患者基础病情无显著差异,随访时间≥18 mo,疗效指标包括临床缓解率、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脂变化.比较观察3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结果:①临床缓解率:治疗12mo时临床总有效率3组均70%(P<0.05),3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②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3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降低(P<0.05),3组间无显著差异;③血脂变化:3组治疗后血脂均明显降低(P<0.05),3组间无显著差异;④副作用:治疗Ⅰ组发生5例明显水肿而被迫改为强的松口服,治疗Ⅱ组及对照组无明显副作用.对照组停药后复发5例,而治疗Ⅰ,Ⅱ组停药半年内未见复发,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Ⅰ,Ⅱ组(P<0.05).结论:激素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有效.开始使用强的松,待维持剂量时改用甲泼尼龙组副作用及复发率均最低.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预后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筛选西京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行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同时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和AKI的患者被纳入研究。研究终点包括住院死亡和长期死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住院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来评估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以及AKI的不同分期对长期生存的影响。 结果 221例患者被纳入研究,50例患者接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82例患者住院死亡。1年、2年和3年累积病死率分别是39.0%、40.2%和41.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并发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后第1天平均动脉压(OR0.967,95%CI 0.935-1.000;P<0.01)、术后机械通气时长(OR 1.189,95%CI 1.003-1.410;P<0.05)、术后总输血量(OR 1.019,95%CI 1.003-1.036;P<0.05)以及AKI 3期(OR 12.639,95%CI5.409-34.388;P<0.01)。 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并发AK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以及长期病死率较高。AKI 3期,术后较低的平均动脉压,延长的术后机械通气以及增加的术后输血量是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医生应该更密切地监测具有这些高风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75.
免疫球蛋白轻链淀粉样变性(AL-淀粉样变性)的特点是骨髓浆细胞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λ或κ轻链增生,这些不溶性蛋白沉积在组织器官引起组织器官结构损害及功能障碍。传统治疗(马法兰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效果差,血液学缓解率较低。近年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新的化学治疗方案提高了AL-淀粉样变性治疗的血液学缓解率和延长了生存时间,为该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该文重点就近年来AL-淀粉样变性的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6.
77.
川芎汤吸收入人血清中阿魏酸HPLC法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世仁  黄熙  张莉  任平  常子军 《中药材》2001,24(10):733-735
目的本文对以往建立的人血清中阿魏酸浓度测定的HPLC法加以改进,并进行阿魏酸的临床药动学研究.方法以香豆素为内标,甲醇-水-醋酸(4059.70.3,v/v)为流动相,Diamonsil(TM)色谱柱(150mm×4.6mm,5μm)为固定相,流速1.0ml/min.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并提取320nm波长下的数据,通过三维图观察其紫外吸收以定性,用沸水浴法处理血清样品.结果阿魏酸和内标分离完全,阿魏酸在40.16~8032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5),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均<10%,平均回收率为100.3%,最低检测限为2.51ng,最低检测浓度为25.1ng/ml.PK属于开放性二室模型.结论此法简单、快速、灵敏而准确,适用于人血清阿魏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78.
五苓散加味治疗输尿管结石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运用五苓散加味治疗输尿管结石 2 3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多有阵发性腰腹部绞痛或放射痛或血尿病史。均经 B超确诊为输尿管结石。 2 3例患者中男性 1 8例 ,女性 5例 ;年龄在 2 3~ 60岁之间 ;病程 6个月至 2年者 1 9例 ,2年以上者 4例。根据 B超检查 ,2 3例病例中结石长径在 0 .5cm以下者 5例 ,0 .6~ 1 cm者 1 2例 ;1 .1~ 1 .5cm者 5例 ,1 .6cm者 1例。单侧结石者 2 0例 ,双侧结石 3例。排石平均时间为 32天。2 治疗方法方用五苓散加味 :茯苓 1 5g,猪苓 1 5g,泽泻1 2 g,白术 1 2 g,桂枝 6g,白芍 1 8g,…  相似文献   
79.
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后处理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建立肾脏缺血后处理动物模型. 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3个缺血后处理组(IPO1,IPO2,IPO3组),分别制作动物模型. IR组在同时夹闭双侧肾动脉45 min后恢复血供,IPO1,IPO2和IPO3组在肾缺血45 min后分别采用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其中IPO3组采用反复10次再灌注20 s-缺血20 s的后处理方法. 恢复血供24 h后留取各组大鼠静脉血标本及肾组织,检测肾功能指标,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对肾小管损伤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IPO3组血尿素氮为(27.9±3.2) mmol/L,血肌酐为(232±49) μmol/L,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为382±48. 和IR组相比,IPO3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损伤明显减轻,其余两个缺血后处理组与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性肾脏缺血后,采用IPO3组的方法可以减轻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成功建立大鼠急性肾脏IRI的后处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检测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6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模型组(UUO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仅游离输尿管不结扎,模型组,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分别于术后3、7、14 d处死大鼠并留取肾脏组织.肾脏标本行HE、Masson染色方法检测间质纤维化损伤的程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EMMPRIN,α-SMA,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UUO术后肾间质肾小管萎缩、扩张,胞外基质沉积,炎细胞浸润增加.Masson染色显示:UUO术后大鼠肾组织胶原纤维组织增生,出现明显的间质纤维化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UUO模型3d组的EMMPRIN表达显著增高,同时有α-SMA表达升高和E-cadherin表达显著下降(P<0.05);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模型7d组EMMPRIN的表达逐渐减弱(P<0.05).结论 EMMPRIN可能参与了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早期上皮间质转分化过程,而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后期表达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