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腹盆腔脏器囊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超声引导下对509例患者的腹盆腔脏器囊肿穿刺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结果509例中超声检出526个囊肿(肝囊肿169例、肾囊肿328例、脾囊肿2例、胰囊肿4例、卵巢囊肿6例)。囊肿大小2.5cm×3.0cm~20.0cm×25.0cm。526个囊肿术前超声均伴后方增强效应,囊腔内均未见异常血流信号。526个囊肿共穿刺655次,i次穿刺成功647次(98.8%),穿刺失败8次(3次因术中患者体位变动针尖穿出囊腔、5次进针后未抽出囊液),重新定位后再次穿刺均获成功。509例526个腹盆腔脏器囊肿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治愈率达92.4%(486/526),显效率7.6%(40/526)。结论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囊肿安全有效,是腹盆腔脏器囊肿治疗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拟诊为胃及十二指肠疾病3450例,采用口服高回声型胃超声造影剂后进行胃及十二指肠超声检查,重点分析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胃镜和(或)手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成功检查3448例,检出各类疾病3246例;经胃镜或术后病理证实618例,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86.1%。结论:采用超声造影检查在胃及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腹水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邻近横膈肝癌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西溪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经皮MWA治疗邻近横膈原发性肝癌的患者83例,共96个病灶。83例患者依据是否建立人工腹水分为:人工腹水组(A组)40例;非人工腹水组(B组)43例。依据病灶声像图显示清晰完整度进行评分,比较2组病例声像图质量。术后1个月行增强MRI或增强CT检查以评估近期疗效,后续每隔3~6个月行增强MRI或增强CT评估局部肿瘤进展情况。对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术后疗效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术中病灶声像图显示清晰完整度评分A组为(4.81±0.35)分,B组为(3.54±0.48)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52,P<0.05)。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热A组19例(19/40,47.5%),B组20例(20/43,46.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8);上腹部隐痛A组16例(16/40,40.0%),B组19例(19/43,44.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0);胸腔积液A组1例(1/40,2.5%),B组12例(12/43,27.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5,P=0.004);横膈损伤A组0例,B组6例(6/43,1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消融后1个月,A组完全消融率为97.5%(39/40),B组完全消融率为95.3%(41/4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0)。8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A组与B组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5.0%(2/40)、7.0%(3/4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 结论人工腹水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MWA治疗邻近横膈肝癌可提高病灶声像图质量且消融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在不同CD4T细胞水平的超声表现特征。 方法选取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依据穿刺前24 h内的CD4T细胞计数值,将42例患者分为<50个/μl组,50~<100个/μl组,100~<200个/μl组,≥200个/μl组;并在颈部病灶穿刺前24 h内行常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详细记录病灶超声声像学特征,统计分析不同CD4T细胞组间淋巴结的超声表现特征。 结果42例患者中,CD4T细胞≥200个/μl组9例,100~<200个/μl组9例,50~<100个/μl组9例,<50个/μl组15例。CD4T细胞≥200个/μl组患者,淋巴结最大直径主要集中在2~<3 cm,淋巴结钙化比例高于其他3组,无淋巴结融合及窦道,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表现为均匀增强及不均匀增强。CD4T细胞100~<200个/μl组患者淋巴结直径在2~<3 cm及≥3 cm均有分布,仅1例淋巴结表现为钙化,超声造影以不均匀增强表现为主。50~<100个/μl组患者中有7例淋巴结直径>3 cm,无钙化表现,5例有淋巴结融合,7例有窦道形成,超声造影表现为不均匀增强与环状增强。<50个/μl组患者淋巴结最大直径均>3 cm,无淋巴结钙化,病灶内部液化、淋巴结融合、窦道形成的比例均高于其他3组,超声造影以环状增强为主。随着CD4T细胞减少,淋巴结直径越大,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89,P<0.01);随着CD4T细胞减少,淋巴结融合、窦道形成的概率增大,而钙化形成减少,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3,P<0.01);随着CD4T细胞减少,超声造影增强模式逐步由均匀增强转变为环状增强,不同组间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8,P<0.01)。 结论在不同CD4T细胞水平,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存在差异,这为临床评估AIDS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病情进展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