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通过对慢性脑缺血患者头颈部CTA 与全脑CT灌注(CTP)的相关性对比研究,评估 两种检查方法在慢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0 例患者行头颈CTA 和全脑CTP检查,对 灌注区域分布规律、责任血管与灌注异常区域的关系进行相关对比研究。结果 98.72% 灌注异常区域 其责任血管均为中度以上狭窄。随着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灌注异常区域比例呈明显递增改变。 责任血管狭窄程度与CTP梗死前期分期呈中等正相关。 结论 结合头颈部CTA 与全脑CTP的结果,能 全面评判慢性脑缺血患者脑组织的慢性缺血程度,更有利于临床上的相关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个/mm2)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21例(121只眼)纳入研究对象。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核分级、术中超声能量(CDE)、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组方法:根据术前眼轴长度分成两组:A组:24 mm≤眼轴≤27 mm,54只眼;B组:21 mm≤眼轴<24 mm,67只眼。根据术前晶状体核分级分成两组:C组65只眼,Ⅱ级核;D组56只眼,Ⅲ级核。根据术前前房深度分成两组:E组:3 mm≤前房深度≤3.4 mm,60只眼;F组:2.6 mm≤前房深度<3 mm,61只眼。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异。比较不同眼轴、晶状体核分级、前房深度的患者术中CDE和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异,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术中CDE为:6.86±0.93。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与术前相比,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眼轴:A组与B组术中CDE分别:6.90±1.01、6.83±0.87。不同晶状体核分级:C组与D组术中CDE分别:6.88±0.98、6.84±0.87。不同前房深度:E组与F组术中CDE分别为:6.90±1.00、6.83±0.87。不同眼轴、不同晶状体核分级、不同前房深度分组的患者术中CDE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眼轴、不同晶状体核分级、不同前房深度分组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在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后不同时期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均降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与术前眼轴、晶状体核分级和前房深度有关,术前眼轴越长,晶状体核分级越低,前房越深,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细胞块制片免疫组化对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胸腹腔积液患者100例,经过穿刺法获取胸腹腔积液标本100 ml,病理检查,给予常规涂片和细胞块制片,均联合免疫组化法,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相关蛋白阳性、阴性以及不确定性,计算细胞阳性率.结果 细胞块检测阳性率为48.0%,高于常规检测的34.0%,不确定性比例为0,低于常规的22.0%(P<0.05);两种方法对良性组织检测结果显示:CK7、MOC-31、CD51、TTF-1、CEA、CA125、Ber EP4、NapsinA、E-cad均呈低表达,WT-1、Calretinin、CK5/6均呈高表达,恶性组织检测显示CK7、MOC-31、CD51、TTF-1、CEA、CA125、Ber EP4、NapsinA、E-cad均呈高表达,并且细胞块法阳性率均高于常规涂片法(P<0.05),WT-1、Calretinin、CK5/6均呈低表达;常规涂片对不确定组织检测结果:WT-1、Calretinin、CK5/6阳性率均较高,其他均为低阳性率,CK7、MOC-31、CD51、TTF-1、CEA、CA125、Ber EP4在转移性恶性肿瘤中阳性率均较高,并且细胞块阳性率均高于相应的常规涂片法(P<0.05).结论 细胞块制片免疫组化对胸腹腔积液转移性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各指标间联合可以判断肿瘤类型.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红凉伞提取物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初步阐明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配对比较法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红凉伞给药组,每组6只。每天上、下午各给药1次,连续3 d;第4天再次给药后,取血后制备血清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红凉伞提取物和血清样品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使用Compound Discoverer 3.0软件进行保留时间矫正、峰识别、峰提取等工作,根据二级质谱信息,利用Thermo mzCloud在线数据库、Thermo mzVault本地数据库,并参照有关文献和对照品质谱信息,初步鉴定红凉伞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结果 从红凉伞提取物中共鉴定出34个化合物,主要为香豆素类、黄酮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等成分,包括岩白菜素、槲皮素、没食子酸、L-焦谷氨酸等化合物;从血清样本中共鉴定出5个入血成分,分别为L-焦谷氨酸、丁香酸、岩白菜素、朱砂根皂苷A、麦考酚酸。结论 本研究初步推测L-焦谷氨酸、丁香酸、岩白菜素、朱砂根皂苷A、麦考酚酸是红凉伞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在不影响显像质量的前提下,探讨应用自动管电流模式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造影中降低射线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怀疑头颈部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头颈部动脉CT造影显像。患者被分为两组,即常规管电流扫描组(A组)和自动管电流扫描组(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250 mAs管电流扫描,B组采用自动管电流扫描。对两组图像信号噪声比、对比度噪声比和有效剂量进行评估。结果 A,B两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别为(37.47±9.39)和(36.85±7.96),无统计学差异(P=0.79)。两组图像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32.13±9.06)和(31.86±7.66),无统计学差异(P=0.90)。A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固定无变化,均为16.5mGy,B组为(10.55±0.94)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射线剂量降低约36.1%。结论与常规管电流比较,自动管电流模式头颈部动脉CT造影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射线剂量明显降低。提示该方法使用低剂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贵州侗族民间验方接骨乳膏制剂对骨折愈合、镇痛抗炎的药效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骨折模型X光片检查及抗折率实验研究接骨乳膏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研究接骨乳膏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 接骨乳膏能明显加快骨断端修复,促进外骨痂生长,加强骨折部位抗折力;接骨乳膏能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和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程度,扭体抑制率和肿胀抑制率分别为57.14%(P<0.01)和60.41% (P <0.01).结论 接骨乳膏具有较好的促进骨折愈合及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考察大血藤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过氧化氢诱导成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Fe~(3+)还原能力(FRAP)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6)二铵盐(ABTS)自由基3种方法为指标,评价大血藤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另外,用过氧化氢作用成骨细胞(MC3T3-E1Subclone 14),建立成骨细胞氧化应激模型。通过MTT法测定模型组和药物组的细胞活力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总抗氧化能力(TAOC)生化指标来判断细胞抗氧化能力。结果大血藤醇提物的各个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中以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DPPH IC500.059 g/L,FRAP 1.072 mmol/g,ABTS IC_(50)0.439 g/L),其他部位抗氧化能力依次为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石油醚部位。用1 m M/L过氧化氢作用成骨细胞1 h可造成氧化应激模型,实验证明,大血藤各极性部位低、中、高剂量组均具有一定预防氧化损伤的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位保护作用最强,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耐性,细胞的存活率由49.36%分别上升至60.67%、64.27%、69.47%;其次分别为正丁醇部位、水部位和石油醚部位,其机理可能是大血藤各极性部位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酶的活性。结论大血藤不同极性部位对氧化应激损伤成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抗氧化相关活性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48.
全球正协力迈入加速消除宫颈癌的新时代,而我国女性宫颈癌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快速上升。本文对我国宫颈癌疾病负担现状及趋势进行总结,并对宫颈癌防治实践工作进行回顾分析,从人口社会学、行为学及流行病学角度着重剖析我国宫颈癌疾病负担不断上升的关键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和措施,旨在为我国宫颈癌精准防控提供方向指引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9.
银屑病中医学记载为“白疕”“松皮癣”“干癣”“风癣”。赵炳南先生认为与“白疕”更贴近。《外科证治全书》记载,“白疕(疕风)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外科大成》云:“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屑,俗称蛇虱,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文献多次提到本病为血燥之病。燥邪与湿邪性质对立、又互相共存。现就燥邪与湿邪在银屑病中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0.
原国家卫生部卫医政管便函[2009]270号《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及《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对医院临床营养科管理与持续改进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促进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多年实践证明,建立临床营养支持专业组,应由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的专职医师和操作娴熟的专职护士队伍组成。我院系位于中心城市的军队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按照军队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要求,于2012年4月成立临床营养科,期间组织部分临床护士进行营养护理培训,逐步开展临床营养护理工作。本文对临床营养护士培养及岗位职责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