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目的 检测survivin在成体干细胞等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克隆并比较3种不同片段长度survivin启动子的活性.方法 取成纤维母细胞10T1/2、成肌母细胞C2C12、真皮多能干细胞DMSC、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结肠腺癌细胞HT29、人胚肾母细胞293FT进行培养.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survivin在成体干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用基因组DNA PCR和分子克隆等方法,构建不同长度的survivin基因启动子驱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的载体,经脂质体转染293FT细胞,测定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以反映启动子活性.结果 survivin基因在正常成体干细胞中低表达,在成肌母细胞中中度表达,在结肠腺癌细胞HT29中高表达.克隆了不同片段长度的survivin基因启动子,并连接到荧光素酶cDNA 上游.在293FT细胞中,987 bp和160 bp的 survivin基因启动子活性高于270 bp的survivin启动子的活性.结论 survivin基因启动子由于肿瘤特异性和泛肿瘤表达的特点,可通过载体构建应用于监控和治疗移植后干细胞的恶性转化.用高活性survivin基因启动子构建的载体可能会提高其在监控和治疗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双侧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动脉壁厚度的影响差异。方法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为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46例为健康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左右侧颈总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的谷值(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对比两组组内左右侧颈动脉上述指标的差异,以及两组组间同侧颈动脉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组颈总动脉P(IP=0.019)、R(IP=0.012)及IMT(P=0.043)均为左侧大于右侧,而两侧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健康组左右侧颈总动脉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高血压组双侧IMT、RI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同侧颈总动脉,其中左侧IMT P=0.002,右侧IMT P=0.017,左侧RI P=0.023,右侧RI P=0.024,同时左侧PI高于健康组(P=0.011),而两组间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影响左侧大于右侧。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2012—2022年山东省甲状腺癌发病死亡趋势, 并估计其发病的年龄-时期-队列效应。方法基于2012—2022年山东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数据, 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甲状腺癌发病、死亡的变化趋势, 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拟合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20岁以上人群甲状腺癌发病风险的年龄、时期及队列效应。结果 2012—2022年山东省甲状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AAPC值为21.68%(95%CI:19.14%~24.27%, P<0.001), 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甲状腺癌死亡率变化趋势相对稳定, AAPC值为-3.04%(95%CI:-8.81%~3.09%, P=0.323)。甲状腺癌发病的年龄效应在60岁之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60岁之后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发病高峰集中在55~59岁年龄组;时期效应随时间推移而增加;队列效应则表现为1957年之前出生的队列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 1957年之后出生的队列呈上升趋势。结论 2012—2022年山东省甲状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甲状腺癌死亡率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34.
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癌行介入患者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改善护患之间关系,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2018年山东省肿瘤登记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收集并整理山东省29个肿瘤登记处提交的2018年肿瘤登记资料,经严格审核和质控后,分别计算结直肠癌发病(死亡)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和截缩率(35~64岁)等。分别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Segi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人口标化率。[结果] 2018年山东省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粗发病率为31.40/10万,中标率为17.73/10万,世标率为19.68/10万,累积率(0~74岁)为2.10%,截缩率(35~64岁)为27.46/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升高。2018年结直肠癌粗死亡率为13.28/10万,中标率为6.85/10万,世标率为8.07/10万,累积率(0~74岁)为0.70%,截缩率(35~64岁)为7.34/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城市地区死亡率高于农村地区,且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升高。[结论]山东省结直肠癌发病率较高,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有效的防控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36.
C反应蛋白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反应蛋白(CRP)是典型的急性时相蛋白,其血清或血浆浓度的增加是由炎性细胞因子如IL-6释放所致,它几乎恒定不变地显示有炎性反应存在,是1930年由Tille和Francis首次在急性大叶性肺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的一种能在Ca2+存在时与肺炎球菌细胞壁中荚膜多糖(C多糖)形成复合物的物质,命名为C反应素;1941年Abernethy等测知它是一种蛋白质,称为CRP.90年代以后关于CRP的研究迅速深入,蓬勃展开,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试阐述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中毒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小鼠,对其组织脂质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5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热应激组和热应激有机磷毒物中毒组。热应激组小鼠放在相对湿度(60±5)%,温度分别为(38℃±1℃)和(40℃±1℃)的热环境下1 h。有机磷毒物中毒组小鼠ip注射给予有机磷毒物9和15 mg·kg-1;染毒30 min后,处死小鼠;取心、脑和肝组织匀浆,测量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羟自由基抑制能力。结果 随着温度的增加,小鼠心、脑、肝组织总SOD的活力、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逐渐降低,有机磷毒物9和15 mg·kg-1组与相同温度组空白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染毒剂量增加,小鼠总SOD活力受到抑制,20℃组、38℃组和40℃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机磷毒物15 mg·kg-1组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小鼠肝MDA的含量,随温度增加逐渐增加,且三个温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染毒剂量增加,有机磷毒物15 mg·kg-1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组织心、脑和肝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中毒,可引起小鼠心、脑、肝组织总SOD活力降低、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下降和MDA含量增高。热应激和有机磷毒物中毒后,小鼠心、脑、肝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有机磷毒物中毒,提示氧化应激机制在高热合并有机磷毒物中毒中发挥一定作用,温度和染毒剂量对小鼠脂质过氧化系统的影响有交互作用。有机磷毒物中毒与热应激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机体可产生联合效应,而联合效应的性质可能与损伤因素有关。本结果提示热应激合并有机磷毒物中毒对机体氧化应激功能的影响可能不是药理学意义上的协同效应,可能由于热应激加重有机磷毒物中毒效应所造成。化学中毒和热应激对机体的氧化应激可能具有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38.
本文浅述中美两国中医教育发展史,重点从入学条件、师资力量、教材编写、教育形式等方面介绍中美中医教育发展现状,并进行横向比较,全面了解两国教育的特色及异同,以期有益于两国教育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与戒烟成功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以642例男性自发性戒烟成功者为病例(戒烟成功)组,700例男性自发性戒烟失败者为对照(戒烟失败)组。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问卷(SSRS)评估社会支持。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社会支持与戒烟成功的关系。结果 调整协变量(包括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职业、开始吸烟时年龄、吸烟量)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赞同社会交往离不开香烟的人群中,戒烟成功组的主观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戒烟失败组(P<0.001),客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 P=0.763);而在不赞同社会交往离不开香烟的人群中,社会支持及各维度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良的社会吸烟文化中,社会支持对自发性戒烟成功起着负性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吸烟归因遗传认知与戒烟成功的关系,为制定控烟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山东省17个行政村中≥18岁男性居民进行现况调查,以其中642名戒烟成功者为病例组,700名戒烟失败者为对照组,分析吸烟归因遗传认知与戒烟成功的关系,并评价吸烟归因遗传认知对拒烟自我效能及尼古丁依赖的影响。结果在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潜在混杂因素后,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阳性对戒烟成功有显著的负性影响(OR=0.642,95%CI=0.479~0.859);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阳性者与阴性者比较,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阳性者积极情境拒烟自我效能、消极情境拒烟自我效能、习惯情境拒烟自我效能得分和拒烟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2.397±0.023)、(2.319±0.030)、(3.060±0.026)和(2.592±0.022)分,均低于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阴性者的(2.730±0.051)、(2.812±0.065)、(3.615±0.058)和(3.052±0.049)分,尼古丁依赖得分为(3.447±0.080)分,高于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阴性者的(2.168±0.174)分(均P<0.001)。结论吸烟归因遗传认知是戒烟成功的危险因素,并可降低吸烟者知觉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