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肝肾联合移植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供体器官切取及移植手术方法。方法:1998年5月-2001年7月共联合切除供肝、供肾30例次,施行1例肝移植及1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方法主要有3个步骤:供体肝脏、肾脏联合原位灌洗、整块切取;病肝的切除;供肝和供肾联合植入。结果:供体肝肾联合切取30例均成功,热缺血时间在5-10min之内。1例肝移植及1例肝肾联合移植获得成功。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是唯一能挽救肝、肾同时衰竭的病人生命的有效方法,供体肝脏、肾脏联合原位灌洗、整块切取的方法可有效缩短热缺血时间,提高供肝、肾的质量以及供体器官利用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探讨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利用显微技术对2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施行肿瘤全切,同时对受累的上矢状窦进行处理,收到满意效果.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21例,其中Simpson Ⅰ级切除者16例(76.19%),Ⅱ级切除者5例(23.81%).术后随访1年~2年,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侵袭型巨大垂体腺瘤神经内镜手术适应证、手术切除过程中风险规避以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蝶神经内镜手术切除61例垂体腺瘤患者中7例侵袭型巨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除肿瘤1例,次全切除6例均侵袭海绵窦,其中5例切除肿瘤后均见鞍膈,2例未见鞍膈下落。手术时间平均100min。无术中输血患者。术后术区血肿2例,1例术后36h死亡,1例进行内镜下血肿切除术后痊愈。结论伴随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对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有了新的变化,对于侵袭型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神经内镜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性手术切除的可能,该方法是安全的,可以避免出现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用FK506(普乐可复)的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方法对71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用 FK506的血药浓度及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对例患者中有11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其中3例 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此3例中1例脑电图及脑CT出现轻度异常。多数患者症状可自行消失,部分患者调低药物 浓度后可在短期内渐缓解,但严重者需停药较长时间后才可好转。结论FK506是一种高效抗排斥药物,多数患者用药 后精神神经症状缓和,神经系统体检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改变或仅有轻微异常改变,但少数患者即使在治疗剂量下亦 可产生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5.
鞍区肿瘤手术入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鞍区肿瘤手术切除的入路进行评价.讨论额下、翼点、经蝶、纵裂等手术入路的缺点.方法:鞍区肿瘤103例,经额下入路42例;经翼点入路22例;经纵裂入路11例;经蝶入路23例;胼胝体入路3例;经侧脑室入路2例.结果:本组病例肿瘤全部切除76例,全切除率73.79%.结论:正确的手术入路选择对于肿瘤切除有着决定作用,全切肿瘤以适当的并发症为代价是值得的.视神经减压效果以及手术创伤,经蝶以及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手术十分具有优势.在鞍区巨大肿瘤操作中,切除彻底与否,下丘脑以及垂体的保护,翼点入路具备优势.在侵入三脑室内的鞍区肿瘤,纵裂入路给我们提供可开阔的操作术野.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针刺三阴交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86例直肠癌术后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配合针刺三阴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白细胞计数、生活质量KPS评分变化,检测血清中免疫调节、炎症状态相关指标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8.37%(38/43)、69.77%(30/43),以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97,P=0.034<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生活质量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2周、治疗4周后,以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h17/CD4+CD25+Foxp3+Treg免疫失衡均得到纠正(P<0...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对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提示为高级别胶质瘤的患者63例(WHO Ⅲ级27例,Ⅳ级36例),完善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分子检测结果。应用Sanger测序法检测样本中IDH1和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不同亚组,通过比较其生存期的差异,分析基因突变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3例高级别胶质瘤中,IDH1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和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RT突变型和野生型的中位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IDH1突变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良好的因素,TERT突变不能单独提示预后,二者联合分析提示:IDH1突变/TERT突变组预后最好,IDH1野生/TERT突变组预后最差,IDH1突变/TERT野生组预后稍好于IDH1野生/TERT野生组,四组间预后有明显差异。结论:IDH1突变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有较好的临床预后,在此基础上,TERT启动子突变检测有助于进一步划分其预后分层。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恶性脑胶质瘤患者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突变状态与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相关性,以及基于二者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选择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脑胶质瘤的患者67例,用Sanger测序法检测IDH1基因突变状态,并取其新鲜标本采用胶滴肿瘤药敏检测技术(CD-DST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分析二者之间关联性。根据是否按照体外药敏实验结果进行规范疗程的化疗,将患者分为个体化治疗组和非个体化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67例患者中,IDH1基因突变者14例,未突变者53例,IDH1基因突变患者卡莫司汀(BCUN)、依托泊苷(VP-16)、替莫唑胺(TMZ)体外药敏试验敏感性高于IDH1野生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DH1基因突变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IDH1野生型患者为1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非个体化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DH1基因突变并行个体化治疗亚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明显长于其他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H1基因检测联合体外药敏试验指导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9.
晚期肝硬化行肝移植术1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4年10月以来与武警总医院合作共同完成肝移植手术1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蟾蜍灵对人脑胶质瘤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蟾蜍灵作用于胶质瘤细胞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法检测增殖抑制,Western-blot测定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蛋白表达,Real time-PCR检测hTERT基因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蟾蜍灵对人原代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蟾蜍灵对胶质瘤细胞株细胞U251、U87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并且能够有效抑制U251及U87细胞的克隆形成。Western-blot结果显示hTERT蛋白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递减,Real time-PCR结果证实蟾蜍灵降低了hTERT基因表达。同时体外实验证明,蟾蜍灵对人原代胶质瘤细胞具有明显杀伤作用。结论:蟾蜍灵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系细胞及人原代胶质瘤细胞增殖,同时通过抑制hTERT表达降低端粒酶活性以发挥其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