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不同腹膜通透性对患者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12个月的CAPD患者52例,根据腹膜平衡实验(PET)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高转运、高平均转运的患者为高通透性(H)组27例,低转运和低平均转运患者为低通透性(L)组25例。检测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结果与L组相比,H组患者血浆白蛋白[(33.46±3.08)g/L比(35.72±2.62)g/L,P=0.006)]明显降低,腹透液白蛋白丢失量[(6.41±1.15)g/24h比(5.51±1.18)g/24h,P=0.008]明显增多,室间隔厚度[(11.67±1.14)mm比(10.96±0.97)mm,P=0.020]、左室后壁厚度[(10.16±0.93)mm比(9.52±0.91)mm,P=0.016]明显增厚,左室射血分数[(59.37±3.31)%比(61.76±4.57)%,P=0.035]明显下降。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腹透液白蛋白丢失量与血浆白蛋白及LVEF呈负相关关系(r=-0.503,P0.01;r=-0.406,P=0.003);与IVST、LVPWT呈正相关关系(r=0.442,P=0.001;r=0.328,P=0.018)。结论高通透性CAPD患者较低通透性CAPD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左室射血功能的下降明显;腹透液白蛋白丢失量与CAPD患者的心脏改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解决分离膀胱输尿管分离困难.方法 设计一种简单使用的举宫器.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结论 此装置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MR对脑弥漫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DAI 32例,患者均做了CT检查,其中22行CT及MR检查.结果 32例中共发现237个病灶,其中胼胝体12个,脑干3个,基底节区8个,大脑白质211个,小脑半球3个.85.2%病灶为非出血性病灶,T1W低信号,T2W高信号.损伤部位与患者临床预后、GC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为DAI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A125在输卵管妊娠患者血清中的变化,与β-HCG的关系及其在预测输卵管妊娠结局中的意义。方法自2002年3月~2003年12月对确诊为输卵管妊娠的78例患者,术前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A125和β-HCG水平,依术中所见和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胚胎存活组、流产组、破裂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卵管妊娠流产组和破裂组的血清CA125均值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而流产组与破裂组间的CA125均值无显著差异。用CA125值≥35KU/L判定胚胎发生流产或破裂的灵敏度为823%、特异性为806%。输卵管妊娠患者血CA125值随着血β-HCG水平的降低而增高。结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当患者血清CA125≥35KU/L时有助于诊断输卵管妊娠发生了流产或破裂,补充完善了血β-HCG水平降低在诊断输卵管妊娠胚胎结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夏平  董丽君 《中医正骨》2006,18(3):77-78
小儿股骨干骨折临床较常见,采用骨牵引加夹板固定是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常用方法。该法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经济实惠,但其疗效好坏,除与医生技术操作正确与否有关外,还与其有效护理措施的能否确切落实密切相关,特别是正确指导功能锻炼。自1998年以来,我院应用股骨髁上牵引加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前路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成人Ⅱ型和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安全性、效果和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从2001年8月~2005年10月,应用经颈前路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齿状突骨折6例。其中Ⅱ型5例,浅Ⅲ型1例。全部采用单枚空心螺钉固定,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体格检查,拍摄上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线片和CT三维成像检查。结果:随访时间4个月~2年6个月,平均11个月,6例全部获得随访。骨折复位满意,骨折全部愈合率,1例遗留颈部僵硬感,但临床检查无活动受限。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颈前路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成人Ⅱ型和部分Ⅲ型齿状突新鲜骨折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该类型骨折的最佳选择;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复位和精细的手术操作以及术后适当的外固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的远期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 对48例患者全部行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NED).经术前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症状全部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或伴有短节段的椎管狭窄,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均以小切口后正中入路,建立镜下工作通道,对椎管及神经根管充分减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2年后对患者的腰疼情况进行视觉痛觉自我评定尺(VAS)评分.结果 48例患者手术中,出血量为40~120 ml,平均为50ml,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在1周后的测定中均消失,无一例神经损伤,但在2年后的随访评估时,有7例VAS评分值明显下降.本组患者随访时间最长40个月,最短24个月,平均31.3个月.48例患者,优19例,良25例,差4例,优良率91.6%.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下对于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腰椎间盘摘除术近期和远期疗效可靠.对伴有椎管狭窄的患者,实际应用中具有近期疗效可靠,远期疗效比期望值低.  相似文献   
18.
夏平 《江西医药》2001,36(4):271
产时并发耻骨联合分离在临床上时有发生,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0年6月间共诊治产时并发耻骨联合分离患者6例,现将其有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例患者的耻骨联合分离均发生于足月妊娠头位阴道分娩的第二产程,其中自然分娩4例,产钳助产2例,初产妇5例,经产妇1例;年龄22~28岁,平均24.3岁.6例患者的骨盆均发育正常,无骨盆外伤及结核史.6例新生儿的体重均》3.5kg,其中2例≥4.0kg.4例自然分娩的第二产程均不足1h.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为脑损伤严重并发症,病残率高,预后不良,我院自1990年5月-2007年4月共收治4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MOF,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丙氨瑞林穴位注射对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57只SD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穴位注射组(D1组)、丙氨瑞林肌肉注射组(D2组)、丙氨瑞林穴位注射组(D3组).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4周后用药.治疗4周后处死.分别测量用药前后痛阈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SP在各组子宫及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1)B组痛阈显著低于A组和C组;D1组、D2组、D3组痛阈明显高于B组;D3组痛阈明显高于D1组和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SP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中,呈棕黄色颗粒,分布于子宫内膜(异位和在位)上皮细胞、子宫平滑肌细胞、结缔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及炎性细胞中.A组、B组、C组、D1组、D2组、D3组S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78%、92.22%、22.22%、57.00%、48.00%、25.oo%,B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阳性级别最高;D3组SP表达阳性率和阳性级别低于D1组和D2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小剂量丙氨瑞林穴位注射可有效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疼痛,其镇痛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P的释放,从而达到镇痛效果.丙氨瑞林穴位注射优于丙氨瑞林肌肉注射,有望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