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外泌体是多种活细胞分泌的囊泡样小体,在血液、唾液等体液中浓度较高,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使。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B细胞来源恶性肿瘤,骨髓中克隆集聚大量恶性浆细胞,可远处转移并形成转移灶。外泌体对MM的疾病进程有较大的影响,且对MM的预后判断具有较好的预示作用。本文就外泌体与MM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股骨头坏死患者72例为观察组,其中早期(Ⅰ~Ⅱ期)27例、晚期(Ⅲ~Ⅳ期)45例;同期选择健康者81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IL-33、CRP水平,并分析观察组血清IL-33与CRP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IL-33、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FicatⅢ~Ⅳ期患者血清IL-33、CRP水平高于Ficat Ⅰ~Ⅱ期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33与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IL-33、CRP水平变化能够反映病情变化,有助于股骨头坏死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3.
唐毓金  肖增明  李世德  杨渊  陆敏安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7):136-137,i0006
文章探讨金属框架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回顾性总结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1990—03/2004—03具有完整随访资料上颈椎不稳患者59例。采用自制金属框架内固定(钢丝和斯氏针制成)行枕颈融合术。术后每个月定期复查X射线片1次,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6个月后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测定,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9例患者全部随访。①59例患者全部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3-8个月,无一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移位。②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由术前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5例,C级26例,D级28例变为术后A级0例,B级0例,C级2例,D级5例,E级52例。金属框架内固定牢固,为枕颈融合术提供保证,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4.
背景:目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的超微结构观察的报道甚少。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并染色鉴定,利用电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成骨染色鉴定向成骨方向诱导分化,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成骨诱导前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培养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高、活力强,成骨诱导后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染色、钙化结节染色均呈阳性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经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铺展,不规则,其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空泡明显增多表明细胞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关节软骨创伤难以自行修复,传统疗法因修复的组织以纤维软骨为主,缺少正常透明软骨的力学性能及耐用性.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的首要条件,为此拟建立一套较为简便、有效和实用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探讨其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9在右江民族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完成.①细胞来源:无妊娠并发症足月分娩后的胎盘脐静脉血,均征得供者同意,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穿刺抽取15 mL脐带血,密度梯度法分离吸取分层界面的白色环形絮状物,其中富含单个核细胞,离心后沉积细胞用含15%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 U/mL链霉素的DMEM高糖培养基悬浮,调整细胞密度为1×109 L-1接种于25 T培养瓶内,放置在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72 h后更换培养基,去除红细胞及其他未贴壁细胞,至70%~80%融合时传代.③实验评估:取传至第2代的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增殖能力检测;加入含终浓度为100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15%胎牛血清的DMEM软骨细胞诱导培养基,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诱导后细胞进行鉴定.结果:①细胞形态学观察:来源于脐血的单个核细胞接种24 h少量贴壁,近似圆形或短梭形;体外培养3 d后可见分散的间充质干细胞小集落,集落细胞为长梭形,呈放射状生长;2周后细胞集落彼此融合,呈旋涡状或菊花状生长.传代后3周细胞基本融合成层.②细胞增殖能力检测: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后8~12 h贴壁,7~13 d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16~19 d进入平台期,扩增速度快于原代培养,倍增时间为8.5 d.③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结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诱导12 d,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分泌少量细胞外基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呈现软骨细胞特点,多边形,外围被分泌细胞外基质所围绕,呈蜘蛛网样.结论:从人脐带血中成功分离获取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条件培养液诱导短期内可获得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骨桥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 rs11728697和 rs9138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对比其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人群间的分布差异。方法利用 SNaPshot SNP 分型技术检测150例广西壮族骨桥蛋白基因 SNP 位点 rs11728697和 rs9138的基因型,对比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谱计划(HapMap)上4个人群(欧洲人群、非洲人群、日本人群和中国北京人群)的 SNP 分型数据,分析5个人群的骨桥蛋白基因 SNP 位点 rs11728697和 rs9138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在广西壮族人群中,骨桥蛋白基因 rs11728697位点的 CC 基因型最常见,约为42.7%;C 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约为62.7%。 rs9138位点的 CA 基因型最常见,约为51.3%;C 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约为63.0%。骨桥蛋白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男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壮族人群骨桥蛋白基因 rs11728697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欧洲人群、日本人群和非洲人群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中国北京人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壮族人群骨桥蛋白基因 rs9138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欧洲人群和非洲人群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日本人群和中国北京人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桥蛋白基因 SNP 位点 rs11728697和 rs913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不同国家或地区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某些疾病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7.
景:脊柱结核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后患者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变化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有一定的联系。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内置物置入后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动态多样性和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性。 方法:60例脊柱结核患者均行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内固定38例,无内固定22例。根据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分别分为轻度升高、中度升高、高度升高组和极度升高组。分析术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差异性和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①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18例,中度升高21例,高度升高13例,极度升高8例。4组骨性愈合时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r=0.420,P=0.001,说明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多样性与骨性融合时间长短呈正相关。②红细胞沉降率:轻度升高16例,中度升高20例,高度升高13例,极度升高11例。4组骨性愈合时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r=0.414,P=0.001,说明术后红细胞沉降率多样性与骨性融合时间长短呈正相关。③内固定组植骨融合时间快于无内固定组,说明即时坚强内固定有利于促进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疗效。结果 42例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后疼痛视觉类比评分和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骨折椎体疼痛无复发。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有效缓解骨折椎体疼痛,维持椎体稳定性,恢复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109.
谢克恭  唐毓金  潘生才 《广西医学》2010,32(9):1106-1108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患者均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和椎弓根内固定术,分别测量术前、术后2周及去内固定后3个月患者的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角,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4.8个月,伤椎高度和后凸Cobb角恢复良好,无内固定断裂、感染及神经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可重建伤椎高度和防止后期矫正度丢失,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0.
背景与目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脊柱结核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的血沉变化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有一定的联系,分析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血沉多样性和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1997-01/2007-12相关文章,以了解脊杜结核患者植骨块骨融合时间与血沉的关系.同时收集2007-01/2008-1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60例进行临床验证.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27-66岁,平均44岁,均行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骼骨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并经病理证实.患者术后1,7,14 d晨间空腹血沉检查,按血沉平均值分4组:轻度增快、中度增快、高度增快组和极度增快组.术后12,16,24周行X射线或CT检查及复查血沉,记录植骨块骨性融合情况并记录融合时间,对4组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血沉多样性和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检索结果证明,血沉是非特异性指标,许多因素均可引起血沉升高.临床验证表明,脊柱结核患者轻度增快组16例,中度增快组20例,高度增快组13例,极度增快组11例:骨性愈合时间:≤12周8例,≤16周34例,≤24周18例.4组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差异性分析显示,x2=10.814,P=0.01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r=0.414,P=0.001.结论:术后血沉多样性与脊柱结核术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