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睾丸特异性含溴结构域的蛋白(BRDT)在睾丸中特异表达,参与精子生成的染色质重组过程。本文虚拟筛选基于结构的人BRDT小分子抑制剂。方法从PDB(Protein Data Bank)下载BRDT核心结构域与小分子抑制剂JQ1结合结构域的晶体结构(PDB ID:4FLP),利用分子模拟软件Discovery Studio 3.0,构建了其活性位点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运用最佳药效团模型对10 000个化合物的数据库进行初筛,随后运用Libdock分子对接方式对初筛得到的潜在目标化合物进行复筛;最后运用BRDT Bromodomain TR-FRET Assay方法,对虚拟筛选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实物筛选。结果运用虚拟筛选和蛋白水平筛选相结合的方法,从40 000个化合物中最终得到1个对BRDT有较高抑制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T480。结论利用一种基于结构的集合虚拟筛选与蛋白水平筛选的BRDT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筛选到BRDT的一个小分子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或静脉注射药物等非胃肠道途径传播,为评估性病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分析性行为在HCV传播中的可能作用,我们自1996年2月至1999年8月对第三○二医院门诊中的226例性病患者作了血清抗HCV、HCV RNA检测,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全部检测对象来自本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根据症状、体征、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3.
周越 《浙江临床医学》2000,2(10):702-702
氟罗沙星(fleroxcain)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其抗菌谱广,体内抗菌活性强,生物利用度高,血浆半衰期达11小时〔1〕,且有明显的抗菌药物后效应〔2〕,适用于门诊轻、中度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笔者治疗36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36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0例,女16例。年龄18~56岁,平均41.2岁。表现为肋胁部疼痛,下腹部痛性痉挛,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等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症。尿检每个高倍视野≥5只白细胞,在获得细菌培养结果之前开始治疗用药。选择病例时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经气动传输系统(PTS)传输血液制品的可行性,为缩短血制品特别是红细胞悬液快速、安全抵达临床用血科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保存期内的红细胞悬液77份,利用气动传输系统反复传输各1次,比较传输前后游离血红蛋白、电解质和温度的变化,同时记录传输所耗时间。结果保存期内的红细胞悬液经PTS反复传输后,游离血红蛋白、电解质和温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输时间则明显优于人工取血所耗时间。结论 PTS传输血液制品理论上可行,后续通过大样本实验研究,可提供更详实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病人应对方式、希望对疾病感知的影响,并分析应对方式在希望和疾病感知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以及Herth希望量表(HHI)对222例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血液病人疾病感知得分(49. 31±6. 16)分;病人疾病感知与希望水平、面对应对方式及回避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希望水平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分层回归显示,屈服应对方式在血液透析病人希望水平与疾病感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 198,相对中介效应为42. 3%。[结论]希望水平既可以对疾病感知起到直接作用,又可以通过屈服应对方式间接作用于疾病感知。屈服应对方式介导了希望水平与疾病感知的负面效应,是积极疾病感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大负荷运动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在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28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control,C;n=8)组、单纯运动(exercise,E;n=40)组、单纯针刺(acupuncture,A;n=40)组和运动针刺(exercise and acupuncture,EA;n=40)组。其中,E和EA组进行1次下坡跑运动,A组和EA组(运动后即刻)施加针刺处理。后3组根据干预后不同时相又分为0 h、12 h、24 h、48 h和72 h亚组(n=8),分别于对应时点分离比目鱼肌进行检测,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比目鱼肌线粒体定量酶柠檬酸合成酶(CS)的含量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parkin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次大负荷运动后大鼠比目鱼肌线粒体出现明显肿胀和肌膜下积聚等超微结构异常变化,伴有大量自噬体形成;同时CS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线粒体自噬蛋白PINK1、parkin和LC3均出现一过性的表达升高(P0.05)。运动后针刺明显改善了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异常变化,减少自噬溶酶体的出现,同时抑制CS的含量减少,下调PINK1、parkin和LC3在线粒体上的表达(P0.05)。结论:1次大负荷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结构和数量受损,通过激活PINK1/parkin途径诱发线粒体自噬的过度发生。大负荷运动后针刺可以缓解骨骼肌线粒体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线粒体外膜蛋白PINK1表达,抑制其对下游胞浆蛋白parkin的招募,进而影响LC3与线粒体的结合以抑制线粒体自噬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17.
用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法和体外基因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研究了25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免疫表型及其中8例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的基因型。结果表明,表达B系细胞分化抗原者14例中,5例起源于前B细胞,9例起源于晚期成熟B细胞;表达T系细胞分化抗原者9例中,起源于幼稚或成熟胸腺细胞者各4例、普通胸腺细胞者1例。另有2例同时表达了T,B系细胞分化抗原。8例基因分析者中,4例表达B系和3例表达T系细胞分化抗原者分别检测到IgH和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各有1例发生TCRγ和IgH基因系间交叉重排。1例表达T,B系细胞分化抗原者出现IgH基因重排和TCRδ基因缺失。讨论了非何杰金淋巴瘤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验条件下免疫抑制剂环胞素A(CsA)在骨代谢过程中对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克隆的生物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环胞素A与鼠骨髓细胞共同培养,诱导产生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克隆。分别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查破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查CFU-F克隆和Von’Kassol染色检查CFU-OB克隆;光镜下计数破骨细胞数、CFU-F和CFU-OB成骨细胞克隆数。结果实验条件下环胞素A可诱导鼠破骨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F=16.496,P<0.001),且破骨细胞的数量与环胞素A剂量呈线性正相关(r=0.579,P<0.05);成骨细胞克隆CFU-F和CFU-OB的数量变化与环胞素A无相关性(F=1.380,F=0.305,P>0.05)。结论环胞素A在实验条件下可诱导鼠破骨细胞数量的增加,但对成骨细胞克隆无显著影响,环胞素A对骨代谢的生物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破骨细胞系统从而导致生物体发生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9.
周越  陈燕萍 《中国药房》2012,(28):2650-2651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与单用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1月住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5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8例,应用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与雷尼替丁组(47例,单用雷尼替丁治疗),2组均应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抗菌治疗。2组均随访6个月,观察并比较治疗后2组胃内pH值、幽门螺旋杆菌(Hp)是否根除等指标。结果:与雷尼替丁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抗酸能力强而持久(P<0.05)。经过6个月的随访,联合治疗组Hp清除更彻底(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消化道溃疡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EMT)分子标记物E 钙黏蛋白、N 钙黏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和MDM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标本中E 钙黏蛋白、N 钙黏蛋白、MMP 9和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 钙黏蛋白、N 钙黏蛋白、MMP 9和MDM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2.9%、54.9%和49.6%,其中,E-钙黏蛋白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238,P=0.000),MDM2与MMP-9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171,P=0.012)。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雌激素受体(ER)状态有关,肿瘤较小及ER阳性者的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率高;MDM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28),肿瘤较小者的MDM2阳性表达率高。生存分析显示,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及MDM2表达阳性者的术后无病生存期较短,其中淋巴结转移(HR=11.33,95%CI:3.46~37.13,P<0.001)和MDM2表达阳性(HR=5.17,95%CI:1.66~16.10,P=0.005)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MDM2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不良预后因子之一,MDM2可能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介导EMT发生,导致肿瘤浸润转移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