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7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西双版纳州登革热合并脂肪肝病例的肝脏酶学变化特征,为制定当地登革热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和2015年西双版纳州191例登革病毒感染合并脂肪肝病例临床资料和191例随机对照组进行登革病例主要肝脏酶学指标回顾性分析。结果 191例登革病毒感染合并脂肪肝患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增高率为84.8%,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增高率为90.1%,γ-谷氨酰转移酶增高率76.8%和黄疸指数增高率20.4%,除黄疸指数外,其它3个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双版纳州登革热病例中合并脂肪肝患者肝损伤严重,其中以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增高为主,提示一旦发现登革热患者合并脂肪肝时,临床医师应密切监测患者上述3种酶的变化并及时给予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22.
为掌握云南景洪市蚊虫季节消长特点及其与乙型脑炎流行的关系,为该疾病防控提供有效依据,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本研究在云南景洪市普文镇畜圈和人房每月采用诱蚊灯方法通宵捕蚊,对采获的蚊虫使用白纹伊蚊C6/36细胞培养法分离乙脑病毒,并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收集2007~2008年景洪市乙脑疫情资料进行乙...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目的 掌握云南省普洱市人群弓形虫感染状况, 为制定弓形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选择普洱市景 东、 景谷和孟连3个县作为调查点, 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人群血清弓形虫IgG抗体。 结果 结果 共检测血清906人份, 弓形 虫IgG抗体阳性率为24.17%。其中30~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IgG抗体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30.30% (60/198) 和 32.08% (17/53); 不同年龄组间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7.77, P<0.01)。不同性别、 文化程度、 生活习惯 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农民、 学生和其他职业的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6.58% (194/730)、 15.49% (22/142) 和8.82% (3/3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2.51, P<0.01); 猪饲养具有圈养和散养习惯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 23.32% (198/849) 和36.84% (21/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5.33, P<0.05)。结论 结论 普洱市部分地区人群弓形虫IgG抗 体阳性率较高, 应加强弓形虫病的防控和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对2015年云南省中缅边境一起登革热暴发查明病因,对流行的登革病毒(DENV)进行分子特征分析,为疾病防控提供病原学证据。方法 采用半巢式RT-PCR方法检测2015年7月云南省耿马县孟定镇DENV NS1抗原阳性血清中的DENV特异核酸(CprM基因),对阳性标本用DENV E基因特异引物进行扩增,并将PCR产物送测序,经拼接剪切后的序列在NCBI网站进行BLAST比对,在Megalign中计算核苷酸相似性;在GenBank中选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年度的DENV E基因序列作为参考序列,在Mega 5.05 软件中采用邻接(NJ)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对25份中国云南省耿马县孟定镇本地病例和14份缅甸输入病例DENV NS1抗原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DENV特异核酸检测,共有21份本地和10份缅甸输入病例标本为DENV-1阳性,其余8份为DENV阴性。测序得到13株(8株来源于本地病例,5株来源于输入病例)1 485 bp的E基因序列,核苷酸相似性为100%,12株(9株来源于本地病例和3株来源于输入病例)406 bp的CprM基因序列,核苷酸相似性为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3株E基因序列均属于DENV-1的基因Ⅰ型,位于独立的进化分支。结论 本次登革热暴发由DENV-1的基因Ⅰ型引起,该病毒与相邻缅甸区域流行的DENV进化关系最近,当地需加强对登革热防控的综合措施,以防止登革热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25.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实验室饲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出血热的重要媒介之一。目的 :建立白纹伊蚊实验室饲养品系 ,提供科研用蚊。在温度 2 5~ 2 6℃ ,相对湿度 72~ 80 % ,每日光照 12小时实验室条件下 ,观察结果显示 :卵、幼虫、肾期分别为 4天 ,9.5天和 2 .64天 ;孵化、化蛹及羽化率分别为 93 .46%、 87.60 %和 94.67% ,生殖营养周期 3天 ,雌、雄蚊存活天数 12~ 5 2天 ,6~ 2 8天。结论 :白纹伊蚊繁殖率高 ,繁殖快 ,寿命长 ,在实验室条件下较易饲养繁殖  相似文献   
26.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白纹伊蚊是登革热重要传播媒介,在我国分布广泛。目前采用杀虫剂控制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是登革热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但长期使用杀虫剂会导致白纹伊蚊产生抗药性。本文就近年来我国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媒介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云南省乙型脑炎重要流行区传播媒介种群密度和地区分布。方法现场CDC诱蚊灯诱捕成蚊;吸蚊管人工捕蚊2种方法调查。结果CDC诱蚊灯诱捕成蚊法调查了5个县,捕获蚊虫6属37种8023只,其中思茅6属34种6786只,三带喙库蚊占49.01%;麻栗坡、马关、砚山、邱北、捕获蚊虫6属21种1237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占71.06%;人工捕成蚊法调查了7个地区,捕获蚊虫5属21种11301只,其中思茅翠云区调查4个乡(镇)捕获蚊虫5属21种10482只,三带喙库蚊占64.44%,其它6个地区捕获蚊虫4属16种819只,乙型脑炎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景谷占49.13%,孟连占46.15%,陇川占35.59%;结论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地区乙型脑炎疾病传播媒介品种较多,特别是三带喙库蚊在乙型脑炎流行区种群大密度较高,地区分布较广,大量危险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28.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热等重要虫媒病毒性传染病可引起人群发热、皮疹、关节痛和出血等主要临床症状,具有传播速度快特点,及时检测发现上述病例,采取疫情处置,对于遏制疫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上述传染病常见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二代测序、环介导等温扩增等分子鉴定技术,其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具有快速、简单、廉价、准确、灵敏度、特异性高特点,已广泛用于虫媒病毒传染病核酸分子检测。本文对上述重要虫媒病毒性传染病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调查老挝琅勃拉邦省蚊虫种类组成及重要生态习性,为当地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策略及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1月,在老挝北部琅勃拉邦省采用诱蚊灯通宵捕蚊法、人工帐诱捕法和人牛房全捕法采集成蚊,采用勺舀法捞捕居民周边小积水伊蚊四龄幼虫,采集的成蚊和伊蚊幼虫通过形态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并登记。结果 共捕获成蚊2亚科6属29种2149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和乌头按蚊属当地优势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19.48%(419/2149)和16.54%(345/2149);共捕捞伊蚊幼虫1属2种14条,其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占比分别为85.71%(12/14)和14.29(2/14)。微小按蚊和多斑按蚊通宵均有叮咬活动,叮咬高峰分别主要出现在子夜(00:00-01:00)和黄昏(20:00-21:00)。结论 老挝琅勃拉邦省蚊虫种类丰富,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同时存在具有夜间叮咬活动的微小按蚊,以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提示当地仍然存在疟疾、登革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风险,建议加强对上述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30.
作者对三类常见孳生地的6种按蚊四龄幼虫的口器进行了形态观察,发现孳生在不同孳生地的按蚊上、下颚和口刷毛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