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5篇
口腔科学   168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6篇
药学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目的:观察间接创伤后鼠颞下颌关节中感觉神经肽阳性纤维分布及密度的动态变化,探讨感觉神经肽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在创伤前、创伤后1、3、7、14和28d时处死,灌注同定后取双侧颞下颌关节,脱钙后恒冷切片,ABC法漂染,并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创伤前鼠颞下颌关节中有广泛而丰富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阳性纤维的分布。创伤后两种神经肽阳性纤维的密度均显著降低,分别在创伤后3、1d达到最低值。然后逐渐增加,至28d时达到或超过正常值。结论:创伤后颞下颌关节中感觉神经肽的逆行释放显著增加。它们不仅参与痛觉传导,而且是颞下颌关节病理改变的神经源因素。  相似文献   
52.
髁突解剖复位侧向螺钉技术治疗髁突矢状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暂留螺钉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和定位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4例5侧下颌髁突矢状骨折采用耳屏前切口,暂留螺钉作为支点,行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联合定位螺钉固定技术坚强内固定骨折,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平均追踪12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治疗效果满意,下颌运动和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影像学检查提示骨折复位良好,髁突形态无异常.结论:暂留螺钉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和定位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省时、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3.
舌大部切除及全舌切除后的修复与再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舌癌的外科手术治疗,常造成舌大部缺损或全舌缺损,给患者带来吞咽、语言和咀嚼功能障碍及精神上的创伤。为了重建舌的外形和恢复其功能,采用了三角胸皮瓣、额瓣、前臂游离皮瓣和胸大肌肌皮瓣对17例舌大部切除和全舌切除的患者进行了修复与再造,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本文对所采用的四种皮瓣的修复方法的优缺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4.
采用微血管吻合技术,远距离复合组织移植快速修复是近代整复外科技术上的重大进步。从1979年4月开始我们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大型缺损共70例,66例成功,4例失败。本文通过以往临床实践的回顾,就适应证选择、显微外科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手术探查的效果及失败原因等谈谈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构建含FADD及TNFR1基因功能结构域的融合基因TFL ,稳定转染入舌癌细胞后 ,通过体内、外实验初步观察融合蛋白TNFR1/DED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α(rhTNF α)作用下介导舌癌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 :反转录及重组PCR构建融合基因TFL ;鉴定融合蛋白TNFR1/DED在建系舌癌细胞T TFL中的表达 ,通过MTT法、形态学观察、DAN片段及体内抑瘤实验 ,观察融合蛋白TNFR1/DED介导舌癌细胞凋亡的效应。结果 :获得了人FADD及TNFR1基因并构建成功融合基因TFL ,转染入Tca 8113细胞后 ,能表达融合蛋白TNFR1/DED活性 ,体外实验观察到rhTNF α可有效地杀伤舌癌细胞 ,体内可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 ,且荷瘤动物内脏器官无病理性改变。结论 :融合蛋白TNFR1/DED可有效地介导舌癌细胞凋亡 ,为舌癌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6.
背景:三维螺旋CT可以在胶片或计算机屏幕上展示多角度的立体图像,但复杂的三维解剖形态很难在二维的胶片或计算机屏幕上直观显示,颅颌面外科的手术模拟和方案设计往往更需要三维实体模型.目的:用螺旋CT数据资料建立颅面三维模型,探讨该模型在颅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方法:患者行螺旋CT扫描,层厚2 mm,螺距1.0 mm,利用工作站,进行扫描图像的容积三维重建后,重新间隔分层,利用CuteFTP 4.0软件以BMP格式下载.应用课题组自主开发的CT图象处理软件对已下载的二维图象进行过滤、筛减、降噪、校正失真等处理,对图像的边缘轮廓进行提取,得到面颅骨皮质骨边缘轮廓的矢量化线图,将该线图数据输入Surfacer 9.0重建软件,对轮廓曲线进行矢量叠加,从而得到面颅骨的三维三角形面片线框模型及实体模型.进一步在该模型上按镜像关系重构衬垫物的三维模型.结果与结论:实验得到了颅面骨骼表面轮廓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在其上进行了整形手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加工出衬垫物模板.用螺旋CT数据资料可以建立颅面三维模型,该模型在颅颌面畸形损伤肿瘤等的诊断和治疗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颞下颌关节间接性损伤后MRI表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羊颞下颌关节(TMJ)间接性损伤后关节结构的变化。方法:用自制撞击装置造成山羊双侧颞颌关节间接性损伤,分别于伤后2h、7h、1月、3月行MRI观察后处死取材,并进行组织学观察,正常关节作为对照,结果:TMJ损伤后MRI观察发现:TMJ间接性损伤后可导致关节软、硬组织结构的变化。在损伤早期1月内表现为髁突表面软骨的碎裂,关节盘挫裂和移位,关节间隙的减小和关节腔内出现血性渗液;在损伤后期1-3月表现为髁突表面软骨的破坏和吸收,关节盘畸形,关节间隙减小,结论:MRI不但能够清楚、全面地反映关节损伤后软、硬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变化,还是一种可用于研究TMJ损伤后转归和后遗症发生机理的较好的、精确的观察手段。  相似文献   
58.
目的:为定量研究BMP-2对面神经损伤后组织形态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的面神经压榨伤模型,以自身左右侧为对照,实验侧给予BMP-2,对照侧给予生理盐水,对两组面神经压榨伤后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对压榨伤后4周时的组织学形态进行图像分析,比较伤后给予BMP-2和生理盐水的两组面神经在轴突密度、直径和截面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侧面神经组织学形态更接近正常,轴突较对侧密、粗。结论:BMP-2可能有一定的促进面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人下颌骨在压缩载荷下的生物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下颌骨在不同压缩载荷下的生物力学性质,建立下颌骨在压缩载荷下的本构方程。方法以5具新鲜男性青年尸体的下颌骨为材料,对每具标本进行骨密度测定,然后制成标准试件在INSTRON材料试验机上进行电子压缩,应变率分别为0.000 5、0.005、0.05、0.5s-1,获得不同载荷下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利用模型Y=aρ  相似文献   
60.
兔颌面部撞击伤后血中有自由基反应和一氧化氮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伤情颌面部撞击伤后机体自由基反应的改变及一氧化氮与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水平气动式撞击机分别以(4.77±0.53)m/s、(9.16±0.65)m/s和(13.95±0.67)m/s对兔左侧面中部进行撞击(n=6),建立不同伤情的动物模型,观察致伤后动物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并于伤后6h观察伤区软组织、伤侧视神经、视网膜、脑组织、脑干病理病变,测定血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与正常组对照。结果伤后血中LPO、SOD含量明显升高,NO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颌面部撞击伤后,氧自由基及一氧化氮参与损伤反应,体内一氧化氮的生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