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T1ρ驰豫时间是探测软骨生化改变的最具吸引力的新的磁共振参数。早期骨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蛋白多糖的丢失以及胶原的轻微改变。目的:应用T1ρ成像技术与弛豫时间图量化分析方法,评价体外胰蛋白酶消化与未消化家猪髌骨软骨T1ρ驰豫时间的改变。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观察,于2007-02/2008-01在丹麦奥胡斯大学医院骨科与磁共振研究中心完成。材料:丹麦雌性长白猪10头,左右侧髌骨共20个。方法:选择10头家猪,取右侧髌骨10个为对照组,浸泡于PBS中4 h后取出。取左侧髌骨10个为消化组,浸泡于含有胰蛋白酶的PBS溶液中,4 h后取出。利用7.0T磁共振机,分别采用自旋锁定自动补偿脉冲簇的三维SE序列进行扫描,获得关节软骨的T1ρ加权图像。重构T1ρ弛豫时间图,测定关节软骨T1ρ值。取两组髌骨软骨标本行番红O/固绿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T1ρ弛豫时间图量化分析结果。②两组软骨标本组织学结果。结果:经酶诱导消化的体外家猪髌骨关节软骨T1ρ加权图像成像清晰,呈分层状表现,对比度好,无异常伪影。大体观察两组关节软骨T1ρ加权图像,见局部的信号异常改变。重构T1ρ弛豫时间图并量化测定分析显示,消化组软骨表层T1ρ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其全层、深层与钙化层之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经胰蛋白酶诱导消化可引起退变软骨T1ρ驰豫时间改变,特别是在软骨的表层变化明显,提示T1ρ驰豫时间是较敏感、特异性的检测指标,可进一步应用于关节软骨退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7例误诊为肿瘤的肠道非肿瘤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收集7例术前CT误诊肠道肿瘤,但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非肿瘤性病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及病理组织学结果 ,回顾性分析每例患者的多层CT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 7例患者中包括:肠缺血1例,肠结核2例,克罗恩病1例,憩室炎合并脓肿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回盲部慢性炎症1例.3例患者病变肠管累及回盲部,1例位于回肠末段,1例位于乙状结肠及回肠末段,2例位于乙状结肠;7例患者病变肠管肠壁呈偏心性、非对称性增厚,1例肠缺血患者CT平扫为稍高密度,增强后呈轻度强化,6例患者平扫为等或稍低密度,增强后增厚肠壁呈不均匀性强化者3例,呈分层样强化者2例,其中1例慢性炎症患者CT横断位为不均匀强化,冠状位呈分层样强化.6例患者合并肠周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2例患者肠旁多发肿大淋巴结,其中1例肠结核患者合并肠旁、肝门区等多发环形肿大淋巴结.结论 肠壁偏心性、非对称性增厚的非肿瘤性病变容易误诊为肠道肿瘤,应结合临床、内镜及完整影像资料如多平面重组图像、病变肠管的受累长度、强化方式、肠旁的情况综合全面分析,可望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肛瘘MRI表现,探讨MRI在肛瘘分型及内口位置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1例患者MR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按肛瘘的Parks分型、内口的位置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括约肌间型肛瘘322例(57. 40%),经括约肌型肛瘘138例(24. 60%),括约肌上型肛瘘25例(4. 46%),括约肌外型肛瘘34例(6. 06%),极复杂型肛瘘42例(7. 49%),以上各型内口到肛缘距离分别为(20. 58±9. 94) mm,(25. 75±11. 37) mm,(32. 47±10. 93) mm,(38. 66±20. 46) mm,(32. 82±17. 25) mm,内口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 24,P 0. 05)。结论 MRI检查是术前评估肛瘘分型、明确内口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肛管是消化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近年来发生于肛管和肛周的疾病呈上升趋势,常见疾病包括肛瘘、肛周脓肿、痔、肛裂等,少见病包括肛管肿瘤、骶尾部藏毛窦及性疾病等,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全方位、多平面成像,作者着重探讨肛管和肛周疾病的MRI检查技术和表现,旨在提高对肛管和肛周疾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传统X线结肠传输试验临床应用的局限性,提出应用新型钆剂胶囊的磁共振结肠传输试验方法,用于非侵入性、无辐射检查评估、半定量分析消化道各节段传输功能。材料与方法选择无急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的健康志愿者20名及慢传输型便秘患者5例,每名受试者吞服五枚钆剂/0.9%生理盐水胶囊(浓度比为1∶10)。应用1.5 T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对摄入的胶囊进行扫描,采集序列选择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iver acceleration volume acquisition,LAVA)脉冲序列,自吞服后分时间段采集图像后对胶囊进行分析定位直至胶囊完全排空。结果 20名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33岁)及5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平均年龄34岁),均按照实验设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无明显不适。MRI结肠传输试验能达到预期检查目的,所有健康志愿者平均结肠传输时间为(32.3±18.9)h,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平均结肠传输时间为(64.8±9.6)h,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结肠传输时间明显长于健康对照组。T1WI是显示胶囊的最佳序列。结论 MRI结肠传输试验可准确完整复制X线传输试验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还具有无辐射的优势,获得图像资料丰富,可清晰显示结肠形态并定位及半定量标记物,更准确发现残留标记物的数量及位置,在未来可作为结肠动力学的动态功能评估应用于临床常规。  相似文献   
16.
肛瘘是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常见症状之一,5%~10%的克罗恩病病人首先表现为肛瘘而无其他临床表现,且多为复杂性肛瘘。CD合并肛瘘尤其是复杂性肛瘘时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治疗困难。对于复杂性肛瘘,应在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结合病情及药物治疗效果等制定合理可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多层螺旋CT具有先进的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其亚秒级的扫描速度及各向同性的成像功能,在血管成像上有很多优势.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评价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以肝移植受者肝脏血管为观察对象,自身对照观察,于2003-10/2006-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完成.对象:选择拟行原位肝移植患者27例,年龄31~67岁,男17例,女10例.方法:轴位螺旋扫描范围为膈顶上方2 cm至双肾下极以下.电压120 kV,动脉期准直0.75 mm,平扫、门脉期、肝静脉期准直1.5 cm;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注射速度为3 mL/s,三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0~25 s,50~55 s,75~80 s.重建增强的薄层图像序列,动脉期层厚1 mm,间隔0.7 mm;门脉期、肝静脉期层厚2 mm,间隔1 mm.将图像序列传入后处理工作站,以MIP、VR等方式显示腹腔干系、门脉系、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管的三维结构.主要观察指标:肝移植前后患者血管三维结构.结果:移植前所有患者腹腔干系均得到良好显示,21例肝动脉走形正常,6例患者肝动脉变异,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2例,门脉多发血栓1例,因不适宜手术此3例未进行肝移植.24例患者第二肝门及下腔静脉肝内段血管结构显示清楚,肝右静脉单独汇入下腔静脉、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先汇合后再注入下腔静脉18例,肝有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分别单独汇入下腔静脉6例,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2例.17例肝移植后CT血管成像发现肝动脉吻合口部狭窄2例,门脉高压侧支迂曲缓解10例,另7例患者因检查费用问题选择B超检查.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肝移植患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对适宜手术的病例筛选、指导手术方案及移植后血管结构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背景:T1 P驰豫时间是探测软骨生化改变的最具吸引力的新的磁共振参数.早期骨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蛋白多糖的丢失以及胶原的轻微改变.目的:应用T1P成像技术与弛豫时间图量化分析方法,评价体外胰蛋白酶消化与未消化家猪髌骨软骨T1P驰豫时间的改变.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观察,于2007-02/2008-01在丹麦奥胡斯大学医院骨科与磁共振研究中心完成.材料:丹麦雌性长白猪10头,左右侧髌骨共20个.方法:选择10头家猪,取右侧髌骨10个为对照组,浸泡于PBS中4 h后取出.取左侧髌骨10个为消化组,浸泡于含有胰蛋白酶的PBS溶液中,4 h后取出.利用7.0T磁共振机,分别采用自旋锁定自动补偿脉冲簇的三维SE序列进行扫描,获得关节软骨的T1P加权图像.重构T1P弛豫时间图,测定关节软骨T1P值.取两组髌骨软骨标本行番红○/固绿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T1 P弛豫时间图量化分析结果.②两组软骨标本组织学结果.结果:经酶诱导消化的体外家猪髌骨关节软骨T1 P加权图像成像清晰,呈分层状表现,对比度好,无异常伪影.大体观察两组关节软骨T1P加权图像,见局部的信号异常改变.重构T1P弛豫时间图并量化测定分析显示,消化组软骨表层T1P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全层、深层与钙化层之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胰蛋白酶诱导消化可引起退变软骨T1P驰豫时间改变,特别是在软骨的表层变化明显,提示T1P驰豫时间是较敏感、特异性的检测指标,可进一步应用于关节软骨退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MR关节软骨自旋锁定旋转坐标系中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ρ)三维成像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方法 用7.0 T MR机和内径为6 cm的圆柱形鸟笼23Na-H射频线罔,采用自旋锁定自动补偿脉冲簇和三维自旋回波序列,自旋锁定时间(spin-locking time,TSL)分别为0、10、20、30、40和50 ms,自旋锁定频率带宽为440 Hz(自旋锁定磁场BsL),对6个不同浓度(1%~6%)琼脂糖凝胶体模和8个猪髌骨分别进行自旋锁定T1ρ成像扫描,建立自旋锁定T1ρ成像技术并评价其重复性.在Vnmr J图像终端上,利用自行编制的软件进行三维重组自旋锁定T1ρWI,并重构T1ρ弛豫时间图;采用人工标注的方法画感兴趣区,分别测定体模与髌骨软骨T1ρWI的信噪比(SNR)与T1ρ值.T1ρ值在各组间的对比,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软骨组织与琼脂糖体模SNR随时间对比关系的假设检验,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关节软骨T1ρWI的SNR值、短自旋锁定时间采集图像的SNR值明显高于长自旋锁定时间采集的图像.在不同自旋锁定时间髌骨软骨T1ρWI,SNR值在48 4±8~95±8之间;不同自旋锁定时间,正常软骨SNR与1%琼脂糖体模的对比关系不同,当自旋锁定时间<30 ms时,琼脂糖体模的图像SNR均低于正常软骨;>30 ms时,正常软骨的图像SNR均低于1%的琼脂糖体模.随着琼脂糖浓度减少,不同自旋锁定时间采集的图像SNR值逐渐增加.各浓度琼脂糖凝胶体模T1ρ值测量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显示重复性好.髌骨关节软骨全层、表层、中间层、深层、钙化层T1ρ值测定结果分别为(68.9±6.3)、(80.7±12.8)、(65.7±7.0)、(82.4±7.7)、(69.7±6.4)ms(F=6.436,P<0.05).T1ρ值在软骨表层和深层明显高于中间层、钙化层和软骨全层.结论 三维自旋锁定T1ρ成像技术是可行的、敏感的、特异的软骨分子成像技术,T1ρ弛豫时间图可量化测量关节软骨的分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