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下腔静脉病变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病变的螺旋CT及下腔静脉CT血管造影(CTP)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 40例肿瘤侵犯下腔静脉及下腔静脉病变,采用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下腔静脉CTP检查,分析不同扫描模式及后处理图像所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密度变化特点及侧支循环形成。结果 19例肝癌沿肝静脉侵犯下腔静脉,癌栓位于下腔静脉肝段及肝上段;邻近下腔静脉肝段的肝癌直接侵犯下腔静脉;6例轻度强化,未见明显侧支循环形成。9例肾癌沿肾静脉侵犯下腔静脉,癌栓位于肾上段,无强化,见肾包膜静脉侧支形成及性腺静脉增粗。5例下腔静脉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呈节段性,壁不光整,可见条状或斑点状钙化,CTP后延迟扫描,病变段无明显强化,见明显的侧支循环。3例下腔静脉内血管平滑肌瘤病,起自子宫,沿卵巢静脉及髂静脉上行,经下腔静脉侵入右心房,病变密度较均匀,无钙化及坏死囊变,强化较明显,病变段附近见大量侧支循环形成。发育异常所致布一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3例,表现为肝上段节段性狭窄,周围见大量的侧支循环形成。下腔静脉内平滑肌肉瘤1例,病变位于肝下段下腔静脉,呈节段性增粗,边缘不光整,密度不均,延迟CT扫描后不均匀强化,邻近见大量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下腔静脉病变的CT表现以充盈缺损、无或轻-中度强化、管腔狭窄及侧支血管形成为特征,下腔静脉CTP的三维重建能立体显示管腔狭窄和侧支血管,合理的CT扫描模式有利于病变的诊断和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2.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 (EBTB)的CT表现 ,提高对EBTB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1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证实的EBTB的胸部CT表现 ,探讨支气管本身的异常以及肺实质、淋巴结和胸膜改变。结果 共 2 1处支气管受累 ,右肺多于左肺 ,累及下叶最多。支气管壁增厚 16处 ,管腔狭窄 13处 ,累及较长段者 (>3cm) 10处 ,管壁增厚、局部管腔扩大 5处。 5例继发肺不张 ,11例并存支气管播散灶。所有患者肺野内均可见陈旧性肺结核灶 ,8处病灶为活动性 ,15例并发胸膜病变。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9例。结论 较长段的支气管壁中心性增厚为EBTB的主要表现 ,多数并存肺实质和胸膜病变 ,淋巴结环形强化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口服法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MSCTE)检查技术及其优化,评价其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优势及限度,分析OGIB的常见病因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OGIB患者的MSCTE资料,评估其中60例无肠梗阻患者肠道扩张情况,将所有MSCTE结果与最终诊断对比.结果 患者对检查耐受性较好,近段-远段小肠扩张程度依次提高;本组MSCTE诊断敏感度为84% (42/50),特异度为100% (14/14),准确率为87.5% (56/64),阳性预测值为100% (42/42),阴性预测值为63.6% (14/22).结论 MSCTE用于OGIB诊断特异度高,阳性的MSCTE结果能可靠地提示出血原因;但对黏膜浅表病变敏感度较低,阴性时可选择胶囊内镜(CE)等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24.
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与VEGF、MVD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南川  韩萍  周承凯  郑金龙  史河水  肖杰 《癌症》2009,28(2):199-204
背景与目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s)良恶性的诊断是影像学诊断的难点之一.本研究利用多层螺旋CT对整个SPNs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动态增强特点及增强模式:并研究SPNs动态增强与VEGF、MVD表达的相关性,探讨SPNs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对SPNs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经病理证实和1例经临床证实的SPNs(直径≤4 cm)进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所有SPNs都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15 s后行全肺扫描,第45 s、75 s、135 s、195 s、255 s对整个结节扫描.记录SPNs的平扫值、增强峰值、净增强值、SPNs的强化模式.用Pearson等级相关性分析增强峰值、净增强值与VEGF、MVD表达间的关系.结果:1.恶性结节增强峰值(平均69.9 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的增强峰值(平均51.7HU)(P<0.001).恶性结节净增强值(平均升高32.9 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平均升高17.2 Hu)(P<0.001).将净增强值20 Hu作为域值,敏感度为96.43%,特异度为69.57%,阳性预测值为79-41%,阴性预测值为94.12%.准确性为84.3l%.2.良恶性结节强化模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结节强化模式以完全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趋向均匀强化(78.57%)为主.良性结节强化模式以不强化(52.17%)为主.3.在良恶性结节之间,MVD及VEGF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EGF与增强峰值、净增值间正相关(增强峰值r=0.505,P=0.014;净增强值r=0.565.P=0.005).MVD与增强峰值、净增强值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增强峰值r=0.819,P<0.001.净增强值r=0.845.P<0.001).结论:净增强值是SPNs良恶性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良恶性结节的增强模式具有特征性.增强峰值、净增强值与MVD、VEGF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SPNs的血管生成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25.
目的:应用高场MR仪研究正常小儿不同月龄段的脑髓鞘与对应MRI信号特征。方法:58例正常小儿在1.5T MR仪内行头部扫描。采用自旋回波(SE0和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获取T1和T2架驻像,结果:(1)髓鞘形成中的MRI信号变化,相对于灰质信号,未的髓鞘呈短T1和长T2,在T1WI上呈高信号与灰质易区别,在T2WI上与灰质信号相近;的髓鞘呈短T1和短T2;在T2WI上呈低信号,与灰质易区别;  相似文献   
26.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对孤立性肺结节征象检出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对孤立性肺结节(SPNs)征象的显示,探讨各种征象对SPNs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51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的SPNs (直径≤4 cm)及其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对SPNs的征象(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征、胸膜凹陷征、胸膜切迹征、阳性支气管征、空泡征、毛刺征)行MPR,评价MPR对SPNs的前5种征象的显示.计算7种征象在恶性结节组检出率及出现频率.结果:MPR检出5种征象的数目明显多于轴面扫描所检出的数目,检出具有5种征象的结节数目明显多于轴面扫描检出该征象的结节数目,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恶性结节中出现频率由多到少的征象依次为深分叶征、阳性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棘状突起征、胸膜切迹征、毛刺征、空泡征.7种征象在良、恶性结节组的检出百分比中最能提示恶性的征象依次为胸膜切迹征、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阳性支气管征、棘状突起征、空泡征.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SPNs行MPR,能明显提高SPNs的征象检出率,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深分叶征、胸膜切迹征是最有诊断价值的恶性征象.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大鼠移植性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间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对20只Walker-256移植性大鼠肝癌模型进行TACE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2周肿瘤细胞VEGF、Ⅷ因子及PCNA表达情况. 结果 20例TACE后大鼠肝脏肿瘤标本中,共有17例VEGF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5%.微血管密度(MVD)范围为54~131,其平均值为85.20±23.91.增殖指数范围为31.5%~55.5%.随VEGF表达强度的增加,MVD值及增殖指数亦增高,其差异均有显著性.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VEGF表达强度与MVD间有显著相关性,rs=0.668,P<0.01.VEGF表达强度与增殖指数间亦有显著相关性,rs=0.458,P<0.05. 结论 TACE后残存癌细胞VEGF的表达能刺激新生血管的生长,有助于残存癌细胞的存活,并可能在TACE术后残癌组织血供重建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多层螺旋CT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胡桃夹综合征(NC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和相关检查诊断为NCS的患者(病变组)与80例正常肾血管者(对照组)的MSCT血管影像或CT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观察左肾静脉(LRV)及其属支的形态、走行位置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测量2组中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的夹角(a)、SMA与从三角间隙内LRV断面中点水平SMA后缘与AA前缘的距离(d),在LRV横断面上分别测量:SMA和AA间隙内LRV的截面积(s1)、近肾侧LRV管径最大点截面积(s2),并计算s2和s1的比值(q),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变组LRV均明显扩张,其中7例合并性腺静脉增粗。LRV狭窄并回流受阻的原因为:14例SMA与从的夹角狭小,2例LRV走行于AA后。病变组的a、d、s1、s2和q(s2/s1)分别为:(21±4)°、(0.53±0.11)cm、(0.28±0.06)cm^2、(1.42±0.48)cm^2、5.26,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2±24)°、(1.39±0.70)cm、(0.81±0.32)cm^2、(1、21±0.35)cm^2及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MSCT能精确测量并判断LRV狭窄的程度,为诊断和治疗NCS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9.
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是静脉从下肢和腹腔脏器回流到右心房的主要通道。下腔静脉的肿块和肿块样病变,包括一组以下腔静脉内充盈缺损或下腔静脉壁受累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疾病,如血栓形成、原发良/恶性肿瘤及继发性下腔静脉癌栓等,在腹部影像诊断中相对少见,容易被忽视。认识这些疾病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熟悉常见假性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明确其性质,准确分期并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