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298篇
内科学   151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科学   151篇
综合类   493篇
预防医学   226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66篇
  2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舍曲林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PTS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舍曲林联合电针治疗)和对照组(舍曲林治疗)各25例,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共47位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治疗4周末PCL总评分、重现、回避、高警觉、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周末PCL总评分、重现、高警觉、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舍曲林基础上联用电针治疗,能够增加舍曲林对PTSD的重现、高警觉核心症状和焦虑症状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分布及变化,提高临床医生对FUO的认识和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就诊的500例FU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方法、病因分布及其与性别、年龄、热程、年代的关系。结果 500例FUO患者中,452例(90.4%)最终确诊,包括感染性疾病231例(46.2%),其中结核病76例(32.9%,76/231);结缔组织病99例(19.8%);肿瘤58例(11.6%);其他疾病64例(12.8%);未明确诊断48例(9.6%)。女性患者中结缔组织疾病的比例为26.3%,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的14.5%(P=0.025);男性患者中肿瘤性疾病的比例为14.5%,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的8.0%(P=0.001)。感染性疾病在各年龄组中均为首要病因,结缔组织疾病在21~39岁及40~59岁年龄组中为第2位病因,恶性肿瘤性疾病在大于60岁年龄组中为第2位病因。FUO病因的构成在不同年龄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0,P=0.000)。肿瘤性疾病的中位热程为60(28,90)d,明显长于感染性疾病的28(21,42)d(Z=-4.168,P=0.000)和结缔组织病的30(21,60)d(Z=-2.406,P=0.016)。2009~2014年间结缔组织疾病所占比例为23.8%,明显高于2003~2008年间的13.7%(χ2=8.598,P=0.003);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构成虽较2003~2008年间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感染性疾病仍然是FUO的主要病因,结核感染在其中占较大比例。结缔组织病及肿瘤性疾病在FUO病因中也占有重要地位。FUO病因分布在不同性别、年龄、热程和年代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早期患者炎症因子、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感染科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9例,采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39例,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7天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IL-10及内毒素LPS的水平,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TBIL、ALT、AST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6、IL-1、LPS低于对照组, 而血清中的IL-10的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 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TBIL、ALT、AST及PT、APTT、PTA、D-D、PLT 计数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P均<0.05),其中研究组中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 血必净联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能降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的炎症反应, 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肺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情况及凝血指标水平变化。方法肺癌患者289例,其中国际抗癌联盟Ⅰ期及原位癌85例(Ⅰ期组),Ⅱ期145例(Ⅱ期组),Ⅲ期59例(Ⅲ期组),均行根治性切除术。3组术后7 d内均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记录DVT发生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 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结果289例术后发生DVT 21例,发生率为7.27%;Ⅲ期组DVT发生率(16.95%)高于Ⅰ期组(1.18%)、Ⅱ期组(6.90%),且Ⅱ期组高于Ⅰ期组(P<0.05);Ⅰ、Ⅱ、Ⅲ期组术后7 d血小板计数[(224.8±11.7)×10^9/L、(214.5±10.6)×10^9/L、(224.8±12.2)×10^9/L]、纤维蛋白原[(4.0±1.2)、(3.7±1.5)、(4.1±1.3)g/L]、PT[(11.9±3.2)、(10.5±1.1)、(11.0±1.6)s]与术前[血小板计数:(211.4±8.7)×10^9/L、(204.5±9.5)×10^9/L、(221.1±10.2)×10^9/L;纤维蛋白原:(3.8±1.0)、(3.5±1.1)、(3.6±1.2)g/L;PT:(11.8±2.1)、(10.8±1.6)、(10.7±1.5)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组间术前、术后7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期组术前血清D-D[(0.5±0.4)、(0.5±0.3)、(0.5±0.1)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2±0.1)、(2.8±0.2)、(4.5±0.6)g/L]均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7 dⅢ期组高于Ⅰ、Ⅱ期组(P<0.05),Ⅰ期组与Ⅱ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UICC分期越高,术后DVT发生率越高,检测血清D-D水平有助于评估肺癌患者术后DVT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后性功能康复的现状。方法:运用深度访谈法,收集11例宫颈癌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患者性生活状况的资料,应用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采用类属分析法提炼升华为3个主题:相关知识缺乏,性交疼痛,阴道干燥。结论:宫颈癌患者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后性功能康复的状况令人堪忧,迫切需要得到专业人士提供专业的健康宣教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998.
李慧  廖碧翎  周平 《吉林医学》2014,(24):5380-5381
目的:探讨就异位妊娠患者运用不同剂量甲氨喋呤结合米非司酮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择取9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每日小剂量肌肉注射(连续注射5 d)结合口服米非司酮;而研究组则给予单次大剂量甲氨喋呤肌注结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于两组患者治疗后,根据临床综合指标评价其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就临床症状、血清β-HCG指标及治疗痊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治疗异位妊娠患者运用甲氨喋呤及米非司酮联合用药时,采用甲氨喋呤单次大剂量注射的方法疗效更为确切,且用药安全性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999.
整脊结合局部推拿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整脊推拿结合局部面部推拿手法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疗效,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7~18岁假性近视中小学生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整脊推拿结合局部面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局部面部推拿手法治疗。检测视力和脑血流图检测值变化幅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经治疗后的视力、脑血流图检测值变化及疗效评价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脊推拿结合局部面部推拿手法能够改善假性近视青少年的视力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正>患者,女,38岁,因畏寒、发热3周伴面部肿痛5 d于2013年6月2日入院。患者于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9.4℃,入院前5 d出现右侧颏下部红肿、疼痛。无其他不适症状,多次予以抗生素及抗过敏等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入院查体:T 38.0℃,双眼眶外侧、鼻根部肿胀,压痛明显,皮温不高,无波动感。右侧颏下部可见约3 cm×3 cm红肿区,压痛明显,局部皮温不高,无波动感;双乳腺外形正常,无红肿,外侧可触及质地较硬的条索状肿块约4 cm×1 cm,无压痛。该患者于2004年行双眼眶外侧、鼻根部、双侧颏下、下颌及双乳腺等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