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7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94篇
临床医学   298篇
内科学   262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17篇
综合类   626篇
预防医学   315篇
眼科学   100篇
药学   186篇
  12篇
中国医学   165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和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动员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加大剂量阿司匹林组、心肌缺血加小剂量阿司匹林组和单纯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组和假手术组于术后一周从心腔内取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计数EPCs,28 d后取缺血区心肌免疫组化法测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单纯心肌缺血组和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VEGF显著增多[(101.51±16.97)、(94.67±11.78)vs(80.07±10.32),(P<0.05)];心肌缺血加小剂量阿司匹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EPCs显著增多[(42±7)vs(20±6),(P<0.05)];单纯心肌缺血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600±104)vs(431±73),(P<0.05)];大剂量阿司匹林抑制了因缺血导致的VEGF、EPCs和毛细血管密度的增加分别由缺血时的(101.51±16.97)、(46±9)、(600±104)降至(70.76±10.15)、(23±6)、(431±80),(P<0.05).结论大剂量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抑制大鼠缺血心肌的血管生成和因缺血和损伤导致的EPCs的动员.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抑胰合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黏膜屏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AP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抑胰合剂鼻饲,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腹痛、腹胀、肠鸣音、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肠黏膜屏障指标(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肠道菌群结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并发症(感染性胰腺坏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血症、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肠黏膜屏障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大肠杆菌、肠球菌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胰合剂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以缩短SAP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增强肠黏膜屏障,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10种常用宫内节育器(IUD)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POPLINE、CNKI、WanFang Data、SinoMed、CMCI、ChiCTR等数据库和网站,搜集有关10种常用IUD...  相似文献   
124.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声门型喉癌术后在病理学上测量的肿瘤体积和患者的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2月接受手术±放/化疗的406例T3~T4期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和临床数据并进行随访.统计患者的临床信息,计算术后病理肿瘤体积,ROC曲线获取二分类最佳界值.Log...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新斯的明拮抗罗库溴铵(ROC)神经肌肉阻滞(NMD)程度为T15%~10%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手术,ASAⅠ~Ⅱ级,年龄20~59岁患者30例,以新斯的明拮抗剂量不同分为N40(新斯的明0.04 mg/kg)与N50(新斯的明0.05 mg/kg)2组,每组15例。全麻诱导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及ROC。以4个成串刺激反应方式(TOF)监测NMD深度,术中ROC持续输注调控T1在5%~10%范围,全麻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效应室浓度3~4μg/ml,术毕新斯的明0.04,0.05 mg/kg拮抗,记录新斯的明拮抗后ROC药效动力学相关参数。结果N40与N50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平均体温、ROC用量无统计学差别(P>0.05);新斯的明拮抗后N40组T110%恢复至25%,50%,75%的时间、恢复指数(25%~75%的时间)、TOF自0恢复到0.25,0.50,0.75的时间(min)为3.4±1.1、8.2±4.2、12.5±5.1、9.1±4.4、4.6±1.9、8.0±3.6、12.1±4.0;N50组相应时间(min)为1.4±0.8、4.0±2.9、6.5±3.9、5.0±3.35、2.9±1.4、5.1±2.4、8.1±3.2。N50组较N40组恢复明显快,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拮抗ROC产生NMD程度为T15%~10%的新斯的明剂量0.05 mg/kg较0.04 mg/kg恢复快,且毒蕈碱样副作用未增加;对年龄20~59岁成年人ROC产生此NMD深度新斯的明0.05 mg/kg拮抗剂量合适。  相似文献   
126.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变化的特征。方法选取2002-11~2004-1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2例新诊断T2DM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其治疗前后均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2~3周治疗后,糖代谢紊乱明显缓解。22例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糖值[(12.7±2.4)mmol/L对(7.3±0.9)mmol/L];日内血糖最高值[19.5±2.3)mmol/L对(11.0±1.7)mmol/L];血糖漂移最大幅度[(12.1±3.1)mmol/L对(7.1±2.0)mmol/L]。餐前及餐后的平均血糖水平及上述血糖参数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治疗后血糖>7.8mmol/L及11.1mmol/L的时间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29(6~64)%对99(37~100)%,3(0~28)%对72(13~100)%,P均<0.001)]。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评估T2DM血糖漂移变化的特征,有助于更有效地控制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比较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疗案第三次报告(ATPⅢ)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2004年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JCDCG)2007年建议的代谢综合征(MS)工作定义中不同的肥胖标准在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人群中应用的差异及与肥胖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715个2型糖尿病家系中有完整血压、血脂及血糖资料的2 372名一级亲成员.分别用ATeⅢ、IDF、CDS和JCDCG定义诊断MS及肥胖.结果 (1)四种定义诊断的一级亲MS患病率分别为45.40%、38.74%、25.08%和39.29%,按ATPⅢ、IDF定义诊断时,女性MS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均P<0.01);(2)除CDS定义在女性中最常见的组合是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血糖外,其余定义下MS的常见异常组合均表现为四种代谢异常同时存在;(3)四种定义诊断的一级亲中具备肥胖组分的比例分别为58.18%、58.18%、33.90%和42.96%;肥胖患者中分别有66.59%、66.59%、54.85%和68.99%伴有MS;(4)应用ATPⅢ/IDF以及JCDCG定义中腹型肥胖的诊断切割点,分别有28.58%及16.78%个体表现为体重指数(BMI)<25 kg/m2,但已旱腹型肥胖,其中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38.90% vs 15.02%,21.01% vs 11.22%,均P<0.01).结论 (1)MS及肥胖的发病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人群是其高危人群;(2)采用腰围作为MS中肥胖组分的判别指标,较BMI可能更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和防治MS.  相似文献   
128.
129.
目的:探讨人类乙肝核心抗原重组质粒pEGFP-N1/CpG-HBcAg(ISS)转染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后,细胞培养上清诱导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CpG-HBcAg(ISSa,c),将其转染人外周血来源DC,用培养上清诱导HepG2的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已转染DC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检测培养上清诱导HepG2凋亡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转染后DC培养上清的IFN-γ、IL-2、IL-12、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pEGFP-N1/CpG-HBcAg(ISSa)转染DC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1)。转染后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12的表达增强(P0.01),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表达下降(P0.05),pEGFP-N1/CpG-HBcAg(ISSa)组培养上清对HepG2细胞具有促凋亡作用,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HepG2细胞在诱导后24小时凋亡率达到最大,为18.4%。结论:重组质粒pEGFP-N1/CpG-HBcAg(ISSa)转染培养上清能明显促进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甲肝疫苗滴度的巢式RT-PCR检测方法。方法 运用巢式RT-PCR法对甲肝疫苗病毒滴度进行检测,并与细胞培养ELISA检测法进行比较。结果 巢式RT-PCR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与细胞培养ELISA检测法相似。结论 巢式RT-PCR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甲肝病毒检测方法,用于疫苗的常规检测有较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