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筛选并克隆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4A(NS4A)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明确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将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的HCV NS4A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肝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X—α-半乳糖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提取阳性酵母菌落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接种在氨苄青霉素-LB平板上,选择生长菌落,提取质粒酶切鉴定,测序并在GenBank中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出HCV NS4A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与肝文库配合后选出既能在四缺培养基又能在铺有X—α-半乳糖的四缺培养基上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22个,序列分析显示,筛选到的肝细胞蛋白编码基因参与细胞能量代谢、蛋白翻译合成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结论成功克隆出HCV NS4A蛋白在肝细胞内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NS4A蛋白的功能、阐明HCV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重组干扰素-β(IFN-β)肝细胞结合蛋白,探讨IFN-β抗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重组的IFN-β蛋白包被酶联免疫板,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5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经噬斑的PCR扩增后,构建克隆载体,最后对所筛选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对肝细胞cDNA文库经过5轮的生物淘洗,从最后一轮筛选的顶层琼脂中随机挑选40个克隆,构建克隆载体,序列测定后经过同源性搜索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和IFN-β蛋白具有结合作用的肝细胞蛋白.结论:筛选到与IFN-β蛋白具有结合作用的多种具有不同生理、生化功能的肝细胞蛋白.  相似文献   
6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10月15日颁布了<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执行.该规定对于规范药品市场,方便人民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制药企业也利用这一时机对自己产品的包装重新进行精心设计,力争使自己产品的包装能反映企业的形象、产品的特性.但是,制药企业在精心设计新颖、独特包装的同时,更不应忽视给自己的外观设计成果申请获得法律的保护--外观设计专利保护.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低剂量三氧化二砷诱导的HepG2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揭示慢性砷中毒对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体外用三氧化二砷(Sμmol/L)处理HepG细胞,同时以PBS处理的相同细胞系作为对照;24h后制备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sa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2组,分别与2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2次消减杂交及2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JM109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三氧化二砷处理HepG2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109个白色克隆,进行菌落PCR分析,均得到200~1000bp插入片段。挑取含有插入片段的36个克隆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铁蛋白重链和轻链在三氧化二砷诱导的肝HepG2细胞正向消减cDNA文库中显著上调,共有8个阳性克隆子。结论 低剂量三氧化二砷刺激细胞后可诱导铁蛋白的表达上调,暗示铁蛋白在砷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无机砷(iAsⅢ)、单甲基胂酸(DMAⅤ)、二甲基胂酸(MMA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直接细胞计数法和噻唑蓝(MTT)还原法检测iAsⅢ、DMAⅤ、MMA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11~13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与对照组比较,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不同浓度的iAsⅢ、DMAⅤ、MMAⅢ诱导后,吸光度值均有改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P<0.05).0.5~5.0 μmol/L浓度的iAsⅢ、DMAⅤ、MMA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而10~15 μmol/L浓度的iAsⅢ、DMAⅤ 、MMAⅢ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毒性比较MMAⅢ>iAsⅢ> DMAⅤ.MMAⅢ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且峰值出现在0~1 μmol/L.结论 低浓度无机砷及其代谢产物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高浓度具有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亚砷酸钠对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金属硫蛋白(MT)基因表达的影响及MT表达与细胞存活率的相互关系.方法 无菌抽取健康人血液,分离出淋巴细胞,分别用0(对照)、2、5、10、15、30、60μmol/L亚砷酸钠作用于淋巴细胞,于24、48、72 h后,以四噻唑蓝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染毒72 h后采用RT-PCR法检测MT-1、MT-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2、5μmol/L染毒组细胞存活率[(115.50±11.80)%、(130.49±8.28)%]高于对照组[(100.00±0.00)%,P均<0.05];10、15、30、60μmol/L染毒组细胞存活率[(78.12±9.33)%、(71.62±10.82)%、(52.06±3.05)%、(40.98±5.41)%]随染毒剂量增高而逐渐降低,与对照组及2、5μmo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剂量亚砷酸钠作用72 h,对照组及2、5、10、15、30、60μmol/L染毒组MT-1基因表达(0.925±0.123、1.082±0.504、1.103±0.170、0.927±0.056、0.730±0.307、0.604±0.173、0.540±0.0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 μmol/L染毒组(1.503±0.212、1.557±0.377)与对照组(0.762±0.112)比较MT-2表达上调(P均<0.05),且较其他各组表达增加(P均<0.05),而10、15、30、60μmoL/L染毒组MT-2表达(0.814±0.139、0.679±0.201、0.607±0.229、0.533±0.102)呈下降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T-1、MT-2表达水平与细胞存活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55、0.909,P均<0.05).结论 10 μmol/L以上剂量的砷可能对淋巴细胞MT表达有抑制作用,而低剂量(2、5μmol/L)砷可能刺激淋巴细胞的MT-2表达上调,提高细胞MT水平,起到保护细胞、提高细胞存活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了解亚砷酸钠亚慢性染毒对小鼠不同脏器的毒性作用及砷在不同脏器中的蓄积情况.方法 采用亚慢性毒性实验方法.昆明种小鼠60 只,按体重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低剂量组(L)、中剂量组(M) 和高剂量组(H) 4组,每组15只,分别自由饮用蒸馏水及0.125 mg/kg、0.5 mg/kg 和2.0 mg/kg 的亚砷酸钠水溶液,连续染毒90 d,实验结束后光镜下对各组小鼠肝脏和肾脏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小鼠肝、肾组织砷含量.结果 不同剂量的亚砷酸钠能破坏小鼠肝、肾脏器的正常结构,肝脏和肾脏组织砷含量随着砷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 小鼠经不同剂量的亚砷酸钠染毒90 d后,可出现肝脏、肾脏等脏器损伤,推测砷在脏器的蓄积是造成损害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8.
目的 通过不同价态染砷大鼠尿液中砷形态含量及比例的分析,寻找不同价态砷代谢和转轨间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砷代谢产物与砷中毒作用机制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7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亚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70只大鼠分别经口摄入去离子水、亚砷酸钠和砷酸钠1个月后,采集各组大鼠尿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各组染砷大鼠尿液中砷形态的含量,并比较不同价态染砷组的构成比.结果 中剂量组,亚砷酸钠染毒大鼠尿液中iAs3+∶iAs5+∶DMA为36.1%∶3.0%∶60.8%;而砷酸钠染毒大鼠尿液中iAs3+∶iAs5+∶DMA为55.9%∶0.8%∶4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3,P<0.05).高、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价态无机砷的体内代谢和转轨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9.
DNA修复基因XPD多态性与地方性砷中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地方性砷中毒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包括正常对照99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92例。以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XPD基因Lys751Gln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和地方性砷中毒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中野生型XPD751Lys纯合子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携带XPD751Lys/Lys基因型比较,携带至少一个XPD751Gln等位基因的个体即Lys/Gln和Gin/Gin基因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值分别为1.59和8.56。结论:XPD基因Lys751Gln多态性和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有关,XPD751Gln等位基因可能是地方性砷中毒的风险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70.
非典型肺炎 (Atypical pneum onias,AP)是指一组具有类似肺炎临床表现、胸部 X线特征和对抗生素治疗有反应的肺炎。其临床特点为隐匿性起病 ,多为干性咳嗽 ,偶见咯血 ,肺部听诊较少阳性体征 ;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间质性浸润 ;其疾病过程通常较轻 ,患者很少因此而死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 ,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respiratory syndrom e,SARS) ,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起病急、传播快 ,病死率高达 3.5 %。 2 0 0 3年4月 1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 ,正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