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砷与金属硫蛋白和热休克蛋白关系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砷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致癌元素,虽然人们已从天然饮水及职业流行病学资料证实,砷可引起人类皮肤癌、肺癌、膀胱癌等多种肿瘤,但尚无被普遍认可的确切的致癌机制。现在,人们对砷的研究已深入到基因水平,而且已知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和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在金属元素代谢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综述就砷与MT、HSP的关系作如下讨论。1砷与全属硫蛋白(MT)1.1 MT的一般特性:MT家族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植物和动物体内,动物的MT基因属多基因类…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调查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不同地区重点人群的碘营养状况,为碘缺乏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新疆14个地区96个县(市、区)开展碘含量检测.每个调查点分别检测200名(8~10)岁儿童和100名孕妇的尿中碘化物(urinary iodine concetration,UIC)...  相似文献   
53.
目的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用无机砷及其代谢物进行染毒,观察染毒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从8例7~11岁的健康儿童志愿者中,取包皮组织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将无机砷及其代谢物作用于培养至第10代的人成纤维细胞后,通过四唑盐比色法、流式细胞仪观察无机砷及其代谢物能否诱导人成纤维细胞凋亡。结果四唑盐比色法证实,当无机砷及其代谢物为0~10μmol/L时,对人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凋亡不明显;而10~25μmol/L浓度时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对人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无机砷及其代谢物对人成纤维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而低浓度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有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对81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病例组)和对照组(88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自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地方性砷中毒患者血清Ib2、IL-8和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5),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而MDA水平增高(P〈0.05)。砷中毒患者IL-2、IL-8、TNF-α含量与SOD、GSH-Px活性呈负相关性,与MDA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地方性砷中毒患者血清IL-2、IL-8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而抗氧化能力低于对照组。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的IL-2、IL-8和TNF-α水平随抗氧化能力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尿中卟啉类化合物能否作为地方性砷中毒暴露性生物标志物并在实际工作中推广使用.方法:选择病区居民180人(男性93人,女性87人).邻近的非高砷区177人(男性88人,女性89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石墨炉直接进样-原子吸收法测定尿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进行测定尿中各类卟啉类化合物.结果:病区组与对照组尿中尿总卟啉、尿卟啉、总粪卟啉、粪卟啉Ⅰ、粪卟啉Ⅲ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组尿中的卟啉化合物含量有差异.结论:尚不能认为尿中卟啉类化合物可作为地方性砷中毒暴露性生物标志物予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通过亚慢性实验,探讨砷中毒的皮肤损害机理,研究砷对大鼠皮肤脂质过氧化(LP)水平的影响.方法:SPF级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低剂量组(L)、中剂量组(M)和高剂量组(H)4组,分别自由饮用蒸馏水、12.5 mg/L、25 mg/L和50 mg/L的亚砷酸钠水溶液,于3个月后取材,检测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随着染砷剂量的增加,低、中、高剂量组3种染毒模式于3个月后均引起皮肤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砷可引起大鼠皮肤组织发生脂质过氧化,脂质过氧化可能是砷致皮肤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7.
我国大陆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新疆奎屯垦区发现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以来.先后在内蒙古、山西、吉林、宁夏、青海、贵州等省(自治区)发现了地砷病病区.随后又在21世纪初期,通过全国调查及水源含砷量筛查.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砷化物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克隆砷相关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基因。方法 利用SMART方法构建cDNA文库,杂交筛选并克隆基因,生物信息学对克隆基因进行结构和功能的分析。6μmol/LNaAsO2处理人正常肝L—02细胞2h,抽提RNA做基因芯片杂交。结果 成功克隆一条新cDNA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7到456有一个完整的ORF,在编码起始区有典型的Kozak序列,编码14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核酸同源性比对发现与人类lp36.2—36.3染色体DNA序列同源性达98%,编码蛋白质同Alu亚家族SB序列同源性达85%。染砷细胞基因芯片杂交发现克隆基因表达增高。结论 克隆了人类砷相关基因,该基因编码蛋白质与Alu亚家族SB序列同源性高。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停止接触砷后砷对地方性砷中毒患心脏组织的长期影响,选择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尚未康复的慢性砷中毒患62例,同时以当地无饮用高砷水史,亦无砷中毒皮肤特征性病变的居民80人为对照组,详细询问受检的心血管病史并做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慢性砷中毒组与对照组在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和各项心电图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年龄的增长和性别的差异对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和心电图参数无直接影响,但慢性砷中毒组的心室肥厚,心肌纤维化,心肌缺血和陈旧性心肌梗塞等异常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砷对地方性砷中毒患的心脏组织有一定的远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0.
目的筛选并克隆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4A(NS4A)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明确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将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的HCV NS4A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肝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X—α-半乳糖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提取阳性酵母菌落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接种在氨苄青霉素-LB平板上,选择生长菌落,提取质粒酶切鉴定,测序并在GenBank中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出HCV NS4A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与肝文库配合后选出既能在四缺培养基又能在铺有X—α-半乳糖的四缺培养基上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22个,序列分析显示,筛选到的肝细胞蛋白编码基因参与细胞能量代谢、蛋白翻译合成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结论成功克隆出HCV NS4A蛋白在肝细胞内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NS4A蛋白的功能、阐明HCV致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