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目的:目前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置入角膜移植三联术中对人工晶体的选择在不断改进.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置入联合角膜移植三联术中置入着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体并评价其对视力的改善效果.方法:由第一作者以"着色人工晶体,穿透性角膜移植,白内障,联合术"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3/2007)中进行文献检索,语言设定为中文.以"PMMA intraocular lens,cataract extraction,corneal transplantation"为检索词,在Medline database(1974/2004)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语言设定为英文.选择主题内容与白内障及角膜移植三联术中着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体置入联系紧密的文章,排除Meta分析、与主题无关的文章及重复性研究.共纳入11篇文章,针对病例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作者结合上述文献利用着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体置入治疗外伤或各种眼病引起的角膜白斑合并白内障病例21例(21眼),随访时间10个月.92%患者着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体置入后裸眼视力比置入前提高,置入后2周视力在4.7以上有9例占42.9%,4.5以上有10例占47.6%,视力为4.0有2例占9.5%.置入后7~14 d,21眼角膜植片全为透明.置入后10个月植片完全透明16例,植片呈半透明3例,角膜重度混浊并需再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2例.结论:针对病例并结合文献得出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置入三联术中置入着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体,可以一次性解决眼前段屈光间质混浊.与传统联合术相比,三联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快速恢复术后视力,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2.
夏朝霞  吴艺  刘奕志 《眼科研究》2005,23(2):143-146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体外培养的不同阶段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昆明健康小鼠的晶状体前囊膜取出,做体外培养并传代。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bFGF在体外培养的不同阶段LECs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流式细胞法检测相应阶段LECs的细胞周期情况。结果bFGF蛋白在LECs的原代、传第1、2代中明显表达,在传第3、4代中表达较弱。这与流式细胞法检测的细胞周期中有丝分裂相所占比例相符。结论bFGF参与LECs的增殖分化过程;并随着传代的递增,其促LECs增殖作用减弱,提示它与临床儿童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3.
高敏  吴艺  高守君  郝丽琴 《重庆医学》2021,50(5):762-766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微RNA-30a(miR-30a)、miR-101a表达及其与心肌重构和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HF患者128例为CHF组,参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Ⅱ级(n=41)、Ⅲ级(n=50)、Ⅳ级(n=37),另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血清miR-30a、miR-101a mRNA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受试者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重构指数(LVRI),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30a、miR-101a mRNA水平与CHF患者CO、LVEF、LVPW、LVEDD、LAD、LVMI、LVRI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F组患者血清miR-30a mR-NA水平、LVPW、LVEDD、LAD、LVMI升高(均P<0.05),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逐渐升高,miR-101a mR-NA水平、CO、LVEF、LVRI降低(均P<0.05),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逐渐降低.CHF患者中,血清miR-30a mRNA与miR-101a mRNA呈负相关;miR-30a mRNA与CO、LVEF、LVRI呈负相关,与LVPW、LAD、LV-MI呈正相关(均P<0.05);miR-101a mRNA水平与CO、LVEF、LVRI呈正相关,与LVPW、LAD、LVMI呈负相关(均P<0.05),血清miR-30a mRNA、miR-101a mRNA水平与LVEDD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miR-30a、miR-101a水平随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增加分别升高和降低,与心肌重构和心功能密切相关,对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4.
目的:目前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置入角膜移植三联术中对人工晶体的选择在不断改进。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置入联合角膜移植三联术中置入着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体并评价其对视力的改善效果。 方法:由第一作者以“着色人工晶体,穿透性角膜移植,白内障,联合术”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3/2007)中进行文献检索,语言设定为中文。以“PMMA intraocular lens,cataract extraction,corneal transplantation”为检索词,在Medline database(1974/2004)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语言设定为英文。选择主题内容与白内障及角膜移植三联术中着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体置入联系紧密的文章,排除Meta分析、与主题无关的文章及重复性研究。共纳入11篇文章,针对病例进一步归纳总结。 结果:作者结合上述文献利用着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体置入治疗外伤或各种眼病引起的角膜白斑合并白内障病例21例(21眼),随访时间10个月。92%患者着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体置入后裸眼视力比置入前提高,置入后2周视力在4.7以上有9例占42.9%,4.5以上有10例占47.6%,视力为4.0有2例占9.5%。置入后7~14 d,21眼角膜植片全为透明。置入后10个月植片完全透明16例,植片呈半透明3例,角膜重度混浊并需再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2例。 结论:针对病例并结合文献得出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置入三联术中置入着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体,可以一次性解决眼前段屈光间质混浊。与传统联合术相比,三联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快速恢复术后视力,安全性高。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着色人工晶体;穿透性角膜移植;白内障;联合术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3.038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逆向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取76例82眼翼状胬肉患者,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逆向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术后角膜愈合情况,羊膜移植片存活、胬内复发率等指标.结果:76例82眼复发4眼,复发率为4.8%,术后不适症状轻,持续时间短,角膜创面修复时间短.结论逆向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低,角膜创面修复快,有效阻止异常组织及新生血管长入角膜,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对翼状胬内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转移术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对于在2009年至2010年在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转移手术的52眼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在术中均能配合手术治疗,术后经过6~12个月观察,均未见胬肉复发.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胬肉切除病人术中的配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胬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