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比较国产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CTZ)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HCTZ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老年ISH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替米沙坦40 mg联合HCTZ 12.5 mg口服,qd,降压不达标替米沙坦增加至80mg qd;对照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联合HCTZ 12.5 mg口服,qd,降压不达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增加至5 mg,qd,疗程均为14周。结果①显效:试验组40例,对照组24例;有效:试验组20例,对照组24例;无效:试验组6例,对照组12例;达目标血压的例数:试验组54例,对照组48例;总有效率:试验组90%,对照组80%。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用药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用药后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HCTZ降压疗效优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并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HCV影响糖、脂代谢机制奠定研究基础.方法 扩增人胰腺cDNA文库并经纯化鉴定后,将文库质粒转化酵母菌株Y 187.诱饵质粒pGBKT7-core转化酵母菌株AH109,在色氨酸缺陷型培养基(SD/-Trp)上筛选阳性菌落.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将阳性重组AH109菌株与重组酵母菌株Y187进行配合,在四缺培养基(SD/-Trp/-Leu/-His/-Ade)和铺有X-α-gal的四缺培养基上进行筛选,提取蓝色酵母菌落质粒,电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后再提取质粒测序,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结果 筛选出11种与HCV核心蛋白相结合的蛋白基因,包括胰凝乳蛋白酶原B1前体、羧肽酶A1,胰蛋白酶原2、胰凝乳蛋白C、胰蛋白酶1,羧肽酶B1、驱动蛋白家族3B、胰蛋白酶2,线粒体蛋白基因、弹性蛋白酶3A,辅脂肪酶.结论 在筛选出的HCV核心蛋白结合的人胰腺细胞蛋白基因中,部分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改良STARR术)治疗直肠黏膜外脱垂的手术体会。方法33例直肠黏膜外脱垂患者均采用改良STARR术,进行临床观察1~3年。结果本组33例患者治愈率100%,复发率0,疗效满意。结论改良STARR术治疗直肠黏膜外脱垂治愈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4.
陈卫东  王剑峰 《光明中医》2014,(6):1289-1290
鼻中嗅觉异常常见于鼻腔疾病,但也可见于其他疾病,肺开窍于鼻,故其治疗多从肺入手,但癌瘤伴发嗅觉异常则属全身病变的局部现象,需认真辨病辨证施治,现将笔者从肝肾论治的肿瘤患者伴嗅觉异常现象者治验3则,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5.
腰椎骨折脱位后马尾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效果,对三例骨折脱位马尾神经损伤全瘫的患者手术整复骨折脱位后吻合马尾神经.观察马尾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腰椎骨折脱位马尾神经损伤修复后,大腿肌肉有所恢复,小腿肌肉没有恢复,感觉无任何恢复,为提高马尾神经功能的恢复,腰椎骨折脱位后马尾神经的损伤应给予修复,马尾神经吻合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pk刀电凝与缝合止血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按止血方法分为pk刀电凝止血50例(A组)和缝合止血50例(B组)。两组均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在月经第2~5天抽血检测E2、FSH、LH,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两组病例术后与术前均未出现无明显的月经改变及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未见E2下降和FSH、LH增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创面采用pk刀电凝止血与镜下缝合对卵巢功能的损害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38.
【】 目的:探讨改良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行改良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 11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 结果: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无或轻度残疾者61例(54.5%),中度残疾者31例(27.7%),重度残疾者11例(9.8%),植物状态3例(2.7%),死亡6例(5.3%)。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9.
医学院校应把握当前各界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形势,通过运用网络新媒体阵地、发掘医学人文特色、密切结合实践教学、建立诚信评价体系等,创新医学生诚信教育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提升诚信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s, NK)细胞是淋巴细胞的重要组成,属于固有免疫的一部分。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过程中,NK细胞既发挥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同时又可引起肝组织损伤。对于NK细胞在HBV感染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方法该研究比较了49例慢性HBV感染免疫清除期(immune clearance phase,IC)、32例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30例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 phase,IT)患者及13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 HC)的外周血NK细胞、CD56bright群、CD56dim群和NK细胞表面受体IFNAR2、NKp46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因子IL-10、TGFβ1、IFNα2、IFNγ的含量,并分析了它们与ALT、HBV DNA的关系。结果IC和AHB组CD3-CD56+NK细胞频数降低,主要发挥细胞毒作用的CD56dim群的频数也减少,而主要分泌IFNγ的CD56bright群却升高。不一致的,外周血IFNγ含量却没有相应升高,相反,还明显降低。与HC组比,在IT组并没有发现NK细胞及其亚群频数的明显改变。可抑制NK细胞产生IFN-γ的IL-10在IC和AHB组升高,同样升高的还有另一种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IC组IFNα2分泌增加而且NK细胞IFNAR2的表达上调。IT组虽然NK细胞IFNAR2表达上调,但是外周血IFNα2分泌量明显不足。AHB组IFNα2分泌水平和健康对照相近。ALT与HBV DNA在IC患者呈负相关,在AHB组呈正相关。IC组HBV DNA含量与IFNAR2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NK细胞在免疫清除期患者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受到抑制,这种抑制可能有助于减轻肝脏损伤。在免疫清除期患者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的细胞毒性功能被保存,但分泌细胞因子能力受损。免疫耐受期患者可能是IFNα2分泌不足,不能有效的激活NK细胞,导致HBV长期存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的清除可能依赖非IFNα2途径。ALT可作为评估免疫清除期患者免疫清除HBV水平的指标。急性HBV感染时,病毒的快速扩增可能是导致肝脏损伤的机制。另外,在免疫激活时,HBV可能刺激NK细胞上IFNAR2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