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1.
32.
33.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们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植物人状态、持续植物状态的患者进行促醒治疗和研究。特别是近6年来,随着植物状态患者的增加,我们对118例各种原因造成的植物状态和持续植物状态的患者进行了促醒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收到较好的效果,取得了一些经验。试图为植物状态和持续植物状态的治疗开辟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34.
迁延性昏迷是指患者伤后长期处于昏迷状态(持续3个月以上),失去对外界的正常反应,可表现为去皮质综合征、无动性缄默症或植物生存状态。由于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昏迷状态,更有人称之为“寻求命名综合征”。国内外有报告表明,多巴胺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是迁延性植物状态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迁延性昏迷患者的脑脊液中多巴胺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尚未见详细报告。  相似文献   
35.
本文报告我科自 1990年至 1999年急性外伤后脑衰竭病人13 6例 ,均行开颅手术治疗 ,旨在探讨手术效果与预后。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76例 ,女 60例 ,年龄 8~ 73岁 ,平均 41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 80例 (5 8 8% ) ,坠落伤 2 1例 (15 4% ) ,钝器伤 14例 (10 3 % ) ,锐器伤 9例 (6 6% ) ,火器伤 7例 (5 1% ) ,其它 5例 (3 7% )。本组病例均有昏迷。1 2 瞳孔变化 一侧瞳孔散大 60例 ,死亡 8例 ;双侧瞳孔散大44例 ,死亡 3 2例 (静注甘露醇后一侧瞳孔缩小 12例 ,死亡 4例 ) ;无瞳孔散大 3 2例 ,死亡 1例。1 3 GCS评分  3~ …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H19在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tliforme,GBM)中的表达及其对U87-GBM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qPCR)检测H19在GBM表达;CCK-8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U87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U87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侵袭小室(transwell)检测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P53表达。结果 H19在GBM中高表达,上调H19促进GBM的增殖、侵袭、迁移;抑制凋亡;增加了细胞周期S期比例;抑制了P53的表达。结论 H19促进GBM的致癌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于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8例行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采用胞磷胆碱钠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5.71%相较于对照组61.22%明显更优,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1.52±5.23)相较于对照组(17.31±6.69)明显更优,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具有降低脑组织受到继发性损伤的功效,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9.
回顾分析33例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损伤机制与救治视神经损伤的最佳时机.认为早期诊断与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是提高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入视神经损伤(ONI)的SD大鼠玻璃体下腔后在视网膜内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情况,为进一步探索NSC移植治疗视神经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NSC,其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分析BDNF含量。取34只SD大鼠,其中4只作为正常对照,另外30只制作成右眼ONI模型并随机等分为N组和P组。ONI术后随即向N组大鼠右眼玻璃体下腔注入定量NSC,P组注入等量PBS,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正常大鼠视网膜及N组、P组大鼠术后第3天、1周、2周、3周、4周时视网膜BDNFmRNA的表达水平,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视网膜内可见BDNF表达;N组与P组大鼠视网膜内表达BDNF的量除第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时间段N组均高于P组。结论NSC能促使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高表达BDNF,NSC移植治疗视神经损伤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