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9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46篇 |
药学 | 2篇 |
肿瘤学 | 46篇 |
出版年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52例蝶骨嵴脑膜瘤的DSA分析及术前栓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蝶骨嵴脑膜瘤血液供应的特点及其术前栓塞对手术切除的意义.方法52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中,发生于右侧者31例,左侧者21例;52例患者全部行DSA造影,30例患者行颈外系统供血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后5~7 d行手术切除.结果 (1)脑膜瘤的占位改变可导致邻近周围脑血管的异常改变.(2)52例患者中,单纯由颈外动脉系统分支供血的有11例,颈外动脉分支和颈内动脉分支双重供血的29例,单纯由颈内动脉系统供血的12例.(3)30例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患者中,25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5例采用丝线栓塞.栓塞的颈外供血动脉主要为脑膜中动脉18例,脑膜中动脉与脑膜副动脉同时被栓塞者10例.栓塞后肿瘤染色明显减轻者20例,染色消失者5例,肿瘤染色减轻不明显者5例.(4)栓塞后行手术切除的30例患者中,24例被完整切除,而未行栓塞的22例患者中,仅10例被全切除,二者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3.86,P<0.05).结论蝶骨嵴脑膜瘤的术前造影和栓塞有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42.
动脉栓塞化疗与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栓塞化疗(TACE)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68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1)TACE与HIFU联合组38例,在TACE治疗后2~3周,接受HIFU治疗;(2)单纯TACE组30例.肿瘤最大径5.0~14.5 cm,平均(9.3±3.2)cm,总计88个瘤块,多发病灶者选其中最大径肿瘤为观察目标.两组病例的平均年龄、病灶大小、肿瘤TNM分期以及肝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3±7)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AFP)、肿瘤影像学(CT或MRI或PET)等变化,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估治疗后肿瘤凝固性坏死、肿瘤大小、局部复发率和生存预后.结果 TACE与HIFU联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0.6%(29/32).TACE与HIFU联合组的肿瘤坏死率为73.7%,肿瘤缩小率为68.4%,单纯TACE组分别为26.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1%、33.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明显高于TACE组(10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与HIFU联合治疗大肝癌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ACE,可提高肿瘤坏死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头颈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pPNET的CT和MRI表现,6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8例中,颌面部2例,左下颌骨旁、左外耳道、左上颌窦、左颈动脉鞘区、右颞下窝、左腮腺各1例。6例CT扫描病例中,4例表现为边界不清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3例伴坏死、囊变。2例边界清,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均匀强化2例。6例CT扫描病例均未见钙化。右颌面部病灶造成相邻骨质吸收,左上颌窦、左下颌骨旁病灶破坏相邻骨质。右颞下窝、左腮腺肿瘤在MRI 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结论】头颈部pPNET的CT和MRI表现缺乏特异性征象,CT和MRI检查可显示肿瘤的范围、发现远处转移。对确定肿瘤的可切除性及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后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输注治疗对小肝癌的疗效.评价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后患者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 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本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43例,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TACE联合RFA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21例,均完成4次以上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每次回输CIK细胞的数量为(1.1~1.5)×1010m,检测研究组患者在CIK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的变化;对照组患者22例,未行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两组患者均每1~2个月评价肿瘤情况.结果 (1)对照组治疗后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为9.1%、22.3%和27.3%;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5%、81.8%和68.2%.研究组第1、2和3年的肝内累积复发率分别是9.5%、14.3%和19.0%;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2%、85.7%和76.2%.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8).(2)研究组CI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显示CD3+、CD4+、CD56+(NK)效应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P<0.05),CD8+和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下降(P<0.05).结论 TACE序贯联合RFA和CIK细胞过继免疫细胞治疗小肝癌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水平,可能对降低肿瘤复发,延长小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6.
47.
颅内动脉瘤的MRI、MRA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运用MRI、MRA及DSA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分别探讨它们对治疗的价值。方法 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同时行MRI、MRA和DSA检查,探讨它们各自对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腔内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 21个动脉瘤中,MRI、DSA、MRA显示瘤腔内血栓分别为8、3、3个,DSA、MRA显示瘤预分别为18、17个。结论 MRI对动脉瘤腔内血栓的显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DSA、MR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以及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相似文献
48.
目的:构建含EB病毒Cp启动子的CDglyTK双自杀基因靶向腺病毒载体 Ad-Cp-CDglyTK,探讨Cp启动子能否特异性调控自杀基因在转染鼻咽癌细胞中表达及靶向性治疗鼻咽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DC316穿梭质粒系统,高保真PCR扩增tk、 cd、 Cp等基因序列,采用定向克隆方法构建含Cp启动子的双自杀基因pDC316-CP-CDglyTK重组质粒,经DNA测序、酶切法鉴定所构建质粒,在293细胞中进行重组腺病毒Ad-Cp-CDglyTK包装、扩增、纯化与病毒滴度测定,体外转染鼻咽癌细胞株CNE1与正常鼻咽NP69细胞株,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CDglyTK基因的表达,MTT法观察Ad-Cp-CDglyTK/GCV+5-FC系统对CNE1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 经DNA测序、限制性酶切法分析显示pDC316-Cp-CDglyTK含完整正确的tk、cd、Cp基因序列,在293细胞中包装扩增后病毒滴度为5.6×1012 TCID50/L,体外转染鼻咽癌CNE1细胞株与正常鼻咽NP69细胞株后,采用RT-PCR法从CNE1细胞株总RNA中扩出Cp片段,而NP69细胞株未检测到相应基因mRNA表达,MTT结果显示经前体药物处理转染后CNE1细胞株与NP69细胞株,5-FC+GCV联合用药较单一前体药物对CNE1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P<0.05),联合用药对NP69细胞株未见明显杀伤作用。结论: Cp启动子可以特异性调控CDglyTK融合自杀基因在鼻咽癌细胞株(CNE1)中表达,融合自杀基因/前药系统较单一基因对鼻咽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膈顶部小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膈顶部小肝癌患者43例,共计67个病灶(直径≤3.0 cm病灶52个,直径3.1~5.0 cm病灶15个)在CT导向下行RFA术.结果 病灶完全坏死率为92.5%(62/67),其中直径≤3 cm的病灶完全坏死率94.2%(49/52),直径>3 cm的病灶坏死率86.7%(13/1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并发症多为术后疼痛、胸闷、患侧胸腔积液、气胸、肝包膜下出血和呃逆等.结论 膈顶部小肝癌行RFA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0.
CT导向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 总被引:91,自引:3,他引:91
目的 评价CT导向下12 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肺转移瘤患者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35~ 73岁 ,中位年龄 5 6 2岁 ,其中肝癌肺转移 10例 ,直肠癌肺转移 6例 ,乳腺癌肺转移 2例。 18例病灶数为 6 8个 ,平均每人 3 8个病灶 ,病灶平均直径为 2 5cm。在CT导向下将12 5I粒子植入肺转移瘤灶内 ,采用治疗计划系统 (TPS)计算布源 ;对残留厚度≤ 1 0cm的肿瘤选择平面植入方法 ,采用 18 5~ 2 9 6MBq活度的12 5I粒子相隔 1 0~ 1 5cm平面播植 ,12 5I在 1 7cm内具有杀灭肿瘤的作用。结果 18例 6 8个病灶 ,完全缓解 (CR) 36个 ;部分缓解 (PR) 17个 ;无变化 (NC) 10个 ;进展 (PD) 5个。总有效率 77 9%。术中肺内有少量渗出 ;2例出现气胸 ,肺压缩均在 30 %以内 ,经保守治疗好转 ;术后 1周痰中带血 15例。 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生粒子移位 2例 (肺内 ) ;白细胞下降 2例 ,程度较轻 ,计数均在 3× 10 9/L以上。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部转移瘤临床疗效好 ,创伤小 ,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