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危险因素与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特征和诱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耐药性,从而对医院真菌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控制。方法对医院2007年9月-2010年6月送检的489份患者痰液、胸腹水、尿液、粪便及血液等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489例患者共检查出真菌72株,阳性率为14.72%,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占70.83%,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3.89%;恶性肿瘤放化疗、抗菌药物的滥用,激素及侵入性操作等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真菌对所试药物伊曲康唑(ITC)、两性霉素B(AMB)、制霉菌素(NYS)、酮康唑(KET)、益康唑(ECO)、咪康唑(MIC)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是ECO和KET,耐药率高达23.61%和26.39%,NYS和MIC的耐药率>12.00%。结论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防止滥用,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掌握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引起感染的真菌及耐药性,可以指导临床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PICC-RI)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方法 对自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并留置PICC导管的258例老年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ICC-RI的发生情况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内容包括年龄(以70岁为界分组)、性别、季节(春秋/夏冬)、穿刺方式(直接/赛丁格穿刺)、留置时间(以7 d为界)、导管移动(有/无)、并发症(是/否)、周期性导管维护(有/无)、免疫功能(正常/低下)等因素,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共有31例患者出现术后PICC-RI,感染率为12.0%,分离出2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6株(57.1%),革兰阳性菌11株(39.3%),真菌1株(3.6%);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导管移动、并发症、导管维护、穿刺方式、留置时间、季节、免疫功能等发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夏冬季节、直接穿刺、有并发症、留置时间超过7 d、无周期性导管维护、免疫功能低下等危险因素可引起老年肿瘤患者PICC-RI发生,将以上因素进行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夏冬季节、有导管移动、留置时间超过7 d、无周期性导管维护、免疫功能低下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RI发生最主要的因素,同时感染发生同样和留置时间超过7 d、有导管移动、冬夏置管、无周期性导管维护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观察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和TNF-α,观察胰、肝、肺、肾的病理变化及胰腺细胞培养液中淀粉酶和PLA_2化。结果:在坏死性胰腺炎和水肿性胰腺炎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2和TNF-α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水肿性和坏死性胰腺炎的胰组织中4种细胞因子都高于正常胰腺组(P<0.01),但两者之间未见明显差别。水肿性胰腺炎分离培养的胰腺细胞上清液中测出IL-6和TNF-α都高于正常胰腺组。结论:急性胰腺炎症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发病机理,其在体内放大作用造成胰腺本身在内的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而且细胞因子的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5.
消化系病术后经空肠造瘘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5月~1994年12月共收治因消化系疾病而做治疗性手术同时做空肠造瘘置管术,术后滴注要素饮食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43例,观察代谢效应和并发症,结果发现经营养支持后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值均升高,负氮平衡得到纠正,伤口Ⅰ期愈合,血清淀粉酶值在正常范围,腹泻、腹胀的发生率6.9%,恶心为4.6%,但经调整滴速及浓度后,症状可以控制,病人能够接受.认为消化系疾病术后胃及十二指肠功能受到创伤的患者,经空肠造瘘置管滴注要素饮食是实施早期经肠营养值得推荐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26.
外科患者术后血磷浓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用钼兰显色法检测257例外科术后重症监护患者的血磷浓度。结果有136例血磷浓度〈0.8mmol/L,称为低磷血症,发生率为52.9%。低磷血症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原发疾病以及术后静脉输流高渗葡萄糖溶液有关,同时可合并低血钙、低血钠、低血钾等。并且与脏器功能的受损或衰竭有关。本组40例死亡患者中,低磷血症的有31例。作者认为为提高外科危重患者的治疗愈率,低磷血症的及时诊和积极预防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环  相似文献   
27.
随着B型超声扫描的广泛应用,胆囊息肉的病例越来越多,其中90%以上为胆固醇性胆囊息肉,国内外对胆囊胆固醇息肉的大体外观和光镜表现有较多的研究,但对其超微结构的观察尚报道不多。本文观察了6例胆固醇息肉的超微结构表现,以进一步了解胆固醇性息肉与胆固醇沉着症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防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其治疗策略.方法经胰胆管逆行注射35g/L牛磺胆酸钠2.5mL/kg建立鼠ANP模型.测定血清IL-8,IL-6,TNFα,淀粉酶、内毒素和清蛋白.胰腺、肝、心、肺和肾病理观察及细胞超微结构观察,TNFαmRNA分子转录水平的RT-PCR分析及TNFα的免疫组化原位观察,探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治疗作用.结果ANP的发生和发展伴有炎性递质的明显升高,与ANP和MODS的发展呈正相关.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对抑制炎性递质的释放和TNFarnRNA过度表达有协同作用,同时亦表明肝脏在ANP中对预防宿主多器官衰竭有重要作用结论TNFαmRNA的高度表达在ANP的进展中至关重要,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的联合治疗时防治ANP的MODS的发生和防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Az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肺脏病理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6~8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COPD组)和治疗组1(COPD+Azi25 mg)、治疗组2(COPD+Azi 50 mg)、治疗组3(COPD+Azi 100 mg)5组。通过烟熏联合气管内滴入脂多糖的方法诱导建立大鼠COPD模型。治疗组于烟熏前30 min给予对应浓度的阿奇霉素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4周。测定右肺湿重/干重比值(W/D);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及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裂解形式的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的蛋白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 κB(NF κB)p65和NF -B抑制蛋白(IkBα)的mRNA及蛋白表水平;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和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阿奇霉素治疗能降低W/D比值(P<0.05);减轻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下调Caspase 3、MMP-9蛋白表达(P<0.05);降低TNF、IL-1β和IL-6含量(P<0.05);增加SOD和GSH Px活性,降低MDA表达(P<0.05);同时抑制TLR4、NF -B p65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P<0.05)。 结论 阿奇霉素能改善慢阻肺模型大鼠肺脏组织形态和纤维化,并抑制其氧化应激,这与抑制TLR4/NF -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S100β水平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姜黄素处理组,每组24只。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CAO)2 h诱导建立暂时性局部脑缺血模型,姜黄素处理组大鼠术前连续3 d给予腹腔注射姜黄素溶液,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和72 h采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O和 S100β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处理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流24和72 h时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和72 h时脑组织中NO和S100β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处理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和72 h时脑组织中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缺血再灌注72 h时脑组织S100β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能明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降低脑组织中NO和S100β水平,提示脑组织中NO和S100β水平降低可能与姜黄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