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41.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 MRI)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无创性脑研究工具,其信号分析技术的进展会促进f MRI在临床的应用,本综述对静息状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信号分析技术现状及应用进展进行总结和评论。基于脑局部自身的信号性质的分析方法有局部一致性分析、振幅分析,基于描述全脑各脑区间的功能关系的分析方法主要有5种:基于种子区的功能连接、独立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模式识别、图论。本综述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价值做了归纳、总结,提示f MRI的技术发展对脑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对比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DTS)与数字X射线摄影(DR)、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在骨骼系统影像学诊断中X射线辐射剂量的差异,分析3种检查方法在骨骼系统影像学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间在本院同时行DR、DTS、CT骨骼系统检查的100名患者资料,对比DR、DTS、CT之间的X射线辐射剂量,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由2名专家评价3种检查方法的图像,对评价结果进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结果 DR、DTS、CT组的吸收剂量与有效剂量平均值分别为[(1.9±1.8)mGy、(0.03±0.03) mSv)]、[(3.5±1.5)mGy、(0.05±0.02) mSv)]、[(397.7±106.0)mGy·cm、(5.60±1.50) mSv].3种检查方法的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7、1377,P<0.05).采用LSD检验分析CT与DR、DTS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阅片者A、B对DR、DTS、CT检出病灶可信度评价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0.035、0.966±0.018、0.974±0.015和0.852±0.038、0.951±0.021、0.959±0.019,对其进行Z检验,DR与DT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与C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DR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833,P<0.05).结论 DTS的辐射剂量只有CT的1%左右,其在骨骼系统的图像质量可以与CT相当.如有DR检查诊断不明确或有疑似病变的患者,推荐首选DTS进一步检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颞骨区重建技术在颞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8例头颅CT诊断为可疑颞骨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利用头颅CT的原始数据通过改变兴趣区(ROI)大小、层厚、层间距及图像算法等对颞骨区进行放大重建,总结分析头颅CT颞骨区重建在颞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利用头颅CT原始数据对颞骨区进行放大重建能清晰显示颞骨各主要组成结构。其中17例明确诊断颞骨骨折,8例未见骨折,3例为可疑骨折。结论:利用头颅CT原始数据对颞骨区放大重建可对CT图像进行优化,提高颞骨区图像质量;可为颞骨骨折诊断提供更多信息而避免患者二次扫描,以减少对人体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宫颈癌中AQP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术前行动脉化疗栓塞的宫颈癌标本16例为实验组,术前未行动脉栓塞的宫颈癌标本14例为对照组,分别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AQP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QP1mRNA在介入治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均有表达,AQP1mRNA在行介入治疗的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P<0.01)。AQP1表达于宫颈癌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胞膜及胞浆染色。介入治疗后,宫颈癌组织中AQP1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介入治疗可以降低AQP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抑制宫颈癌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新定义临床应用的特点。方法对71例按老标准诊断为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用2009年美国心脏协会及美国卒中协会修订的TIA定义进行重新诊断,并对诊断为TIA和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按新定义的标准诊断为TIA 49例(69.0%),诊断为脑梗死22例(31.0%)。两组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IA组发作表现为单侧肢体无力、心房纤颤,头颅CT示皮质下缺血或白质疏松,心电图异常,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示血管异常的比率显著低于脑梗死组(P<0.05~0.01)。结论 TIA新定义诊断不再强调发作持续时间。对TIA表现为单侧肢体无力或有头颅CT、心电图及颈部血管异常的患者要考虑脑梗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胸部宝石CT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结合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常规胸部CT检查发现肺结节的患者采用宝石能谱CT行两次扫描。第1次扫描采用单纯ATCM技术,第2次扫描采用ATCM技术结合50%ASIR重建。噪声指数根据体重指数(BMI)确定,第1次扫描(纯ATCM组):BMI≤22 kg/m2、噪声指数为14,BMI>22kg/m2、噪声指数为20;第2次扫描(ATCM结合ASIR组):BMI≤22?kg/m2、噪声指数为20,BMI>22?kg/m2、噪声指数为26。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图像质量和图像噪声进行主观评分(5分制),并采用Kappa检验观察不同医师间评定结果的一致性。记录两组的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比较两次扫描肺结节的检出率,分析两次扫描影像显示结节的数目和大小。结果 ATCM结合ASIR组CTDIvol为(1.60±0.45)mGy,单纯ATCM组CTDIvol为(4.26±0.41)mGy,结合ASIR技术可以降低约62%的剂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1,P<0.05)。单纯ATCM组,2名医师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0±0.48)分和(4.35±0.27)分,Kappa=0.862,P<0.01;ATCM结合ASIR组,2名医师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96±0.36)分和(4.82±0.45)分,Kappa=0.795,P<0.01。单纯ATCM组,2名医师的图像噪声评分分别为(4.18±0.52)分和(3.90±0.42)分,Kappa=0.648,P<0.01;ATCM结合ASIR组,2名医师的图像噪声评分分别为(4.42±0.43)分和(4.41±0.26)分,Kappa=0.788,P<0.01。所有图像质量评分均达到满足影像诊断的要求。两种扫描方案扫描检出肺结节的数目相等,且肺结节的直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扫描可提升噪声指数,并且应用ASIR技术获得的图像能够保证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并进一步减少辐射剂量,更适合对肺结节进行筛查、初步诊断和随访。  相似文献   
147.
148.
149.
目的 观察并比较临床上常用的四类X线造影剂对肺阻力动脉张力的影响。方法 取内径为0.3-0.6毫米的大鼠肺小动脉,通过自动血管Myograph仪连续地记录血管条张力,观察10、20、40、80、150或200mgI/ml等浓度的四种不同类型X线造影剂(泛影葡胺、低渗显影葡胺、优维显、伊索显)及甘露醇渗管压对溶液对肺阻力动态张力的影响。结果 所有四种造影剂均引起肺阻力动脉血管条的双相性张力改变,包括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探讨基于机器学习的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对肝转移性腺癌来源预测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17例肝转移瘤患者的增强CT图像及临床影像资料,其中153例非胃肠道来源腺癌(25例乳腺腺癌,128例肺腺癌)和164例胃肠道来源腺癌(95例结直肠腺癌,41例胃腺癌,28例胰腺腺癌)。在增强CT三期图像中分别分割肿瘤体积。使用联影科研平台(uA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ASSO)进行特征筛选。结合年龄及性别构建支持向量机分类器预测模型。两位影像医师根据影像特征进行预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类模型效能,Delong检验对比模型诊断效能。决策曲线分析(DCA)探索模型临床应用价值,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精度。结果 经LASSO算法从三期图像中共获得6个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738,结合年龄及性别建立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值、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达到0.833、0.740、0.804和0.771。两位影像医师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643和0.664。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诊断效能高于两位影像医师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