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彩超诊断心脏右心室双出口15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右心室双出口是主动脉和肺动脉全部或一根全部,另一根50%以上发自右心室,发病率较低,占整个先天性心脏病的1%,它是由于胚胎期园锥及血管旋转不充分或失败,造成两根大血管保持在原始状态,共同与右心室相连而形成。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FTS)在青年与老年胃癌患者中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采用快速康复策略的胃癌患者,分析比较青年与老年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以及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与合并疾病以及麻醉评分上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其他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术后康复过程中首次排气、排便与进食时间、术后尿管的拔出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住院花费老年组略高于青年组,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与青年组在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漏、肺炎、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肠梗阻的发生上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老年组再次入院率较青年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青年胃癌患者相比,年龄≥60岁的老年胃癌患者在快速康复策略实施过程中具有相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
付秀婷  吴明君  刘姿薇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384-1385
目的探讨超声对儿童期美克尔憩室(MD)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MD病例92例,包括一般情况、病史、术中所见、病理结果,MD并发症超声检查要点、声像图特征。结果 MD并发血便39例,憩室炎24例,肠梗阻15例,憩室穿孔14例,超声检出MD并发血便34例、憩室炎19例、肠梗阻8例、憩室穿孔7例,检出率分别为87.2%、79.2%、53.3%、50.0%。MD超声声像图为右下腹或脐周肠系膜对侧缘指状或囊袋样突起,位置固定,无明显蠕动,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与正常肠腔相通,憩室壁似肠壁回声,黏膜层回声增强、稍厚。结论 MD声像图有特征性表现,超声是MD并发出血、憩室炎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4.
超声诊断新生儿肾上腺出血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简介例1 男,3天。因黄疸贫血入院。查体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腹部可触及可浮性肿物,患儿一般状态差,反应低下。超声检查所见:左右侧肾上腺区域分别可见52cm×36cm,15cm×10cm无回声区,边界欠规整,形态近似椭圆形。患儿38天复查右侧原病灶消失;左侧病灶缩小仍可见21cm×20cm无回声区,其内可见散在强回声光点,边界不规整。3个月后复查左侧亦恢复正常。例2  男,7天。足月自然分娩,羊水清,无脐带绕颈,生后窒息1min,以周身黄染拒乳伴抽搐为主入院。超声检查所见:右肾上腺区域可见43cm×31cm无回声团块,呈椭圆形,边界…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应用小儿超声心动学新的切面技术诊断右室异常肌束,避免有创方法检查,提高外科手术质量.方法应用常规切面与新切面技术分别对56例右室异常肌束的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切面检出9例真性右室异常肌束,0例潜在右室异常肌束,新切面技术检出15例真性右室异常肌束,41例潜在右室异常肌束.结论新切面技术应用能够提高右室异常肌束的检出率,指导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7.
1 资料。患儿,女,11个月,发育迟缓,呼吸困难,哭闹时口周青紫,心前区隆起.听诊:于胸骨左缘下部及剑突附近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提示:电轴右偏,心房增大,右室肥厚.X线:肺野血流增多,右房、右室增大,右上心缘突出.  相似文献   
28.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本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由于本病常合并冠状动脉瘤等冠状动脉病变几率较高 ,易造成心肌梗死突然死亡。本文旨在探讨动态超声图检查的价值 ,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减少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38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2 4例 ,女 14例 ,年龄 15个月~ 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热型不规则 ,一般静脉滴注抗炎、抗病毒无缓解 ,手足硬性肿胀、脱皮、杨梅舌、唇裂、咽充血、扁桃体肿大等。设备采用美国HP10 0 0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5…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超声对儿童大网膜扭转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来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就诊的11例大网膜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超声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总结其超声诊断特点,分析漏诊原因。 结果11例患儿中,右上腹大网膜扭转7例,右中腹大网膜扭转1例,右下腹大网膜扭转1例,中上腹大网膜扭转1例,左上腹大网膜扭转1例。术前超声正确诊断10例(90.9%),漏诊1例(9.1%)。超声的特征性表现为局部大网膜增厚,回声增强,多位于右上腹,整体形态呈三角形或纺锤形,增厚网膜头侧可探及旋涡状略低回声团块。10例确诊病例均经手术证实为大网膜扭转。漏诊病例首诊超声提示大网膜炎性改变,最终经手术证实为大网膜扭转合并梗死。 结论超声诊断儿童大网膜扭转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术前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0.
目的从小儿阑尾炎的超声间接征象着手,将小儿阑尾炎的超声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相结合,提高超声诊断小儿阑尾炎的准确率。方法应用超声观察763例疑似阑尾炎的患儿,其中临床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入院治疗256例。将超声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与临床结果对比分析,比较间接征象和直接征象的检出率,计算超声诊断小儿阑尾炎的准确率。结果小儿阑尾炎的超声间接征象的检出率高于直接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超声间接征象和直接征象为诊断依据与单独以超声直接征象作为诊断依据比较,诊断准确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阑尾炎的超声间接征象在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从间接征象入手,应用高频超声获取直接征象,将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相结合进行小儿阑尾炎的超声诊断,可提高准确率,降低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