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蜕皮甾酮软膏对家兔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蜕皮甾酮软膏对家兔背部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48只家兔背部的144个创面(每只均有3个创面)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25 g.kg-1蜕皮甾酮软膏、软膏基质、云南白药创可贴治疗。其中12只家兔背部36个创面分别于处理后4 d、8 d、12 d通过创面愈合率评价治疗效果。其余36只家兔分别于造成创伤模型(造模)后4 d、8 d、12 d处死,每次12只,创面新生肉芽组织取材,常规制片和染色,通过毛细血管密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造模后4 d,3组愈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创面毛细血管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造模后8 d、12 d,蜕皮甾酮软膏组、云南白药组的创面愈合率、毛细血管密度均高于基质对照组(P<0.05),蜕皮甾酮软膏组与云南白药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蜕皮甾酮软膏能显著促进家兔背部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方法对胆色素结石模型豚鼠肝系数和肝脏超微结构的作用。方法采用豚鼠复制胆色素结石模型,观察针药结合方法对胆色素结石模型豚鼠结石消除和肝脏超微结构的改善作用。结果针药治疗组成石率下降(P<0.05),豚鼠体质量增加、肝质量降低较为明显,肝系数较为合理,与造模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观察发现针药治疗组豚鼠肝细胞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针刺加消石丹治疗能改善胆色素结石模型豚鼠肝脏超微结构,逆转成石趋势。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研究蜕皮甾酮乳膏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对实验性兔创伤模型促愈作用的量效分析,从而得出蜕皮甾酮乳膏促愈的最佳有效浓度.方法 取一定量的乳膏基质,将其分别配制为0.625%、1.25%、2.5%、5%四种浓度的蜕皮甾酮乳膏.然后将9只体质量相近的新西兰兔制备成全皮层缺损的创伤动物模型,每只兔5个背部创面,分别敷以空白乳膏基质及四种浓度的蜕皮甾酮乳膏.其中8只兔.分别于造模后4、8、12d.拍摄愈合后的创面,统计其面积,同时计算出各个创面的伤口愈合率;另外1只兔,分别于造模后4、8、12 d取其创面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伤口愈合率的统计学分析表明:蜕皮甾酮乳膏有明显的促进伤口愈合作用(P<0.01),最佳有效浓度为2.5%.病理学观察显示:2.5%蜕皮甾酮乳膏组创面较其他四组肉芽组织形成明显,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较多.结论 蜕皮甾酮乳膏对实验性兔创伤缺损模型有明显促愈作用,其中以2.5%蜕皮甾酮乳膏促愈效果最佳,为临床促愈用药的筛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4.
颌面部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之一。由于目前交通事故大大增加 ,颌面部骨折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本文收集了我科自 1 990年以来收治 60例颌面部骨折的病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性别与年龄 :60例中 ,男性 38例 ,占 63.33% ,女性 2 2例 ,占 36.67% ,年龄最大者 58岁 ,最小者 3岁 ,平均年龄 2 8.6岁 ,其中以 1 8~ 40岁发病率最高。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 ,主要是由于青壮年外出机会较多。1 .2 致病原因 :车祸 1 8例 ,打击伤 1 7例 ,跌伤 1 3例 ,砸伤和挤压伤共 1 2例。1 .3 骨折部位 :下颌骨骨折 45例 (60 % ) ,其中 :正中骨折…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不同脱钙液对牙齿牙周联合切片HE染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用10%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复合酸(Plank-Rychlo脱钙液)和5%硝酸3种不同的脱钙液,分成A、B、C3组用于犬和大鼠牙齿牙周组织联合石蜡切片脱钙,通过记录脱钙时间,观察HE染色效果,评价室温下(20℃~28℃)不同脱钙液对切片制作的影响。结果A组脱钙液所制切片染色效果良好,但脱钙速度缓慢,所需时间较长;B组脱钙液脱钙速度快,所制切片染色好;C组脱钙液所制切片的染色强度和对比度均不如前两种脱钙液。结论在制作牙齿牙周联合切片时,EDTA脱钙液和Plank-Rychlo脱钙液所制切片均能取得良好的染色效果,但EDTA脱钙液脱钙周期过长;Plank-Rychlo脱钙液脱钙均匀,速度快,更适合于临床速检工作;硝酸脱钙液组染色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6.
传统的腹膜透析液(peritoneal dialysis solution,PDS)生物相容性差,其高糖、高渗、低PH值的特点是引起腹膜结构、功能改变,最终导致腹膜纤维化的重要原因.新型腹透液的研究主要是从PDS的渗透剂、缓冲碱和电解质成分等方面来改善PDS的生物不相容性,如使用葡萄糖多聚体、用氨基酸充当渗透剂、用碳酸氢盐作缓冲碱及用生理钙腹透液等.目前一些研究通过在腹透液中添加抗纤维化因子来抑制腹膜纤维化,但这些物质能否运用于临床还需要大量研究证实.本文就对PDS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通过测量局部肌肉的阻抗和相位信息,建立一种评价局部肌肉拉伤及康复情况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局部阻抗测量方法提取拉伤肌肉的阻抗和相位值,以左右对称部位为伤前参考值,对拉伤肌肉组织的伤情及随后的恢复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 拉伤肌肉组织的阻抗值明显下降.在康复过程中,其阻抗和相位值随时间逐步上升,并在康复后期达到或接近于健康侧肌肉的参考值.结论 局部阻抗测量有望为拉伤肌肉组织的伤情判断和恢复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无创、简便的评价方法,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8.
患儿,男,1岁4个月,因反复发热1个月伴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入院。入院体检:呼吸浅快,约35次/min,呈三凹征,气管略向左侧移位,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胸廓基本对称,胸部叩诊右侧呈实音,左侧呈清音。听诊:  相似文献   
139.
蜕皮甾酮对缺血缺氧致血管内上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存在于活血化瘀中药的单体成分-碚皮甾酮是还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缺血氧的血管内皮细胞模型,观察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清液的乳酸脱氢酶(LDH)、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的变化。结果:缺血缺氧时,内皮细胞上清液的LDH,ACE明显增多;但应用蜕皮甾酮,则上清液的LDH、ACE较单纯缺血缺氧时明显减少。结论:蜕皮甾酮可能对缺血缺氧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0.
颅-眶鼻沟通瘤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例颅-眶鼻沟通瘤,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及颅底重建.肿瘤全切10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