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主要病因之一。Perlman等报道,窒息新生儿70%合并不同程度的脏器损伤,其中肾损伤的发生率最高,可见肾损伤在新生儿窒息的防治中应加重视。本研究通过胎鼠急性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动态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肾组织的表达变化,旨在探索ICAM—1在窒息后肾损伤炎症反应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2.
子宫颈高分化绒毛腺管状腺癌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岚  吴捷  陆惠娟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2):126-126,I003
患者 41岁。因阴道分泌物增多及接触性出血就诊。妇科检查发现宫颈口有一 0 7cm× 0 8cm息肉状赘生物 ,子宫中位略大 ,前壁结节状突出 ,双侧附件无异常。既往有痛经史 ,5年前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口服避孕药 2年多。曾于 4年前及 1年前分别在本院做过宫颈息肉摘除术 (再次复查病理切片证实 )。初步诊断 :宫颈息肉 ,子宫腺肌病。 2 0 0 0年 5月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经过顺利 ,术后病理检查肉眼观 :宫颈赘生物呈灰白淡褐色类圆形小肿块 ,直径约 0 8cm ,表面粗颗粒状 ,无包膜 ;切面实性灰白色 ,质脆。显微镜下观察 :肿块表面可见粗细不等…  相似文献   
193.
目的儿科课间实习是理论课的重要辅助教学模式。近年来,由于学生不重视或患儿家属不配合等因素,使儿科课间实习难度不断增加。通过改革实习模式,如使用富有教学经验和高度责任心的教师专职带教。带教教师作到充分备课,及适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双语教学模式等方法,无疑会不断提高课间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194.
目的了解海南省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密度和神群分布情况,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在2002~2006年期间对海南省海口、澄迈、儋州等8个市县开展调查,采集鼠型动物的肝脾和血清、指示动物血清、人血清和媒介蚤标本,检测鼠疫杆菌和鼠疫F1抗体。结果在调查市县发现啮齿动物隶属2目2科4属9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次之;食虫目动物1科1属1种;梳检鼠体检获鼠体蚤3科4属4种,以印鼠蚤为绝对优势蚤种;未发现自毙鼠;未分离出鼠疫杆菌及未检测出F1抗体阳性血清。结论海南省海口、澄迈、儋州等8市县鼠疫仍处于静息期,目前未发现鼠疫自然疫源地,但主要宿主和主要媒介却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95.
目的:观察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PTP1B与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第1~10日),采用油红O染色及RT-PCR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2(PPARγ2)基因表达评价脂肪细胞分化成熟情况,RT-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TP1B 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脂肪细胞诱导分化逐步深入,油红O染色显示其中脂滴形成逐渐增多,至占全视野90%以上;同时PPARγ2基因表达逐步增多,均提示脂肪细胞分化逐步成熟,至最终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PTP1B mRNA和蛋白水平在前脂肪细胞中表达较高,随着脂肪细胞的逐步成熟,其表达逐渐降低,至分化成熟时表达水平降至最低.结论: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PTP1B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减低,PTP1B可能参与了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96.
孙红  吴捷  赵喜彬 《陕西中医》2006,27(10):1304-1305
目的:探讨八正合剂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别采用经大鼠十二指肠插管注入生理盐水引起插管局部扩张诱导牵张痛和足趾注射角叉菜胶诱导炎性肿胀疼痛的方法,观察八正合剂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镇痛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八正合剂(5,10,20mg/kg)能够显著提高诱导牵张痛的生理盐水的注入量(0.48、1.51、2.65ml),提高量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能够显著降低由于角叉菜胶致炎4h后所引起的炎性组织疼痛阈的降低程度(2.14、1.91、1.80kg),降低量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八正合剂能够显著提高尿道对于由于梗阻所造成的尿液压力异常引起的牵张痛的耐受性和能够显著降低尿道炎性组织疼痛阈降低的降低程度。  相似文献   
197.
目的探讨八正合剂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药理学作用及机理。方法将大肠杆菌注入小鼠膀胱后观察药物对细菌上行感染肾脏的抑制作用;同时检测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八正合剂灌胃给药可显著降低小鼠大肠杆菌上行感染肾脏的带菌剖面百分率[ED50为(11.01±1.63)g·kg-1,95%可信限为9.50~12.76g·kg-1],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影响不大。结论八正合剂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主要与其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清除尿路细菌有关。  相似文献   
198.
心包腔置ARROW导管引流治疗心脏压塞17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压塞经皮心包腔内置入ARROW导管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明确诊断为心脏压塞的17例患者行心包腔内置ARROW管引流治疗,术后观察临床症状、引流状况及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置管成功,术后心脏压塞症状即刻或24 h内缓解,除1例原发心脏肿瘤置管30 d外,其它患者置管3~7 d,2例出现引流不畅或堵塞,1例化脓性心包炎术后第2天转胸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心脏压塞置入ARROW导管引流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疗效较好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9.
目的 通过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ITP合并HP感染患儿及健康儿童进行HLA-DRB1*03、*04、*07、*11、*14等位基因检测,探究HP感染及ITP的易感性基因及保护性基因。方法 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HP感染患儿、ITP患儿、HP感染合并患儿及健康儿童的全血标本,提取全血DNA,应用PCR-SSP方法检测四组患儿HLA-DRB1*03、*04、*07、*11、*14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对比不同性别、不同组别之间基因表达频率的差异性。结果 选取的136例汉族儿童中,检测的5种HLA-DRB1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HLA-DRB1*04(21.32%)、HLA-DRB1*07(19.12%)、HLA-DRB1*14(15.44%)、HLA-DRB1*11(11.76%)、HLA-DRB1*03(8.82%)。分别比较以上5种等位基因在男女性别间的频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比较HP组与健康对照组、ITP组与健康对照组、HP+ITP组与HP组、HP+ITP组与ITP组以上5种等位基因表达频率的差异性后发现,HLA-DRB1*07等位基因在ITP患儿和健康儿童的表达频率分别为:30.5%、9.7%(OR值=4.1,χ2=4.393,P=0.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P感染合并ITP患儿携带HLA-DRB1*14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单一HP感染患儿(OR值=4.8,χ2=5.435,P=0.02);在比较相同组别、不同性别间5种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后发现,HLA-DRB1*04等位基因在HP感染女童中的表达频率(40%)明显高于HP感染男童(4.8%),经统计学分析,此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表达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结论 HLA-DRB1*07基因可能是ITP的易感性基因;HLA-DRB1*14(+)的HP感染患儿继发ITP的可能性更大,HLA-DRB1*04基因可能是女童感染HP的易感性基因。  相似文献   
200.
目的:分析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24例额叶癫痫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临床医治药物不同分为两组,行单纯卡马西平医治的设为对照组(62例),联合丙戊酸钠医治的设为治疗组(6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低(P<0.05);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额叶癫痫行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且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