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聚乳酸和磷酸钙陶瓷都是骨组织工程中常用的可降解生物材料。前者是人工合成的多聚物,在体内降解时间较长,可起到临时支架的作用,不同结构的聚乳酸又有不同的生物特性;后者生物活性好,亲和性高,但是脆性大,抗折强度低。两者的复合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各自的不足,能成为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牛蒡苷元抗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的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及CPE法考察在非洲绿猴肾(Africa green monkey kidney cells, Vero)细胞上,牛蒡苷元抗ZIKV的活性及作用方式;转录组测序(RNA-sequencing, RNA-seq)分析正常Vero细胞、ZIKV感染的Vero细胞,以及牛蒡苷元作用的感染细胞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采用ELISA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牛蒡苷元具有抑制细胞内ZIKV复制的活性,其抗病毒效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量效关系,IC_(50)为(1.95±0.32)μg/mL。与ZIKV感染细胞相比,牛蒡苷元处理后的感染细胞共有4 612个基因表达发生显著改变,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如Hippo和P53信号通路。ZIKV感染后表达上调而牛蒡苷元作用后表达下调(先上调后下调)的基因共376个。在前10个先上调后下调基因中,5个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验证了RNA-seq结果。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表明,牛蒡苷元降低了由ZIKV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水平。结论:牛蒡苷元可能通过调节宿主基因表达水平,抑制ZIKV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发挥体外抗ZIKV活性。  相似文献   
53.
白芍为常用中药 ,商品为人工栽培的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经去皮水煮加工后的干燥根。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lactifloraPall.)或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芍药苷是芍药的主要成分 ,具有镇静、解痉、抗炎、抗应激性溃疡病、扩张冠状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效 ,而且毒性小 ,临床上已试用于治疗冠心病。为了比较道地与非道地白芍药材的质量 ,芍药苷无疑是首选化学指标[1] 。苯甲酸在芍药中一般被视为无效成分 ,而且还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 ,因而摄入一定量可产生毒副…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蛇六谷提取物对体外生长的人肝癌HepG-2细胞和大鼠胶质瘤C6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初步提取分离蛇六谷不同有效部位,运用MTT法和生长曲线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各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HepG-2和C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两种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蛇六谷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一定的抑制该两种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以石油醚萃取物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呈现较好的剂量-效应曲线和时间-效应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石油醚萃取物具有诱导HepG-2和C6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蛇六谷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可能是该药抗肿瘤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石香薷、苏州荠苧水提物和醇提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石香薷水提物抑菌作用显著强于醇提物;苏州荠苧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抑菌作用相近;苏州荠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较为显著,最小抑菌浓度为0.125g/ml。结论:苏州荠苧水提物和醇提物与石香薷的水提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苏州荠苧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6.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荠宁艹含有1,8-桉叶油素、β-石竹烯、香荆芥酚、百里香酚、黄酮类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为充分利用该植物资源,为石荠宁艹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我们对其镇痛作用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1材料1.1动物昆明种小鼠,体质量18~22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  相似文献   
57.
为了进一步揭示养心中药方配伍用量的规律.我们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医养生大全》中所收到的养心中药方(共计57个)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养心中药方中的常用药及其常用剂量;并对八种养心方中茯苓、远志、石菖蒲的配伍用量规律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了配伍用量规律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此方程,可以揭示养心方中配伍用量的奥秘,继而可以指导我们研究更有效的养心药方。一、养心方中的常用药及其剂量我们对《中医养生大全》中所收到的57个养心中药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茯苓、远  相似文献   
58.
目的: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指标,观察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 1)是否参与了艾灸启动穴位局部免疫炎性反应的过程。方法:将C 57BL/6J和TRPV1~(-/-)小鼠分别随机分为空白组、30min艾灸组、72h艾灸组,每组5只。各艾灸组均艾灸"足三里",艾灸温度控制在(46±1)℃,通过HE染色观察局部皮肤的形态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局部皮肤TNF-α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与C 57BL/6J空白组小鼠比较,30min艾灸组表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30min艾灸组、72h艾灸组真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30 min艾灸组真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72h艾灸组(P0.01)。与TRPV1~(-/-)空白组小鼠比较,30min艾灸组表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30min艾灸组、72h艾灸组真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P0.01);30 min艾灸组小鼠表皮、真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72h艾灸组(P0.01)。结论:艾灸启动穴位局部免疫炎性反应可能不依赖于TRPV 1通道。  相似文献   
59.
[目的]确定土香薷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含量为目标函数,运用SPSS18.0软件建立其正交试验数据的二次回归模型,并进一步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确定土香薷总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建立总黄酮含量(Y)与各因素的二次回归模型为:Y=51.039+2.164X3X4-0.007X1X2;遗传算法优化后得其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加药材21倍量浓度为61%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2h。;此条件下土香薷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54.37 mg/g,RSD为1.29%,与预测值(53.71mg/g)基本相近。[结论]所选最优提取条件提取率高、稳定性好,可用于土香薷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60.
目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研究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所致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从"肠道微生态"这一全新角度为该模型提供更丰富的数据,也为深入探讨UC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2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UC模型组,模型组饮用4%的DSS溶液7d复制UC模型.收集两组大鼠粪便排泄物,采用PCR-DGGE法研究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相似性及丰度;对优势条带进行回收测序,鉴定菌种.所得结果及数据采用Quantity one、Chromas、MGAE5、SIMCA-P+及SPSS18.0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DSS诱导UC后7d,模型大鼠出现便血、病理形态学改变等典型的UC炎性病变特征.样本优势条带菌种鉴定显示大鼠的肠道细菌主要归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大类,但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指数明显降低(P<0.05).菌种鉴定表明UC组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和毛螺科菌(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菌种显著较少,而双酶梭菌(Clostridium bifermentans)等菌种含量明显增多(均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