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参数在评估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DBD供肝和10例健康成人肝脏的临床资料。收集DBD供肝组和对照组的CEUS检查情况,参数包括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Imax)、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等。结果  DBD供肝组的25例中,23例为正常增强模式,另2例为异常增强模式。与对照组比较,DBD供肝组的AUC、Imax、mTT值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结论  CEUS定量参数是评估DBD供肝微灌注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16G及18G空芯针对不同声像学特征的乳腺病灶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的准确性。方法行超声引导16G及
18G空芯针乳腺穿刺活检后外科手术切除的病例955例。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与手术切除病理结果对比,根据超声声像
学特征分组分析穿刺活检的符合率、敏感性、假阴性率、低估率。结果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中,恶性占84.1%,高危占8.4%,良性
占7.5%。16G及18G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2.4%及92.8%;完全敏感性及假阴性率均分别为98.6%及1.4%;
高危低估率及导管内癌低估率分别为16G:48.0%及46.2%;18G:53.3%及41.2%。两种方法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
对于两种方法,肿块型病灶的穿刺符合率均明显高于非肿块型病灶(P<0.01)。对于直径小于等于10 mm的肿块型病灶,穿刺符
合率明显降低(P<0.01)。含钙化病灶与不含钙化病灶间的穿刺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超声引导16G及18G空
芯针穿刺活检对于诊断直径大于10 mm的肿块型乳腺病灶均是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急性肝创伤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急性肝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16只健康新西兰兔,用止血钳制作开放性肝创伤模型,每只实验兔选2个肝叶制作2个创伤灶,共成功建立30个创伤模型,以正常30例肝组织为对照,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使用SuperSonic Imagine AixPlorer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仪测量正常肝组织及创伤灶的弹性值,应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进行分析,超声造影确定创伤灶.结果 成功建立开放性肝创伤灶30处.肝创伤灶的弹性最大值、平均值及最小值分别为(17.20±4.30)kPa、(11.06±1.33) kPa、(8.34±1.80) kPa;正常肝组织的弹性最大值、平均值及最小值分别为(10.68±1.89) kPa、( 8.26±1.01) kPa、(6.51±0.77) kPa,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创伤灶弹性最大值为12.44kPa时诊断敏感度为96.7%,特异度为83.3%;平均值为10.05kPa时诊断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96.7%;最小值为7.23kPa时诊断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86.7%.结论 肝创伤灶弹性最大值、平均值和最小值均与正常肝组织不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为诊断急性肝创伤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85.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脏肿瘤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脏肿瘤组织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建立肝脏肿瘤模型,通过手术方法给予缺血再灌注,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前(对照)、缺血再灌注后0min、1h、1、3、7d6组,取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分别测定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肝脏组织中的NO含量除缺血再灌注1h升高外,其余各时间点均低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1h、1、3和7d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组织的NO含量于缺血再灌注后0min开始下降,1h降到最低,随后又有所升高,但至7d时仍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脏组织中的SOD含量于缺血再灌注后迅速下降,随后有所升高,但至7d时仍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组织的SOD含量于缺血再灌注后迅速下降,1h降至最低,随后有所升高,但至7d时仍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前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缺血再灌注后NO和SOD的含量改变说明肿瘤组织中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损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肢体挤压伤所致局部肌肉损伤的超声造影(CEUS)成像特征.方法 健康新西兰白兔28只,全身麻醉(前腿肌内注射,戊巴比妥钠30 mg/kg)后使用专门制作的袖带气囊(充气后产生18.6 kPa的压力)加压法于兔后腿制作肌肉挤压伤动物模型.其中23只兔成功建模并存活72 h以上.于解压后30 min、2h、6h、24 h、72 h分别进行CEUS检查,观察造影灌注模式和强度变化;使用QLAB分析软件对兔左后腿肌肉挤压区与非挤压区绘制时间-强度曲线,测定CEUS参数值,比较CEUS与血清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测值的相关性. 结果 23只建模成功的白兔左后腿挤压伤面积为60cm2,占体表面积的2.6%~3.0%.解压后不同时间点挤压区均呈快速增强,强度高于非挤压区;以非挤压区为对照,各观察时间点挤压区的时间-强度曲线呈速升缓降型,峰值前移;各观察时间点损伤区峰值强度(PI)与非损伤区有明显差异(P<0.001).ROC曲线显示,PI值能够准确诊断肢体肌肉挤压区.不同时间点PI值与血清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3~0.996.结论 CEUS显示肢体挤压伤后局部肌肉的微循环灌注明显增强,佐证了解压后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且提示了超声造影可能是诊断肢体肌肉挤压伤后微循环灌注异常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对微小血管活动性出血方式的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建立体外模型,通过可调式输液泵控制人工血管内液体流量及流动方式,模拟不同内径、不同流量及流动方式微小血管活动性出血,按照人体使用比例在体外模型中加入超声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 结果:活动性出血的超声造影特征取决于损伤血管的内径及出血速度,高速、搏动性出血表现为喷射状,低速出血呈气泡样、斑状或云雾状.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有效显示活动性出血,通过出血灶的形态可反映出血的方式.  相似文献   
88.
正常人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超声组织多普勒技术研究三尖瓣环的运动特点,为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检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equoia-512彩色电脑声像仪,探头型号3V2c,H3.5MHz,选用胸骨旁四腔切面(PS4cV)、心尖四腔切面(AP-4cV)观察60名健康志愿者三尖瓣环前瓣(AAP)及隔瓣附着点(sAP),心尖右心两腔切面(AP-RH-2cV)观察三尖瓣环后瓣附着点(PAP).常规测量三尖瓣环上述五个位点的收缩期峰值速度ν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dR。舒张晚期峰值速度νdl,计算各点的νdR/νdL值.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及均数的多重比较.结果:三尖瓣环五个附着点收缩期运动速度νs、舒张早期运动速度νdR、舒张晚期运动速度νdL。总体上有显著差异,νdR/νdL值总体上无显著差异.结论:三尖瓣环的运动存在不对称性,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三尖瓣环的运动参数进行临床评价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观测点.  相似文献   
89.
肝外伤的超声造影分级及与CT、手术结果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外伤的超声造影分级。方法对45例肝外伤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21例行手术探查,32例行CT检查,超声造影分级结果分别与手术、CT进行对照。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超声造影分级符合率为95.2%(20/21),与CT对照符合率为87.5%(28/32)。结论肝外伤超声分级与CT、手术探查范围对应性好,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肝损伤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VX2组织悬液建立肿瘤性上腔静脉梗阻(SVCO)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在无菌操作下制备VX2瘤组织悬液,实验动物为新西兰种兔15只。在超声引导下将瘤株组织悬液约0.1ml经皮注射到上腔静脉(SVC)前方,于注射后9d开始每隔2d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观察SVC周围、管腔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待其自然死亡,并立即解剖尸体,采集病变处标本。结果15只实验动物中14只于SVC旁和(或)腔内见肿瘤组织生长,其肿瘤直径4.6~80.7mm不等,肿瘤种植成功率为93.33%;肿瘤均生长于SVC前侧壁并压迫、浸润管壁,有肿瘤生长动物均形成SVCO。无一例动物因感染、排异反应等在实验中途死亡。结论经皮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肿瘤组织悬液建立SVCO动物模型简便易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