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4篇
综合类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头低位-20°限制活动期间兔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为了用中医药进行失重防护措施的研究,用兔头低位-20°限制活动的方法作为模似失重的动物模型。将56只兔放入一个特制的笼内,兔头在外,笼体向下倾斜20°,实验时间15d。测量动物在头低位前、中、后体重、血液学指标、溶菌酶、脾淋巴细胞和血脂,比较对照组和头低位组在实验第15天时的比目鱼肌、腓肠肌、胸腺的重量和心、肺、腹主动脉、肾、比目鱼肌等组织的结构和循环状态。结果发现兔头低位限制活动后,出现了微循环障碍、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变化、骨骼肌萎缩、免疫功能下降、血脂增高,这些变化与人和动物在失重时的变化十分相似。因此认为兔头位-20°限制活动可作为模拟失重的动物模型。实验结果也表明血循环的紊乱是引起其它生理功能紊乱的主要起因。同时发现失重或模拟失重所引起的血循环系统的改变十分类似中医“血瘀症”时的变化,因此提出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来改善失重状态下血循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立位-下体负压时心血管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立位 -下体负压 (HUT +LBNP)期间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确定心律变异和脉图两种方法在评价心血管调节功能中的作用。方法观察 1 6名被试者在 75°头高位倾斜加 - 4kPa下体负压 2 0min期间血压、脉图、心律变异和脑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 1 )HUT +LBNP可引起被试者出现明显的心率、血压、规 -化低频峰功率 (LFn)、LFn/HFn增加 ,脑血氧饱和度、心电T波和规 -化高频峰功率(HFn)下降 ;( 2 )晕厥前出现明显的血压、心率和脑血氧饱和度下降 ;( 3)低耐力组在HUT +LBNP初期的心率明显高于高耐力组 ;( 4 )HUT +LBNP时脉搏波波形发生很大变化 ,无法进行分析。结论HUT +LBNP是一种负荷量较高的立位耐力检查方法 ,可充分暴露被检者在立位中的心血管调节功能 ;脉图检测方法不能作为评价被试者HUT +LBNP耐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体动脉血压(BP)是4大生命体征之一,动脉血压某种程度上可反映心血管功能状态。国外载人航天活动各阶段动脉血压总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心血管参数。虽然航天中有关血压的报道不尽一致,航天后立位应激时低血压普遍存在,航天后立位耐力降低的机理实质上是航天后立位低血压的机理。本文对国外载人航天活动各阶段有关动脉血压的报道和航天后立位低血压的机理研究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航天后立位耐力降低普遍存在,其机理仍不清楚。一般认为血容量减少是航天后立位耐力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对抗航天后一耐力降低的措施均与血容量有关。微重力(μG)和模拟μG时研究表明:μG与现有模拟μG模型时人体生理学变化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低压区循环和体液、电解质代谢。细胞外体液主要受心肺反射和适当的模拟μG模型研究低压区循环、心肺反射变化的时间过程,对认为立位耐力降低机理和制定更有效的对抗立位耐力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航天贫血症”的起因,观察了头低位-30°尾吊组大鼠在实验第7、15、30天时的红细胞变形性、膜流动性及细胞形态。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尾吊鼠红细胞变形性(DImax和IDI)在实验第7天已明显降低(P<0.05),第15天进一步下降(P<0.01),第30天有所恢复,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红细胞膜流动性在实验第7天无明显差别,但在第15天和30天时,尾吊组的红细胞膜流动性明显降低(P<0.01);(3)实验期间尾吊鼠血中异形红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增加。提示,模拟失重改变了红细胞的流变特性及形态,这可能是导致“航天贫血症”的重要起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失重可以引起人体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许多学者认为这些紊乱和失重时的脑微循环和脑功能有关,但此方面的报道甚少。因此本实验采用兔头低位20°悬吊方法。模似失重所引起的体液头向分布和低动力,观察53只兔在悬吊期间脑微血管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血中的cAMP和cGMP及脑电超慢涨落的变化。结果表明悬吊后  相似文献   
18.
应联邦德国DFULR 邀请,由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科技委主任张汝果教授为团长等三人组成的生命科学代表团,于1988年12月3~17日参观访问了联邦德国与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有关的8个研究单位;参加了在波思召开的中一西德科技合作10周年庆祝活动和中一西德微重力学术讨论会;并同联邦德国的两个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一种不开窗兔耳微循环观察方法,并用此法进行了模拟失重情况下兔耳微循环及特异功能和气功师对悬吊免耳微循环影响的研究,均取得满意效果。实验结果证明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无损伤;适于进行长时间的慢性实验,尤其是进行一些可造成兔耳微循环变差的实验;易于找到选定的微血管,可进行同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观察了几种与重力因素有关的应激刺激下的脑阻抗图,发现它可以反映卧床体位改变(头低位,立位和立位加下身负压)对脑血流的影响。脑阻抗图的改变与各种负荷下被试者的适应能力有关,可以作为被试者适应能力的一个指标。研究晕厥前的脑阻抗图有助于说明晕厥产生原因。总之,实验证明在研究重力对脑循环的影响时脑阻抗图是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