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全脑血管灌注成像在超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及部位的判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超急性脑梗死疑似患者,在患者发病后6h行缺血部位的多层螺旋CT平扫和灌注成像与CTA成像诊断造影观察,并分析灌注图像与CTA的重建后处理图像,所有患者在发病1周后再次行多层螺旋CT复查。结果 15例患者经普通CT扫描发现可疑脑缺血区,45例患者未发现明显异常;所有疑似病例患者均继续行多层螺旋CT全脑血管灌注成像,通过将采集到的脑血管灌注图进行分析,被发现脑组织缺血的部位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对应;并通过多层螺旋CTA检查,发现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4例颈内动脉狭窄。结论多层螺旋CT全脑血管灌注成像对临床诊断超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早期发现患者脑组织中存在的缺血半暗带并为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价值;多层螺旋CTA检查可以较及时的发现缺血性病变的原因,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大剂量甘露醇对脑体积变化的CT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大剂量甘露醇治疗后,脑室系统及脑池、脑沟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大剂量甘露醇治疗后患的CT表现。结果:以上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地脑室系统、蛛网膜下腔的扩大及增宽。结论:大剂量使用甘露醇可引起脑体积的缩小。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输尿管先天异常中的成像方法、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输尿管先天异常32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将图像传至ADW4.3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获得尿路重组图像.结果 32例中,肾盂及输尿管重复畸形18例,先天性输尿管狭窄5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4例,输尿管囊肿4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1例.多层螺旋CT重组图像清晰显示先天异常输尿管的整体形态,病变的部位、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均能满足诊断及临床需要.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输尿管先天异常个性化的成像方法,提高了尿路的显示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精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5例、中毒性病变5例、Wernicke脑病2例、Huntington氏大舞蹈病1例的CT平扫表现及临床意义. 结果 13例中,CT示双侧豆状核低密度5例、苍白球5例、双侧豆状核伴胼胝体1例、壳核伴外囊1例、壳核伴尾状核1例;双额顶叶低密度3例、单侧壳核出血1例、大脑萎缩3例. 结论 CT平扫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可见于多种疾病,需结合其他征象和临表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5.
目的:总结腮腺良恶性肿瘤CT鉴别诊断要点,评价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整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腮腺良性肿瘤和11例恶性肿瘤病例,分析其CT表现特征,判定其良恶性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符合率79.4%(27/34),其中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78.3%(18/23),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81.8%(...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总结胆囊癌的CT表现和诊断,探讨CT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CT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胆囊痛病例,回顾分析其术前CT影像表现特征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胆囊癌CT直接征象有肿块10例、结节7例、胆囊壁肥厚6例,病灶均明显强化,伴有胆囊黏膜破坏、囊壁僵硬;同时合并胆囊结石16例、邻近侵犯15例、肝脏转移5例、淋巴结转移11例、胆道梗阻8例及腹水2例.术前CT误诊4例,表现为胆囊癌原发灶恶性征象不典型或外侵转移征象突出.结论:胆囊癌CT直接征象有其特征性,结合常见的间接征象多能作出正确诊断.表现不典型、征象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56例SAH患者行CTA检查,其中52例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CTA检查结果并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56例患者中CTA检出动脉瘤43例,动静脉畸形(AVM)5例,静脉窦血栓3例,阴性5例;在同时接受DSA检查的患者中,发现动脉瘤45例,AVM5例,阴性1例,其中除1例CTA发现并经临床证实的动脉瘤DSA检查为阴性外,其余全部证实CTA诊断。CTA对SAH病因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5.8%,DSA分别为98%和100%。结论多层螺旋CTA对SAH的病因诊断是一种无创、快速、便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脑血管立体成像技术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可显示血管的空间立体结构及周边关系,有助于临床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难度的评估,可作为急诊SAH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的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5例、中毒性病变7例、Wemicke脑病2例、Huntingtion氏大舞蹈病1例、kigh病1例和Hauervorclen-spatz氏病1例的CT平扫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17例中,CT显示双侧豆状核低密度7例、苍白球6例、双侧豆状核伴胼胝体1例、壳核伴外囊2例、壳核伴尾状核1例;双额顶叶低密度5例、单侧壳核出血1例、大脑萎缩4例和小脑萎缩1例.结论CT平扫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可见于多种疾病,必须密切结合其他征象和临床,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0.
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骨组织的良性肿瘤,常见于青少年,颅面骨及四肢骨为其好发部位,发生于肋骨的骨化性纤维瘤较罕见,近年仅见个案报道~([1]).本文报道我院近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肋骨骨化性纤维瘤7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