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气道瘢痕增生是气道狭窄最常见的病因,属于病理性瘢痕的一种,以纤维瘢痕增生为主要特征,因此,与脏器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相似性.有研究发现,S100A4蛋白与肺纤维化的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关系密切[1-2].为观察S100A4与气道瘢痕增生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气道瘢痕增生的病理生理改变,寻找更好的治疗手段,我们收集了2012至2014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气道瘢痕增生致气道狭窄患者的瘢痕组织和同时期正常人气道黏膜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方法从基因和蛋白两个水平来探讨S100A4在气道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贵州汉族支气管哮喘人群血清总IgE水平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16、27位点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4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总IgE水平、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方法进行β2-AR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β2-AR16位点的基因型Arg/Arg和Gly/Gly分布频率在IgE水平正常哮喘组、IgE水平升高哮喘组分别为17.4%、23.8%和43.5%、52.4%,呈递增趋势;Arg/Gly分布频率在两组中分别为39.1%、23.8%,呈递减趋势,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7位点中,血清IgE水平升高的哮喘患者中,Gin/Gin纯舍予所占比例明显增高,达到76.2%;血清IgE水平不升高的哮喘患者中,Gln/Glu杂合予所占比例明显增高,达到7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总IgE水平与β2-AR27位点基因多态性相联,有助于贵州汉族支气管哮喘人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动态血压的特点、发生机制及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的意义。方法对36例重叠综合征、30例COPD患者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PSG监测,记录24hMSBP、24hMDBP、24hMHR、dMSBP、dMDBP、dMHR、nMSBP、nMDBP、nMHR及AHI、Lapnea、LSaO2、SaO2<90%时间。结果重叠综合征24小时动态血压整体水平、白昼水平、夜间水平及AHI、Lapnea、SaO2<90%时间较单纯COPD患者明显增加;血压昼夜节律消失;LSaO2较单纯COPD患者明显下降;重叠综合征患者24hMSBP、24hMDBP、dMSBP、dMDBP、nMSBP、nMDBP与AHI、SaO2<90%时间呈正相关,与LSaO2呈负相关;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后,24小时动态血压整体水平、白昼水平、夜间水平及AHI、Lapnea、SaO2<90%时间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压昼夜节律改善;LSaO2较治疗前明显上升。结论重叠综合征较单纯COPD患者血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低氧明显;血压升高与呼吸暂停、夜间低氧有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改善重叠综合症患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7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点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但近年来在改善疾病进展或降低病死率方面进展甚微。所以识别疾病早期病变从而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新型的影像学技术可检测和量化肺部结构和功能的早期变化,包括小气道病变、早期肺气肿、肺小血管病变、肺通气和灌注异常等。特别是胸部CT和MRI在评估COPD早期病变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区酸性非组蛋白(Ag-NORs)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干部医疗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50例及在两科室治疗后COPD稳定期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AECOPD患者和COPD稳定期患者分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AECOPD及COPD稳定期对照组患者均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于治疗前后均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进行染色分析,以核仁银染面积/核银染面积(I/S%)作为Ag-NORs的检测指标。结果 治疗前,AECOPD治疗组和AECOPD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ECOPD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高于AECOPD对照组(t=-1.708,P<0.05)。治疗前,COPD稳定期治疗组和COPD稳定期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OPD稳定期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高于COPD稳定期对照组(t=-1.647,P<0.05)。AECOPD治疗组及COPD稳定期治疗组治疗期间各出现注射部位局部红肿1例,予热敷后1周内自然消退,其他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OPD患者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可增加T淋巴细胞Ag-NORs水平,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贵州省人民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58例,其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40例(急性发作期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18例(缓解期组),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Fe NO分析仪测定Fe NO水平,并检测各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组Fe NO为101.44±32.87ppb,EOS为5.0±2.62×10~9/L;缓解期组Fe NO为32.83±11.42 ppb,EOS为1.32±0.59×10~9/L;健康对照组Fe NO为8.43±3.02ppb,EOS为0.22±0.09×10~9/L。发作期组及缓解期组Fe NO及EOS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组与缓解期组比较,Fe NO及EO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Fe NO水平与EOS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Fe NO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气道嗜酸细胞炎症,Fe NO检测可能有助于评估支气管哮喘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血清真胰岛素(TI)、胰岛素原(PI)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72例确诊OSAHS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三组,同时选择15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清TI和PI,以及血脂水平。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OSAHS患者血清TI、PI与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且PI较TI与上述指标关系更密切。结论OSAHS患者TI、PI与血脂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索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在模拟微重力(SMG)环境下的表型和基因型变化。方法 利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CCS)建立地面上的SMG,分别在SMG和正常重力(NG)下培养K.pneumoniae,通过生长曲线、结晶紫染色、纸片扩散法测定2种环境下K.pneumoniae的生长速率、生物膜形成能力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再对样本重测序以分析突变基因。结果 和NG组相比,SMG中的K. pneumoniae生长速率变缓、结晶紫染色程度加深、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明显改变;重测序结果显示共有19个基因发生突变;SMG下2个代谢相关基因发生突变;NG下多个突变基因与信号转导系统和生物膜形成有关。结论 SMG下,K.pneumoniae生长变缓、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发生变化,代谢相关基因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