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血友病性肌骨假肿瘤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方法 搜集2002至2012年在本院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血友病性肌骨假肿瘤12例,均为男性,年龄10~ 53岁,平均28.7岁.A型10例,B型2例;中型7例,重型5例.髂骨2例,股骨(部)5例,肱骨1例,指骨1例,膝关节2例,臀部1例.病史3个月~16年不等.X线检查12例,CT检查6例,MRI检查5例.有创伤史8例,局部疼痛8例,软组织肿胀或肿块8例,功能障碍3例,病理骨折1例,皮肤破溃1例.自幼有出血史5例.12例中,单发骨病变3例,多处肌和/或骨病变7例(其中1例病变数达12个),关节破坏或结构消失2例.结果 溶骨性骨破坏2例,骨膨胀性骨破坏6例,骨膜增生3例,皮质受压变薄/局部增厚5例,软组织内肿块7例,关节破坏肿胀2例.结论 血友病性肌骨假肿瘤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骨内和关节病变影像表现与出血多少、急慢、是否反复或持续有关;软组织内病变大小形态、密度/信号与出血部位和局部血供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糖痹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山梨醇通路的影响。方法按空腹血糖水平,从80只Wister大鼠中随机抽取2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60只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 STZ建立糖尿病模型,1周后测空腹血糖,血糖≥16.7 mmol/L者入选高血糖模型。高血糖造模8周后,以空腹血糖升高,坐骨神经神经传导速度降低,鼠尾热痛阈值升高,坐骨神经轴突萎缩和脱髓鞘作为DPN造模成功。将40只DP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弥可保组,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给予药物治疗4周后测定醛糖还原酶活力,Na+-K+ATP酶活力及山梨醇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弥可保组及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醛糖还原酶活力升高(P0.01),坐骨神经中山梨醇含量增加(P0.01),Na+-K+ATP酶活力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弥可保组及糖痹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醛糖还原酶活力降低(P0.01),坐骨神经中山梨醇含量降低(P0.01),Na+-K+ATP酶活力升高(P0.01)。结论糖痹康能够降低醛糖还原酶活力,降低山梨醇含量及提高ATP酶活力,通过调节山梨醇代谢通路改善DPN,可能是糖痹康治疗DPN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3.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性肾积水的神经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性因素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性肾积水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1例患儿手术切除的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实验组)、同一患儿输尿管切缘(切缘对照组)、产前排除泌尿系异常、孕32周以上引产并进行尸体解剖的胎儿30例(阴性对照组)进行病理分析。显微镜下观察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的分布。分析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在各组中的分布及差异。结果切缘对照组以及阴性对照组的神经纤维分布密度均多于实验组,而切缘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性因素是先天I生。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性肾积水的重要原因。临床应充分切除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段,以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4.
本例患者临床治疗主要以每周3次规律血液透析为主,并给予降糖、降压、镇静等治疗,加用奥卡西平及氯硝西泮以对症处理。2个月后再次复查,病变范围较前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MR引导下腹腔丛阻滞术(NCPB)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的价值。方法对12例恶性肿瘤引起上腹部癌性疼痛的患者进行MR引导下NCPB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进行动态随访,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R可以准确显示穿刺位置,穿刺成功率为92%,无严重并发症,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有明显差异(P<0.01),并能保持长期止痛效果。结论MR引导下NCPB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痛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6.
MRI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MRI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孕妇,年龄25~34岁,平均28岁;孕龄20~39周,平均30周。产前例行超声检查后24h内行MR检查,T2WI采用半傅立叶单激励快速自旋回波(HASTE)快速扫描序列,T1WI采用二维快速小角度激励(FLASH)序列。将超声、MRI结果与出生后或引产后随访结果对照。结果24例孕妇共检出胎儿24个。MR T2WI可清楚、直观地显示出大脑实质、脑回、脑沟裂、胼胝体、丘脑、小脑、脑干及脊髓等解剖结构,T1WI质量差于T2WI。超声共显示病灶27个,MRI显示31个。MRI证实超声怀疑的诊断2例,进一步完善诊断10例,与超声诊断一致12例。结论MRI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结构的显示优于超声,而且不受孕妇体型、羊水量多少、胎儿颅骨及母体骨盆骨骼影响。在超声检查基础上进行胎儿MR检查,有助于弥补超声的不足,甚至更正超声诊断,可作为产前胎儿检查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血友病性肌骨假肿瘤(HPOM)骨骼变化的影像表现。方法收集HPOM患者16例,均为男性,其中A型12例为,B型4例;轻、中度分别为1例、15例。凝血四项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均延长,12例凝血因子Ⅷ下降,4例凝血因子Ⅸ下降。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检查。结果单发骨病变4例,多发骨病变4例,多处肌/骨病变8例。骨质破坏表现为囊样型、囊样膨胀型、纯溶骨型、骨膜增生型、骨皮质受压型。部分病变存在钙化、软组织肿块,骨病变与软组织病变可相连或不连。结论 HPOM患者骨骼影像学变化具有多样性,其CT密度或MR信号改变具有不同时期血肿特征。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美蓝显色在婴幼儿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梗阻性黄疸患者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52~155 d,平均68d;术前行相关检查未能确定病因。在腹腔镜下行胆道美蓝显色、胆囊置管造影检查。结果32例患儿中10例因胆囊细小干瘪不能提出,造成胆囊穿刺困难,腹部开一小口完成胆囊穿刺,部分行置管照影,其它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操作,20例胆管、十二指肠美蓝未显色则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12例诊断为胆汁淤积症。胆道造影18例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其中9例开腹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术),14例诊断为胆汁淤积症,前后两次诊断结果进行卡方检验,P值〉0.05,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下胆道美蓝显色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中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安全、直观的优点,结合胆囊形态及穿刺结果,对于胆道闭锁与胆汁瘀积可以基本作出诊断,但相对胆道照影来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没有床边X线机条件的基层医院,仍是诊断婴幼儿梗阻性黄疸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不饱和脂肪酸ω-3、ω-6及中间代谢产物(PEG2、PEG3)对胃癌细胞侵袭势能的影响,分析ω-3和ω-6对胃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RT-PCR检测COX-1和COX-2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细胞侵袭实验分别检测ω-3、ω-6、PFG2和PEG3对胃癌细胞侵袭势能.结果:COX-2只表达于MKN74和MKN45细胞株中,而COX-1在4种胃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在COX-2阳性表达的胃癌细胞株中,ω-6(AA)及PEG2能明显强化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ω-3(EPA)及PEG3能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在COX-2阴性表达的胃癌细胞株中,ω-6(AA)及PEG2则对胃癌的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ω-3 (EPA)及PEG3则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COX-2阳性细胞株中抑制COX-2活性后,ω-6 (AA)+ PEG2对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无明显改变.结论:ω-6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强化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ω-3不饱和脂肪酸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ω-6不饱和脂肪酸与COX-2结合后生成PGE2强化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ω-3和COX-1结合后生成PGE3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螺旋CT扫描MPR重建对显示腰椎解剖结构的作用。方法:运用常规扫描和螺旋扫描及MPR重建对42例正常志愿和30例腰椎疾病患的腰椎图像进行观察。结果:42例健康志愿常规扫描示1例椎间盘轻度膨出,MPR示42例均表现正常,同时可清楚显示椎间孔以及神经根与椎间盘的关系。30例腰椎疾病患经常规扫描示26例椎间盘膨出或/和突出,MPR示27例膨出或/和突出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椎间盘压迫硬膜囊或椎间孔骨性狭窄挤压神经根。结论:MPR能更好地显示腰椎间盘、椎间孔等结构,直接显示神经根受压的原因以及受压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