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腰椎MRI间盘信号及高度的改变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相关性,为临床应用腰椎MRI信号及高度评价椎间盘源性腰痛提供依据。方法164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腰椎MRI平扫并VAS评分,测量腰椎MRIT2加权像上椎间盘的信号强度及高度。根据VAS评分结果分为轻度疼痛组(A组)、中度疼痛组(B组)、重度疼痛组(C组)。检查结果与正常组(80例)进行比较。结果腰椎间盘信号与年龄间的直线回归的相关系数R值接近-1,信号与年龄呈负相关;椎间盘高度与年龄的相关系数R值接近0,椎间盘高度与年龄无关。三组椎间盘信号与正常组相比较及其三组间信号比较,P值都〈0.05,随着疼痛症状加重,间盘信号逐渐减弱,;中度疼痛组、重度疼痛组椎间盘高度改变与正常组相比较,P值均〈0.05,而轻度疼痛组与正常组差异不明显。椎间盘信号/高度的比值的回归相关系数R值与临近节段关系最为密切,说明椎间盘信号/高度的改变与临近节段的退变程度相关。结论椎间盘MRI的信号及高度改变是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表现,椎间盘源性腰痛早期椎间盘信号出现减弱而并无椎间隙高度改变,当腰痛程度进一步加重时信号明显减弱并出现椎间高度塌陷,而且椎间盘信号的减弱及高度的丢失可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为临床诊治椎间盘源性腰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应用多节段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方法根据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呈节段性特点,对病变节段行多节段开窗椎管潜行扩大髓核摘除术治疗136例。结果获得随访125例,随访时间10~60个月,平均50.3个月,疗效:优79例,良30例,可15例,差1例,优良率为87.2%。结论多节段开窗减压椎管潜行扩大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的同时保留了脊柱的稳定性,可取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3.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iosing spendylitis AS)合并颈椎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30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ankylosing spondylitis cervical spine fractureASCSF)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以及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多表现为三柱损伤,多合并相对较重的脊髓损伤,影像学特点根据骨折脱位的不同表现不同,骨折多位于椎间隙部位,部分无明显脱位的患者X线和CT检查易漏诊,MRI检查阳性率较高,治疗上首选外科手术稳定融合和脊髓减压,手术方式可根据骨折脱位情况和脊柱强直情况不同选择不同的稳定方式.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一种相对严重的损伤,影像学根据损伤不同表现不同,治疗上以手术稳定脊柱和脊髓减压为主,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稳定脊柱是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后江油野战医院第1周伤员的收治情况,为地震灾区医疗队的组建和一线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对1905名急诊救治伤员进行分类,回顾性分析其中需住院治疗伤员的病历资料,包括伤员地域分布、损伤类型、诊断、初期处理、转归等.结果 需住院治疗的伤员629名,占急诊救治伤员的33%;年龄2~100岁,中位年龄41.2岁.震后前3 d收治的伤员数为384人(61%).伤员主要来源分布为江油市245人(39%)、北川县194人(31%)、平武县158人(25%).受伤类型中软组织裂伤326例(51.8%),软组织挫伤87例(13.9%),骨折202例(32.1%);其中有肢体严重挤压伤15例.主要受伤部位位于骨盆和四肢318例(50.6%),头部117例(18.6%),背部43例(6.8%);多发伤73例(11.6%).接受手术治疗376例(59.8%),其中清创术326例,外固定支架术2l例,内固定19例,截肢术11例,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剖腹探查术4例,开颅术2例;术后感染率为11.8%.死亡39例,可能原因是脑外伤、骨盆骨折、腹部出血和多发伤.结论 地震造成灾区内大部分医疗设施严重破坏时,快速组建医疗队、尽量利用灾区未损坏的医疗资源、迅速恢复供电等后勤补给对伤员救治和减少死亡极为重要;地震伤员以四肢创伤为主,应多选派骨创伤外科医师参加医疗队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5.
马尾综合征(CES)的病因呈临床立体多元化,目前仍未完全清楚.本文综述了近年关于马尾综合征(CES)病因学的相关文献,如非新生物致CES、下腰骶椎和马尾区的肿瘤致CES、非压迫性CES等机械性压迫因素、血管性因素、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反应等多因素分别或共同作用的结果 .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33例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男23例,女10例;年龄41~71岁,平均52.6岁。病程6~48个月,平均14个月。32例随访6个月以上,根据手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6.5个月,1例3个月后失访。术前患者JOA评分为(7.3±0.4)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为(15.2±0.2)分,术后6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1.44%。结论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引起脊髓神经根受压时,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同时减压,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77.
<正>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由遗传、发育或后天因素等导致的脊髓和神经被非弹性结构固定,在生长发育或运动过程中脊髓和神经在一定的牵拉力下血供发生变化,造成其氧化代谢功能受损,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以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为代表的临床综合征[1~3]。TCS不仅存在脊髓圆锥的牵拉损伤,也存在神经和神经根的牵拉损伤[4、5],只有手术治疗才能够降低脊髓和神经的牵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脊柱虚拟手术训练系统(VSTS)对骨科医师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培训的有效性。方法 10名无椎弓根置钉经验的住院医师随机平均分为虚拟手术训练组(A组)和传统教学组(B组)。其中A组于置钉前在VSTS上练习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B组于置钉前接受技术讲解和视频演示的传统教学。将8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随机分配给2组。2组受试者培训后分别于尸体标本上进行双侧腰椎(L1~5)椎弓根螺钉置入操作。采用CT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分析比较2组间螺钉穿破率、螺钉可接受率以及平均螺钉穿破距离的差异。结果螺钉穿破率A组(12.5%)显著低于B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螺钉可接受率A组为100%,B组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螺钉穿破距离A组为(1.37±0.62)mm,B组为(2.42±0.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VSTS较传统教学能有效提高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率,具有理想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目的:建立马尾神经综合征的实验模型,进一步探讨马尾神经综合征形成的机制。方法:将纯种健康雄性封闭群清洁级新西兰兔8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1加压组、模型2加压组,应用改良的EirenToh马尾神经实验压迫模型,进入椎管矢状径的1/9,2/9,1/2,造成马尾神经压迫产生神经症状,对症状、骶神经功能检测,并进行定量分析、马尾神经、神经根、骶髓做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模型2较模型1同等条件下,易导致马尾神经损害;各实验组马尾神经综合征发病1/2d,其马尾神经组织均出现广泛的炎性反应,骶髓前角细胞出现凋亡;骶神经功能综合测定,A1,A2,A3(1.8±0.9,2.0±1.6,6.3±2.1),B1,B2,B3(4.3±1.9,6.4±3.0,9.6±2.7)同对照组和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结论:压迫马尾神经导致马尾神经损害,双节段压迫比单节段压迫更易出现广泛马尾神经损害;马尾神经压迫点的病理改变向头、尾两端扩散,形成广泛病理损害;骶髓前角细胞出现凋亡,且骶神经损伤症状出现1/2d时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80.
腰椎退变性侧凸症的临床发病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腰椎退变性侧凸的自然史和转归,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的诊断、分型与治疗原则。[方法]对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腰椎退变性侧凸的影像学特点是椎体高度降低,腰椎单侧或者双侧侧突,关节突密度增高、增生,部分患者MRI和椎管造影表现为腰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压;临床特点表现为严重的腰痛和(或)间歇性跛行或神经根性疼痛;临床分型:(1)按照发病的原因分型:①可复性代偿性退变性侧凸;②不可复性退变性侧凸。(2)按照柔韧度将腰椎退变性侧凸分为:①强直型;②非强直型又分Ⅲ度、Ⅱ度、Ⅰ度。Binding片表现为一定的柔软性,腰椎明显改变,Cobb’s角降低原角度的一半为非强直型Ⅲ度;Cobb’s角降低原角度的1/3为非强直型Ⅱ度;Cobb’s角无明显改变,但有明显的腰椎疼痛为非强直性Ⅰ度。(3)按照侧凸的形状分为:①单纯腰弯型;②大腰弯型(以腰椎为主,影响到部分胸椎);③腰弯合并代偿性胸弯型。治疗上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侧凸矫形,对强直型不强调完全矫形,但强调有严重关节突病变节段行融合手术;非强直型强调矫形,恢复正常生理力线。[结论]腰椎退变性侧凸症是腰椎退变的严重病理变化,腰痛是其主要症状,其原因是腰椎退变导致的腰椎关节突关节炎,手术矫正腰椎畸形的同时进行关节突减压是治疗老年下腰痛的主要环节,诊断依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分型依据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进行,治疗依据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采用手术和保守治疗,手术的方式根据腰椎退变的程度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