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3篇 |
免费 | 84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48篇 |
口腔科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168篇 |
内科学 | 104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110篇 |
特种医学 | 7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149篇 |
综合类 | 418篇 |
预防医学 | 153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94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194篇 |
肿瘤学 | 2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64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106篇 |
2010年 | 99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0篇 |
1981年 | 15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根据红细胞聚集时,可减少血样光散射表面的数目和光通过血样透射强度增加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圆筒式的红细胞聚集仪。该仪器具有测量速度快、测量精度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它的产生,将为实验室和临床进行红细胞聚集的研究及检测,提供方便和可靠的测量。 相似文献
72.
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影像表现,评价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和MRI表现.13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8例行MR T1WI、T2WI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13例病灶均为低密度,其中9例病灶内部见不规则的更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强化表现,9例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中心有无强化的低密度区.门静脉期11例病灶呈相对低密度,2例呈等密度.3例可见环形强化的包膜.MR T1WI上5例病灶为低信号,3例为稍高信号.T2WI上5例病灶为混杂高信号,3例为等、低信号.MRI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显著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7例病灶为相对低信号,1例为等信号.2例病灶见环形强化的包膜.结论 CT和MRI可显示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系统分析影响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13年8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数据采用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 CI)表示,采用x2检验和I2对异质性进行分析,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结果 共纳入文献8篇,包括3 289例直肠癌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6.050%(199/3 289).男性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高于女性(OR =2.17,95% CI:1.54 ~ 3.06,P<0.05);新辅助化疗亦可能增加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OR=1.53,95% CI:1.00~2.32,P<0.05);围手术期输血可能增加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OR=4.80,95% CI:2.98 ~7.73,P<0.05);低位直肠癌较高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高(OR=1.60,95%CI:1.14~2.23,P<0.05);切割闭合器钉匣数目≥3个增加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OR =0.46,95%CI:0.27 ~0.78,P<0.05).而ASA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预防性肠造口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无关(OR=0.66,0.91,1.25,0.78,95%CI:0.36~1.20,0.55~1.51,0.75 ~2.09,0.50 ~1.23,P>0.05).结论 男性、新辅助化疗、围手术期输血、低位直肠癌、切割闭合器钉匣数目≥3个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蛇床子素对OPG基因敲除小鼠和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方法 选择3种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作用于OPG基因敲除小鼠和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以双能X骨密度仪检测动物全身骨密度的变化;将动物腰椎做硬组织切片,并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其骨小梁的变化。结果 对于OPG基因敲除小鼠,蛇床子素能提高其全身BMD,以中剂量(10mg/(kg?d))组提高最为明显,低剂量(5mg/(kg?d))次之,而高剂量(15mg/(kg?d))组效果最差。蛇床子素能提高OPG基因敲除小鼠腰椎骨小梁体积分数,增加骨小梁数目,增加骨小梁厚度,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其中以5mg/(kg?d)组作用最明显,其次为10mg/(kg?d)组,而15mg/(kg?d)组则效果最差;对于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均能显著提高大鼠全身BMD,其中以中剂量(100mg/(kg?d))组为最佳。蛇床子素能显著提高大鼠腰椎骨小梁体积分数,以100mg/(kg?d)组最明显。显著增加大鼠腰椎骨小梁数目,以75mg/(kg?d)组最明显。蛇床子素100mg/(kg?d)组能增加大鼠腰椎骨小梁厚度。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腰椎骨小梁分离度,其中以75mg/(kg?d)组和100mg/(kg?d)组最明显。结论 蛇床子素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其疗效与给药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5.
76.
77.
目的 观察冰毯术中、术后亚低温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疗效. 方法 选择GCS 3~8分sTBI患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冰袋降温组(Bag组)和冰毯降温组(Blanket组),每组10例.前者用冰袋置大血管处降温,后者用冰毯(设定鼻咽温33 ~34℃)降温,均维持术中和术后48 h.两组均于术前10 min(To)和术后8,12,24,48,72 h(T1、T2、T3、T4、T5)记录颅内压、脑灌注压(CPP)和GCS评分;T0、T3、T4、T5及术后96 h(T6)取静脉血以ELISA法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和S-100β蛋白浓度.记录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Bag组T1~T5时体温较T0降低不显著(P>0.05),NSE(T3~T6)、S-100β(T3~T6)及MBP(T4~T6)升高(P <0.05或0.01);颅内压T2~ T5时较T1升高,CPP T3 ~T5时降低(P<0.05).Blanket组体温T1~T5时较T0显著降低(P <0.001); NSE(T3~T6)、MBP(T5 ~T6)及S-100β(T4~T6)升高(P <0.05或0.01);颅内压T2~T6时较T1升高(P<0.05),CPP降低不显著(P>0.05).与Bag组比较,Blanket组体温(T1~T5)低,颅内压(T2~T5)低,CPP(T3~T5)高,NSE(T4 ~T6)、MBP(T4~T6)及S-100β(T6)低(P<0.05或0.01).两组GCS和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冰毯术中、术后亚低温治疗可减轻sTBI患者的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8.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 ,74岁 ,因“B超发现胆囊结石 10余年 ,发现胆囊结石伴息肉 4个月” ,于 2 0 0 1年 3月 6日入院。自发现结石以来 ,无明显自觉症状 ,皮肤巩膜未出现黄染 ,体重无明显下降 ,无呕血、便血、黑便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 :T 36 4℃ ,P 6 8次 /分 ,R 18次 /分 ,BP 14 / 9kPa。心肺腹及其他脏器无阳性体征发现。辅助 :B超提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 ,胸片、心电图、三大常规及血液生化等均无明显异常。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息肉 ,2 0 0 1年 3月 8日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肿大 ,与周围组织粘连 ,胆囊颈部… 相似文献
79.
80.